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仍注重书本内容,只作为传授解惑者的角色,那将被视为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四、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另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必须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以及行政管理机构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因为,教师无法单独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系统指导,必须与同事或家长或行政管理机构合作,通过集体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集体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和经验互补和信息资源共享。
五、作为促进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作为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外,由于传统的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往往是用“升学率”作为评价中的硬性指标。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学校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忽视了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过程的评价,挫伤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仅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还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新的评价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建立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六、作为课程民主管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过去的课程是“框框”,新的课程是“跑道”。按传统教学观的解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工作的“法律”,教师要绝对执行,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学、考试如果“超纲”,将被视为“大逆不道”。在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下,教师根本没有参与权和管理权,更谈不上决策权。
为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办学特色辨证地结合起来,这是对课程管理理论的一大发展。它不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预留了自由课时空间,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从课程标准到教材都贯彻了民主性、开放性精神。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制度课程”到“民主课程”的转化。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民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过程,依据自身的经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不统一的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让教材留有较大的余地。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应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课程的管理中去,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081.html
四、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另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必须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以及行政管理机构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因为,教师无法单独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系统指导,必须与同事或家长或行政管理机构合作,通过集体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集体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和经验互补和信息资源共享。
五、作为促进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作为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外,由于传统的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往往是用“升学率”作为评价中的硬性指标。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学校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忽视了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过程的评价,挫伤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仅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还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新的评价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建立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六、作为课程民主管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过去的课程是“框框”,新的课程是“跑道”。按传统教学观的解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工作的“法律”,教师要绝对执行,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学、考试如果“超纲”,将被视为“大逆不道”。在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下,教师根本没有参与权和管理权,更谈不上决策权。
为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办学特色辨证地结合起来,这是对课程管理理论的一大发展。它不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预留了自由课时空间,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从课程标准到教材都贯彻了民主性、开放性精神。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制度课程”到“民主课程”的转化。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民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过程,依据自身的经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不统一的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让教材留有较大的余地。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应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课程的管理中去,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