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材注释质疑
《逍遥游》教材注释质疑
牛志平
先秦诸子散文《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历来受到重视,是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所作的注释及翻译多处引起争议。苏教版有一处注释,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却不见有人解答,兹不揣浅陋,提出商榷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亦望方家不吝指教。
苏教版第五册第95页有“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一句。注释对“犹然”的解释是:“喜笑的样子。犹,同‘繇’,喜。”人教版在第四册第158页对这句也有注释:“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宋荣子,宋国的闲人。犹然,笑的样子。”“然”在这里的意思是“……的样子”,这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用法,可是“犹”为什么是喜笑的意思,又为何同“繇”,依据是什么呢?陈鼓应据郭璞注《礼记·乐记》,认为“犹”即“繇”,二者为古今字。《尔雅·释诂》:“繇,喜也。”陈先生因此将此“犹”释为喜笑的样子。窃以为,这种解释并不具有说服力。“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如同;②还;尚且;③姓。看来现代汉语中“犹”的用法只有我们熟悉的犹豫、过犹不及、记忆犹新等词,多作为虚词使用,即使有“犹然”这个层次也是“仍然,照旧”的意思,和古文中的意思完全不相干。那么古汉语字典中如何解释呢?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犹”的解释除了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作为虚词解释之外,还有两种作为实词的解释:①一种猿类的动物。②计谋,谋划。《说文解字》【卷十】【犬部】下有“猶”猩属。从犬酋聱。一日隴西謂犬子爲猷。以周切。因此,将“犹”解释为“喜”就不能不令人费解了。
“犹”从来都不能直接解释为“笑”的意思,那么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呢?我们常会遇到“由”同“犹”,做“尚且”讲。如《苟子·富国》篇中“由将不足以免也。”“由”通“犹”,取尚且的意思。我们熟悉的《兰亭集序》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手迹摹本中写的就是“由”。“由”同“犹”,取如同的意思。但是“犹如”的“犹”却并不见有通假的用法。那么苏教版的注释标明同“繇”是否有道理呢?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我们可以查到“繇”是个多音字,读“yao”有草木茂盛的意思,或者作为通假字,通“徭役”的“徭”,“遥远”的“遥”,以及“歌谣”的“谣”。读“you”时意思是“由,从”。读“zhou”时意思是“卜辞”。可见无论哪种读法都和“喜笑”没有丝毫联系。苏教版注释为“犹,同‘繇’,喜”。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家之见,令人难以理解。
那么文章中“犹然笑之”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笑?现在普遍采纳的解释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如此解释呢?“犹然”,普遍采纳的解释为“讥笑的样子”,人教版教材便使用这一解释,但宋荣子为什么会喜笑呢?真的是在讥笑不如自己的人自以为是吗?宋荣子是宋国贤人。庄子对宋钘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他个人的道德节操可以说是非常高尚、非常完美的。“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这种贤人会自认为高人一等,讥笑前文提到的四类人吗?如果是讥笑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自己岂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上下文来看,宋荣子喜笑甚至是讥笑都是后人引申理解的,并不确切。
“犹”,《辞海》中解释有舒迟貌,语出《后汉书·韦彪传》:“进退舒迟,时有不逮。”舒迟,就是舒徐,形容从容不迫。所以,有人把“犹然”理解为“从容不迫的样子”。
“犹然”,《释文》:“犹,笑貌。”“犹然”一词又见于《荀子·哀公》:“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杨惊注:“舒迟之貌。”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日:“犹然即油然,《家语》作‘油’,是也。”其实,把“犹然”注为”油然”,还是只考虑到了音近,并不确切。“犹”,还有“可,可以”的意思。《玉篇》:“犹,可也。”《诗·魏风·陟岵》:“上慎旃哉,犹来无止。”《毛传》:“犹,可也。”这里,把“犹然”解为“可然”是最贴切了,因为苟子明明白白地说:“犹然如将可及者”,“犹然”就是唾手可得时的那种自信与沉着,由此可以再联想到宽容与通达。这与宋荣子所倡导的“见侮不辱”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窃以为,解释为“不以为然地笑”还是比较符合文意的。当然“犹然”之“犹”在字典中也没有“自信、不以为然”的意思,我们也无须在课堂上搬出那么多的权威字典、词典。古汉语通假多是音近或形近通假。此处“犹”当通“悠”,即为悠闲之义。宋荣子为什么悠然笑之?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莫不汲汲于世,宋荣子“未数数然”地即悠然地笑他们。悠然地看待前者,也就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犹然笑之”应当是“悠闲,宽缓地不以为然地笑他们”。
至此,面对教材中的注释,不禁“犹然笑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高级中学(212351) 《《逍遥游》教材注释质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938.html
