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河南省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马艳敏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
一、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审题——立意——选材——起草——修改——成文。它限制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我对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变“教”为“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提倡互帮互学,把老师整节课的辅导变为:老师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指导,启发思路,学生用四分之二的时间动笔写作,留下四分之一的时间点评、修改。让学生练中改,改中练。再用典型例文集体评议,互相评议,然后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使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二、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主体作用,并不是说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效地指导就是及时给学生以帮助和点拔。同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第二,针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第三,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作后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在品味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爱上写作。
三、作文教学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开放课堂,自主表演
爱玩、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份天性,让沉闷的作文课活起来,作文课上我选择了那些离儿童生活比较近的图画和材料作为表演的“蓝本”,打破课堂限制,跳出画面的圈子,提前布置,给足时间让学生排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编、共同演、共同设计“解说稿”,小组与小组之间谁也不甘落后,暗暗比学赶超。
2.激发兴趣,淡化“清规戒律”,张扬个性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不是负担。”新课标对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路,冲破观念,淡化各种“清规戒律”,让学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1)淡化命题,让学生有话就写,让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怕的。如写人的作文,让学生自选素材,自拟题目可写爸爸,也可写妈妈;可写老师,也可写同学,可写大人,也可写小孩;可写好人,也可写坏人……只要学生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就可以了。(2)淡化文体,鼓励想象创新。过分强调文体,从某种意义上说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新课标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所以,要提倡学生写想象作文和记实作文。(3)淡化章法,体现个性。小学生习作要强调自我,提倡写放胆文,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风闻、感受、想象写出来,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就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表现方式写,甚至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写景状物。
3.实践——体验,是习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力的源泉。学生的灵感往往是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产生的。所以,我鼓励学生去多实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做“老师”、做“家长”,亲自实践、劳动,组织“记者团”深入社会采访,走出家门、校门,领略大自然的美。我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有感受,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会灵活、自如地驾驭写作。
4.开展合作学习,激励自改
对待学生的每次练笔,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评讲习作时,我注意寻找每个学生在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我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根据习作中存在的同类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交流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既让学生敢于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让学生善于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建议,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改习作,尽可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5.提供展示机会,激励成功
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许。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对比较突出的习作,在经过指导,学生自改后更积极推荐上刊,一旦刊登,还应及时地给予公开表扬;对比较优秀或者是进步较明显的习作,可通过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让这些习作及时上墙,以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学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习作,可通过定期“评选满意习作”的形式,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他们都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习作,练好习作,并使之成为可持续性的发展机制。
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作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作文教学向学生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987.html
河南省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马艳敏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
一、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审题——立意——选材——起草——修改——成文。它限制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我对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变“教”为“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提倡互帮互学,把老师整节课的辅导变为:老师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指导,启发思路,学生用四分之二的时间动笔写作,留下四分之一的时间点评、修改。让学生练中改,改中练。再用典型例文集体评议,互相评议,然后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使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二、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主体作用,并不是说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效地指导就是及时给学生以帮助和点拔。同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第二,针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第三,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作后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在品味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爱上写作。
三、作文教学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开放课堂,自主表演
爱玩、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份天性,让沉闷的作文课活起来,作文课上我选择了那些离儿童生活比较近的图画和材料作为表演的“蓝本”,打破课堂限制,跳出画面的圈子,提前布置,给足时间让学生排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编、共同演、共同设计“解说稿”,小组与小组之间谁也不甘落后,暗暗比学赶超。
2.激发兴趣,淡化“清规戒律”,张扬个性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不是负担。”新课标对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路,冲破观念,淡化各种“清规戒律”,让学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1)淡化命题,让学生有话就写,让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怕的。如写人的作文,让学生自选素材,自拟题目可写爸爸,也可写妈妈;可写老师,也可写同学,可写大人,也可写小孩;可写好人,也可写坏人……只要学生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就可以了。(2)淡化文体,鼓励想象创新。过分强调文体,从某种意义上说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新课标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所以,要提倡学生写想象作文和记实作文。(3)淡化章法,体现个性。小学生习作要强调自我,提倡写放胆文,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风闻、感受、想象写出来,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就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表现方式写,甚至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写景状物。
3.实践——体验,是习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力的源泉。学生的灵感往往是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产生的。所以,我鼓励学生去多实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做“老师”、做“家长”,亲自实践、劳动,组织“记者团”深入社会采访,走出家门、校门,领略大自然的美。我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有感受,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会灵活、自如地驾驭写作。
4.开展合作学习,激励自改
对待学生的每次练笔,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评讲习作时,我注意寻找每个学生在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我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根据习作中存在的同类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交流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既让学生敢于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让学生善于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建议,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改习作,尽可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5.提供展示机会,激励成功
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许。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对比较突出的习作,在经过指导,学生自改后更积极推荐上刊,一旦刊登,还应及时地给予公开表扬;对比较优秀或者是进步较明显的习作,可通过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让这些习作及时上墙,以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学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习作,可通过定期“评选满意习作”的形式,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他们都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习作,练好习作,并使之成为可持续性的发展机制。
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作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作文教学向学生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