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古诗词教学的根本论文
三、导“练”激趣
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语言的实践运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有效地利用课内外语文教学资源,积极创设语文实践氛围,运用“练笔”“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体验诗词运用与创作的乐趣。
例5:四年级《渔歌子》“练笔”设计。
(1)出示苏东坡的《浣溪沙》: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写的一首词,自己读一读,看看这位大才子偷用了张志和的哪两个词句?
(2)课件出示“桂林象鼻山”:你也学着苏东坡,仿照张志和写的这两句诗夸夸桂林的象鼻山。
(3)课件出示“伊岭岩”(武鸣境内有名景点)等景观,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激发诗句创作的兴趣。
本设计教者突破了以往古诗词教学中“教课文”的瓶颈,在完成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创设语文实践氛围,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子。
四、导“背”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可见,记诵积累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运用多种方法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理解记忆。
例6:一年级《村居》背诵指导片段。
(1)多美得春天啊!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笑中。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边欣赏美丽的风光,边吟诵这首赞美春天的诗!(课件依次展示四句诗和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借助画面在理解中记忆。)
(2)(课件隐去画面上的诗句)咦,画面上的诗句怎么不见了?一定是藏进了小朋友们的心里去。看谁能把它们从自己的心里请出来!(看画面背诗句)
(3)让我们把这些画面和诗句都装进自己的脑子里!(齐背)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记忆尤其深刻。教者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借助画面把理解、记忆整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诵读积累,提高了古诗词背诵的效率。
例7:四年级《渔歌子》背诵指导片段。
(1)这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在民间广为流传,不仅种田的农夫会背,砍柴的樵夫也会背。你会背了吗?我现在是你的老奶奶,你来背给我听听。(指名背)
(2)前面两句我明白了,后面两句什么意思呢?(生解说词意)
(3)这个渔翁真是奇怪,又是风又是雨的,他怎么不回家去?
(4)这景色真有那么美吗?你给我描述描述。
(5)嗯,的确是一首很美的诗词。你们能领着奶奶一起背一背吗?
第三、四行是这首词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教者寓词意的理解检查于抽背中,实属妙举。更为称道的是教者扮演老奶奶时,反问学生“这个渔翁真是奇怪,又是风又是雨的,他怎么不回家去?”让学生在描述中加深了对词的意境的感受和体验,水到渠成地化解了难点,同时也在无痕中完成了背诵积累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