牛志平
先秦诸子散文《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历来受到重视,是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所作的注释及翻译多处引起争议。苏教版有一处注释,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却不见有人解答,兹不揣浅陋,提出商榷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亦望方家不吝指教。
苏教版第五册第95页有“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一句。注释对“犹然”的解释是:“喜笑的样子。犹,同‘繇’,喜。”人教版在第四册第158页对这句也有注释:“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宋荣子,宋国的闲人。犹然,笑的样子。”“然”在这里的意思是“……的样子”,这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用法,可是“犹”为什么是喜笑的意思,又为何同“繇”,依据是什么呢?陈鼓应据郭璞注《礼记·乐记》,认为“犹”即“繇”,二者为古今字。《尔雅·释诂》:“繇,喜也。”陈先生因此将此“犹”释为喜笑的样子。窃以为,这种解释并不具有说服力。“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如同;②还;尚且;③姓。看来现代汉语中“犹”的用法只有我们熟悉的犹豫、过犹不及、记忆犹新等词,多作为虚词使用,即使有“犹然”这个层次也是“仍然,照旧”的意思,和古文中的意思完全不相干。那么古汉语字典中如何解释呢?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犹”的解释除了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作为虚词解释之外,还有两种作为实词的解释:①一种猿类的动物。②计谋,谋划。《说文解字》【卷十】【犬部】下有“猶”猩属。从犬酋聱。一日隴西謂犬子爲猷。以周切。因此,将“犹”解释为“喜”就不能不令人费解了。
“犹”从来都不能直接解释为“笑”的意思,那么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呢?我们常会遇到“由”同“犹”,做“尚且”讲。如《苟子·富国》篇中“由将不足以免也。”“由”通“犹”,取尚且的意思。我们熟悉的《兰亭集序》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手迹摹本中写的就是“由”。“由”同“犹”,取如同的意思。但是“犹如”的“犹”却并不见有通假的用法。那么苏教版的注释标明同“繇”是否有道理呢?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我们可以查到“繇”是个多音字,读“yao”有草木茂盛的意思,或者作为通假字,通“徭役”的“徭”,“遥远”的“遥”,以及“歌谣”的“谣”。读“you”时意思是“由,从”。读“zhou”时意思是“卜辞”。可见无论哪种读法都和“喜笑”没有丝毫联系。苏教版注释为“犹,同‘繇’,喜”。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家之见,令人难以理解。
那么文章中“犹然笑之”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笑?现在普遍采纳的解释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如此解释呢?“犹然”,普遍采纳的解释为“讥笑的样子”,人教版教材便使用这一解释,但宋荣子为什么会喜笑呢?真的是在讥笑不如自己的人自以为是吗?宋荣子是宋国贤人。庄子对宋钘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他个人的道德节操可以说是非常高尚、非常完美的。“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这种贤人会自认为高人一等,讥笑前文提到的四类人吗?如果是讥笑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自己岂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上下文来看,宋荣子喜笑甚至是讥笑都是后人引申理解的,并不确切。
“犹”,《辞海》中解释有舒迟貌,语出《后汉书·韦彪传》:“进退舒迟,时有不逮。”舒迟,就是舒徐,形容从容不迫。所以,有人把“犹然”理解为“从容不迫的样子”。
“犹然”,《释文》:“犹,笑貌。”“犹然”一词又见于《荀子·哀公》:“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杨惊注:“舒迟之貌。”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日:“犹然即油然,《家语》作‘油’,是也。”其实,把“犹然”注为”油然”,还是只考虑到了音近,并不确切。“犹”,还有“可,可以”的意思。《玉篇》:“犹,可也。”《诗·魏风·陟岵》:“上慎旃哉,犹来无止。”《毛传》:“犹,可也。”这里,把“犹然”解为“可然”是最贴切了,因为苟子明明白白地说:“犹然如将可及者”,“犹然”就是唾手可得时的那种自信与沉着,由此可以再联想到宽容与通达。这与宋荣子所倡导的“见侮不辱”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窃以为,解释为“不以为然地笑”还是比较符合文意的。当然“犹然”之“犹”在字典中也没有“自信、不以为然”的意思,我们也无须在课堂上搬出那么多的权威字典、词典。古汉语通假多是音近或形近通假。此处“犹”当通“悠”,即为悠闲之义。宋荣子为什么悠然笑之?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莫不汲汲于世,宋荣子“未数数然”地即悠然地笑他们。悠然地看待前者,也就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犹然笑之”应当是“悠闲,宽缓地不以为然地笑他们”。
至此,面对教材中的注释,不禁“犹然笑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高级中学(212351) 《《逍遥游》教材注释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