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校教育效能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校教育效能
[摘要]近年来关于全国各地学生自残自杀、杀人弑亲的事件时有报道,让人触目惊心!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担任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的我,常常在思考:我们的学生究竟怎么啦?我们的学校究竟怎么啦?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啦?中医学中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如此“伤痛”?为何教育在一些孩子面前又如此行“不通”,让这些血淋淋事件的一再发生?教育事业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爱和温暖,却为何又让孩子们的心灵尘封冰冻?
“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诺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言行 教育效能
二00九年月九,新学期刚开学不久,在我市教育系统的“电子政务”栏里出现了一条关于要求市里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选派教师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的通知,对参训的老师从教育局到所在学校实施一定数额的补贴,足见市教育部门对这项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这一通知让我这个先前一年多并且完全自费参加这一培训的老师感到羡慕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欣喜——我仿佛看到了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们在一片更加健康的教育沃土上茁壮成长的情景。
——题记
一、“不合理”现象因为“普遍”而存在
以下所列举的各种校园教育教学现象,相信不仅仅在一个国家在一所学校在一位老师身上,也还会不止一次地重复发生着,也因为它的普遍性,所以大家都觉得一切都很自然理所当然,熟视无睹。然而站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和高度,在理所当然的背后,我们会看到许多现象的不合理性,它们违背了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可能违背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初的良好的意愿。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教育是要生成还是毁灭,是建设还是破坏有时只在教学工作者们的一念之差。
二、请“口下留情”,把自尊还给学生
学会慎重选择教育语言是教师的智慧的表现,也是教师人格素养的体现,更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基本功!
当我们对着孩子生气地说“讲了这么多遍你怎么还是一窍不通啊,真是笨死了(算是笨到家了)!”时,这句话分明蕴含着轻视与谴责,学生会在过多类似的话语中获得一种消极的经验: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去向老师求助,这样只会招来老师的生气与厌恶,只会让老师知道自己是多么、无能多么无可救药……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对自己学习落后状态的焦虑以及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恐惧与憎恨。
针对班上一些头脑灵活但课堂常规差喜欢插嘴的学生,老师往往会说:“少插嘴,不开口没人会说你是哑巴!”或针对比较活跃的全体学生说“全都给我闭嘴,看看一个个像花果山上下来的猴子翻了篓子的青蛙!”这些刻薄的带有污辱性的的语言会让学生变得安静并可能且从此永远安静,但它是以毁掉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作为代价的。因为获得安全感,学会自我保护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本能,为了免除类似的再伤害,潜意识里学生会因为先前的经验学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尽量少开口,以达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目的。于是沟通的障碍渐渐形成,班上其他的学生也从这个“反面的榜样”身上得到负性心理暗示并引以为戒。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课堂氛围不知不觉中就这样产生了,失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被动的,是伪教育的!
类似的极其伤害性和破坏力的的言语比比皆是:“今天你又迟到了,懒虫一条,外面站着去。”“不把作业做完休想进教室,趴阳台上补去。” “xx,你这次考试你也拿了第一名,不过是倒数的”……这种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为代价去制造所谓的幽默笑话绝对不是教学的正途。学生不会因为受到老师的讽刺而一下子变得聪明,这样的语言只会破坏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让学生变得更胆怯更自悲更自暴自弃,他不会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激起直追”,只会让学生“激怒”地站在教师的对立面,甚至产生过激的言行。
三、请“手下留情”,把尊严留给自己
语言和行为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如果破坏性的语言和破坏性的行为同时出现,它们的冲击力和破坏性是难以预料的。他们不仅严重挫伤着学生的自尊心,还毁坏着教师在学生心目的美好形象,让我们的教育活动开展举步维艰,效果甚微,甚至朝着相反的目标滑行。
苏霍姆林斯基就过:“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惩罚。这首先是因为创造的渴望,给人们做好事的喜悦,成了他们童年欢乐的源泉。我们在少先队和班级里,从不对学生当众呵斥、抽皮带、敲后脑勺…….。” 然而,现实呢?——气急败坏,把学生的作业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扔在地上或撕毁;拧学生的耳朵、打手心或伤害学生其他的身体部位;任迟到的学生站在寒风呼啸的教室门外或顶着书包在教室里作长时间的下蹲动作,教师却若无其事地在黑板前讲解;因为学生不能专心听讲影响了老师讲课,让他们在教室后面或门外站一节课…..诸如此类,同样触目惊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请为人师者摒弃“恨铁不成钢”之“恨”,怀着宽厚仁慈之|“爱”,手下留情,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教育的尊严。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校教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