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第五小学校 李 洪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作文的内容是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结果。所以,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统一地得到发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也才能使作文教学在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打基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观察、分析应细心
在学习生活中,明确观察的目的性,能有大将风度,通观全局。在观察活动中,还必须能敏锐地发现不一般,不容易被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东西。要想学生写出来的内容言之有物,这就需要接触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参观工厂,放短时间的农忙假参加农业劳动,做一些社会调查,慰问军烈属,开展放风筝比赛、赏花、郊游、野炊等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仔细地观察事物,了解生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至于空洞无物。
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地球引力,瓦特从开水沸腾现象发现蒸气的推力作用,鲁班因手指被小草割破,发明了锯子。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观察而且要细致入微。上海有个叫魏晔的五年级小学生堪为楷模。
有一次他看见两只鸡为争夺一条小虫发生“武斗”。小金鸡啄着小花鸡的头颈,小花鸡又反啄小金鸡的鸡冠,斗争难舍难解。他上去“劝”也没法劝开,于是捉了两条小虫分给两只鸡,这场“武斗”才算结束。他通过细致地观察写了一篇很好的日记,这篇日记被选作上海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所以我们观察时应力求细心,防止粗心大意。
还有一位教师带三年级学生到葡萄架下观察葡萄。
师: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儿的葡萄长得怎样?(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
生:这儿的葡萄长得好。
生:这里的葡萄结得多。
师: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葡萄长得多吗?
生:可以用“一串串”。
师:望着一串串的葡萄,心情怎样呢?
生:我很喜欢,想摘一颗来尝尝。
师: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对葡萄的喜爱?
生:啊!葡萄架上的葡萄多得数不清,真叫人高兴!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葡萄有什么颜色呢?(指导学生抓特点观察)
生:有些是深绿色,有些是浅绿色,有些是紫色,有些是一些绿一些紫。(口述不清楚)
师:你刚才没有把葡萄的颜色讲清楚。应该这样讲:葡萄有深绿色的、浅绿色的、深紫和淡绿的,还有绿、紫相间的。(老师教学生描述)
师:同学们边看边想一想,这绿葡萄这么晶莹透亮像什么呢?紫色的葡萄又像什么?(启发想象)
生:绿色的葡萄像我们玩的玻璃珠子。紫色的像一串串紫红色的珍珠。
师:讲得好!还可以说绿葡萄像一粒粒翡翠,紫葡萄像颗颗红玛瑙。(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想象)
难怪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成功后,自豪地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番话颇值得我们深思。
二、态度必须积极
作家柳青在谈到如何观察的时候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冷漠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帮助人,就要设身处地理解人;要理解人,就要观察人。要学会观察,就要有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观察分析将令你有意想不到地收获。
三、观察必须分析
小学语文有篇《美丽的大公鸡》,文中有一幅图。很多同学只注意观察公鸡拍着翅膀的形态,进一步观察大公鸡站在水边,歪着头正在看倒映在水里的自身的影子。为什么大公鸡要把水当作镜子呢?只能通过分析才能理解大公鸡自我欣赏、骄傲的内部“心理”,这才是观察的本质。
英国的弗莱明教授是一位发现抗菌素的先驱者,当时为了研究细菌,大家都用泥土来封口,弗莱明观察到远离泥土的地方,细菌繁殖很多,接近泥土的地方,葡萄球菌被消化了。弗莱明陷入了沉思------“发生融化?该不是有什么东西把有强烈毒性的葡萄球菌消灭了?”这一想,想得太妙了!后来弗莱明在泥土中经过分析、提炼,终于找到了病菌的强敌------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青霉素。边观察边分析,使弗莱明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只有学会了观察、分析,才能摘取到成功的桂冠。而作文亦是如此。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就等于教给了他们一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钥匙。观察与分析,阅读与思考,这是从事写作的前提,是学生积累知识、锤炼思想、丰富感情和提高写作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在重视学生写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要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并有意识的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就能自觉、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了。我们要铭记巴甫洛夫的这句名言:只有坚持不懈的观察,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没有坚持不懈的观察,我们就会错过很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417.html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第五小学校 李 洪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作文的内容是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结果。所以,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统一地得到发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也才能使作文教学在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打基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观察、分析应细心
