让观察日记成为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让观察日记成为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作者/ 张卫华
写科学观察日记是科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本学期,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试图让学生的科学观察不仅仅局限在科学课堂上,而是更多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科学现象,敢于对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的解释提出质疑,并进一步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猜想,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作、所想以科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
一、提高创新能力,从培养科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开始。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人们科学研究、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观察是“源”,创新是“流”,只有使观察与思维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去启迪。众所周知,科学课以实验为主,而几乎每个实验都要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细看,实验中的现象会“昙花一现”,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环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如在做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我“将装有红水、橡胶塞和细玻璃管的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之前,要求孩子们睁大“火眼金睛”仔细观察,当我把烧瓶刚放入热水的一刹那,细管中的液面先是下降,然后就上升了(因为刚开始烧瓶受热体积增大,液面就下降;之后瓶中液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液面上升),由于孩子们观察细致,发现了这稍纵即逝的现象,有十几个孩子异常兴奋,叙述了看到的现象,并且把今天的实验写成了心得,其中有个孩子就说:“老师让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科学的光明。”二是鼓励学生观察时不局限于看,也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保证安全情况下),如《观察水》一课(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分辨牛奶、水、白醋的活动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分辨,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当孩子们了解到观察不光是用眼看,还可以用鼻闻、手摸、舌尝时,我又进一步和他们探讨分辨牛奶、水、白醋观察的顺序:先看、看不出来再闻,闻不出来再尝(仅限于安全的情况)孩子们掌握了方法,顺利地完成了观察分辨。学生就尝到了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复强化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样,学习兴趣促进能力提高,能力提高又促进兴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特的观点。
从去年上学期,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写科学观察日记与科学小论文,到现在已有近两年时间。一开始,我让同学们写在日记本上,每周两篇。写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纯粹为写观察日记而去观察,还有个别抄袭网上作品的现象。于是,我就向同学们讲明写观察日记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为了保证质量,改为每周一篇。一开始学生观察的范围比较局限,视野比较狭窄,喜欢写一些常见小动物、植物的观察日记,如小狗、小鸡、蚂蚁、乌龟、金鱼、滴水观音等,学生的每篇观察日记我都及时认真批阅,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修改,在班上范读,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学生写观察日记的积极性高涨,质量也大有提高,有时还经常向我提一些自己弄不明白的科学问题,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科技小制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涌现出了一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而且在写科学日记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的好习惯。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我了解到班里有半数同学家里都上着网。于是,今年上学期,我就要求家里能上网的同学每人建一个博客,把日记发表在博客上。不限数量,但一定要有质量,到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写的博客已相当好了。有这么几篇观察日记我印象比较深刻:今天爸爸买回了活虾,我自告奋勇帮妈妈收拾虾——挑虾线,当我细心的挑虾线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活虾为什么不流血呢?问妈妈她说也不清楚,于是我赶紧上网查,原来,虾是有血的,只不过他的血液是淡蓝色的。在动物界不只血红蛋白一种,还有血褐蛋白,血绿蛋白、血蓝蛋白。例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就是血液中含血蓝蛋白,是一种含铜的呼吸色素,也能通过与氧结合和分离来运送氧气,和氧结合后是淡蓝色的,而脱氧后是无色的。这就是在贝类或昆虫、虾蟹中从未见流鲜红的血的原因。我拨开虾的身体仔细看了看,果然有点发蓝,但不明显。生活里处处是科学呀!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学生在发现问题,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并以科学观察日记或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发自愿进行的,并乐在其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许多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科学问题,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向“常理”挑战,向“权威”挑战,破陈出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三、欣赏品析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日记写完后,对日记的欣赏评析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写作。我对学生的日记批改后,每周进行赏析,先挑有普遍性优点的日记让学生范读,然后及时表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连续多次观察记录的、实事求是的、有科学新发现的,我都拿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并给予点评。被读的同学受到鼓舞,听的同学也羡慕并奋起追赶。教师的点评,能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的日记赏析,既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又是一次科学发现的交流盛会。
观察日记是学生持之以恒的体现,也是认真细心观察的结晶,“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有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我将继续悉心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让观察日记成为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山西省清徐县职工子弟学校教师 《让观察日记成为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833.html
作者/ 张卫华
写科学观察日记是科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本学期,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试图让学生的科学观察不仅仅局限在科学课堂上,而是更多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科学现象,敢于对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的解释提出质疑,并进一步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猜想,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作、所想以科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
一、提高创新能力,从培养科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开始。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人们科学研究、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观察是“源”,创新是“流”,只有使观察与思维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去启迪。众所周知,科学课以实验为主,而几乎每个实验都要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细看,实验中的现象会“昙花一现”,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环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如在做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我“将装有红水、橡胶塞和细玻璃管的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之前,要求孩子们睁大“火眼金睛”仔细观察,当我把烧瓶刚放入热水的一刹那,细管中的液面先是下降,然后就上升了(因为刚开始烧瓶受热体积增大,液面就下降;之后瓶中液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液面上升),由于孩子们观察细致,发现了这稍纵即逝的现象,有十几个孩子异常兴奋,叙述了看到的现象,并且把今天的实验写成了心得,其中有个孩子就说:“老师让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科学的光明。”二是鼓励学生观察时不局限于看,也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保证安全情况下),如《观察水》一课(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分辨牛奶、水、白醋的活动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分辨,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当孩子们了解到观察不光是用眼看,还可以用鼻闻、手摸、舌尝时,我又进一步和他们探讨分辨牛奶、水、白醋观察的顺序:先看、看不出来再闻,闻不出来再尝(仅限于安全的情况)孩子们掌握了方法,顺利地完成了观察分辨。学生就尝到了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复强化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样,学习兴趣促进能力提高,能力提高又促进兴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特的观点。
从去年上学期,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写科学观察日记与科学小论文,到现在已有近两年时间。一开始,我让同学们写在日记本上,每周两篇。写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纯粹为写观察日记而去观察,还有个别抄袭网上作品的现象。于是,我就向同学们讲明写观察日记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为了保证质量,改为每周一篇。一开始学生观察的范围比较局限,视野比较狭窄,喜欢写一些常见小动物、植物的观察日记,如小狗、小鸡、蚂蚁、乌龟、金鱼、滴水观音等,学生的每篇观察日记我都及时认真批阅,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修改,在班上范读,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学生写观察日记的积极性高涨,质量也大有提高,有时还经常向我提一些自己弄不明白的科学问题,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科技小制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涌现出了一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而且在写科学日记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的好习惯。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我了解到班里有半数同学家里都上着网。于是,今年上学期,我就要求家里能上网的同学每人建一个博客,把日记发表在博客上。不限数量,但一定要有质量,到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写的博客已相当好了。有这么几篇观察日记我印象比较深刻:今天爸爸买回了活虾,我自告奋勇帮妈妈收拾虾——挑虾线,当我细心的挑虾线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活虾为什么不流血呢?问妈妈她说也不清楚,于是我赶紧上网查,原来,虾是有血的,只不过他的血液是淡蓝色的。在动物界不只血红蛋白一种,还有血褐蛋白,血绿蛋白、血蓝蛋白。例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就是血液中含血蓝蛋白,是一种含铜的呼吸色素,也能通过与氧结合和分离来运送氧气,和氧结合后是淡蓝色的,而脱氧后是无色的。这就是在贝类或昆虫、虾蟹中从未见流鲜红的血的原因。我拨开虾的身体仔细看了看,果然有点发蓝,但不明显。生活里处处是科学呀!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学生在发现问题,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并以科学观察日记或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发自愿进行的,并乐在其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许多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科学问题,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向“常理”挑战,向“权威”挑战,破陈出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三、欣赏品析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日记写完后,对日记的欣赏评析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写作。我对学生的日记批改后,每周进行赏析,先挑有普遍性优点的日记让学生范读,然后及时表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连续多次观察记录的、实事求是的、有科学新发现的,我都拿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并给予点评。被读的同学受到鼓舞,听的同学也羡慕并奋起追赶。教师的点评,能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的日记赏析,既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又是一次科学发现的交流盛会。
观察日记是学生持之以恒的体现,也是认真细心观察的结晶,“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有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我将继续悉心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让观察日记成为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山西省清徐县职工子弟学校教师 《让观察日记成为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