在学习生活中,明确观察的目的性,能有大将风度,通观全局。在观察活动中,还必须能敏锐地发现不一般,不容易被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东西。要想学生写出来的内容言之有物,这就需要接触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参观工厂,放短时间的农忙假参加农业劳动,做一些社会调查,慰问军烈属,开展放风筝比赛、赏花、郊游、野炊等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仔细地观察事物,了解生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至于空洞无物。
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地球引力,瓦特从开水沸腾现象发现蒸气的推力作用,鲁班因手指被小草割破,发明了锯子。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观察而且要细致入微。上海有个叫魏晔的五年级小学生堪为楷模。
有一次他看见两只鸡为争夺一条小虫发生“武斗”。小金鸡啄着小花鸡的头颈,小花鸡又反啄小金鸡的鸡冠,斗争难舍难解。他上去“劝”也没法劝开,于是捉了两条小虫分给两只鸡,这场“武斗”才算结束。他通过细致地观察写了一篇很好的日记,这篇日记被选作上海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所以我们观察时应力求细心,防止粗心大意。
还有一位教师带三年级学生到葡萄架下观察葡萄。
师: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儿的葡萄长得怎样?(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
生:这儿的葡萄长得好。
生:这里的葡萄结得多。
师: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葡萄长得多吗?
生:可以用“一串串”。
师:望着一串串的葡萄,心情怎样呢?
生:我很喜欢,想摘一颗来尝尝。
师: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对葡萄的喜爱?
生:啊!葡萄架上的葡萄多得数不清,真叫人高兴!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葡萄有什么颜色呢?(指导学生抓特点观察)
生:有些是深绿色,有些是浅绿色,有些是紫色,有些是一些绿一些紫。(口述不清楚)
师:你刚才没有把葡萄的颜色讲清楚。应该这样讲:葡萄有深绿色的、浅绿色的、深紫和淡绿的,还有绿、紫相间的。(老师教学生描述)
师:同学们边看边想一想,这绿葡萄这么晶莹透亮像什么呢?紫色的葡萄又像什么?(启发想象)
生:绿色的葡萄像我们玩的玻璃珠子。紫色的像一串串紫红色的珍珠。
师:讲得好!还可以说绿葡萄像一粒粒翡翠,紫葡萄像颗颗红玛瑙。(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想象)
难怪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成功后,自豪地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番话颇值得我们深思。
二、态度必须积极
作家柳青在谈到如何观察的时候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冷漠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帮助人,就要设身处地理解人;要理解人,就要观察人。要学会观察,就要有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观察分析将令你有意想不到地收获。
三、观察必须分析
小学语文有篇《美丽的大公鸡》,文中有一幅图。很多同学只注意观察公鸡拍着翅膀的形态,进一步观察大公鸡站在水边,歪着头正在看倒映在水里的自身的影子。为什么大公鸡要把水当作镜子呢?只能通过分析才能理解大公鸡自我欣赏、骄傲的内部“心理”,这才是观察的本质。
英国的弗莱明教授是一位发现抗菌素的先驱者,当时为了研究细菌,大家都用泥土来封口,弗莱明观察到远离泥土的地方,细菌繁殖很多,接近泥土的地方,葡萄球菌被消化了。弗莱明陷入了沉思------“发生融化?该不是有什么东西把有强烈毒性的葡萄球菌消灭了?”这一想,想得太妙了!后来弗莱明在泥土中经过分析、提炼,终于找到了病菌的强敌------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青霉素。边观察边分析,使弗莱明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只有学会了观察、分析,才能摘取到成功的桂冠。而作文亦是如此。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就等于教给了他们一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钥匙。观察与分析,阅读与思考,这是从事写作的前提,是学生积累知识、锤炼思想、丰富感情和提高写作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在重视学生写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要注意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并有意识的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就能自觉、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了。我们要铭记巴甫洛夫的这句名言:只有坚持不懈的观察,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没有坚持不懈的观察,我们就会错过很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