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四川省西昌市太和中学 刘晓晓
【摘 要】注重文言文语感培养的教学能有效的改变以往教学的枯燥乏味,大大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陶冶情操。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兴趣,有效的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篇章,适当的教给学生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在文言文语感培养上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诵读 语感 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大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美文佳作。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陶冶情操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很多中学生读文言文就像读天书一样,感觉拗口难读,不知其意,心理自然就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把它视为拦路虎,绕道而行甚至放弃它。所以古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古文语感呢?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一点心得。
一、有效地引导学生诵读文言篇章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语感不可或缺的,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由于小学涉及的文言很少,而且不是教学重点,所以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尤其是初一学生毫无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这样是学不好文言文的,而要学好文言文,“读”字是关键是核心。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味出来了。诵读的越多越能触类旁通,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韩愈却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所以,古文语感是勤奋读出来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诵读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多次反复,所以我在教古文时,并不急于翻译,而是让学生在晨读时和课前课内课后反复诵读,不停地读,读得忘乎所以,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正确断句、停顿、重音,直到熟读成诵。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交给学生学习文言的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培养文言语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少做枯燥的语法分析,先从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去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学重点则是放在积累丰富的文言词语和语句上。文言文的语言是很值得品味的,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美。品味字、词、句、段,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经之路。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狭小,后来范围扩大了。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这里的“国”指的是“国都”,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指的是“国家”,词义范围明显扩大。古汉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成新的意思。“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变成了“行走”了。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发展到现在 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句中“偷”是“暂时”、“苟且”的意思,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是贬义词。引导学生这样品味,学生体会到了词汇的变化和发展,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更深了。所以,我从初一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一篇文言文,就列出本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抄录时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一直到初三。刚开始,学生学文言文非常吃力,而且很害怕,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现在他们不仅不怕而且很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很多同学在我还未上新课时,就已经把文章背下来了,而且还能够准确的说出意思进行一点简单的品析。品味语言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步骤,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语感强的言辞,提高文言文语感的悟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文言教学
发挥网络教学在文言文语感培养上的作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能在轻松、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比如我在教《三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三峡的美丽风光,就能够很好的了解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山市》给学生播放海市蜃楼的优美画面,教《口技》为学生播放了现代人表演各类口技的录像,教《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时,则以图文和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诵读时不禁沉醉其中。古人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为了变抽象为具象,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古文,为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总之,文言文语感养成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由感到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充分重视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大力实施语文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不断尝试探索,努力让文言文这匹才美俱佳的“千里马”焕发出它的真风采,使学生能真正领略到文言文的不朽魅力。 《浅谈初中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461.html
四川省西昌市太和中学 刘晓晓
【摘 要】注重文言文语感培养的教学能有效的改变以往教学的枯燥乏味,大大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陶冶情操。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兴趣,有效的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篇章,适当的教给学生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在文言文语感培养上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诵读 语感 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大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美文佳作。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陶冶情操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很多中学生读文言文就像读天书一样,感觉拗口难读,不知其意,心理自然就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把它视为拦路虎,绕道而行甚至放弃它。所以古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古文语感呢?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一点心得。
一、有效地引导学生诵读文言篇章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语感不可或缺的,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由于小学涉及的文言很少,而且不是教学重点,所以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尤其是初一学生毫无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这样是学不好文言文的,而要学好文言文,“读”字是关键是核心。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味出来了。诵读的越多越能触类旁通,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韩愈却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所以,古文语感是勤奋读出来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诵读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多次反复,所以我在教古文时,并不急于翻译,而是让学生在晨读时和课前课内课后反复诵读,不停地读,读得忘乎所以,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正确断句、停顿、重音,直到熟读成诵。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交给学生学习文言的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培养文言语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少做枯燥的语法分析,先从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去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学重点则是放在积累丰富的文言词语和语句上。文言文的语言是很值得品味的,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美。品味字、词、句、段,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经之路。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狭小,后来范围扩大了。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这里的“国”指的是“国都”,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指的是“国家”,词义范围明显扩大。古汉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成新的意思。“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变成了“行走”了。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发展到现在 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句中“偷”是“暂时”、“苟且”的意思,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是贬义词。引导学生这样品味,学生体会到了词汇的变化和发展,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更深了。所以,我从初一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一篇文言文,就列出本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抄录时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一直到初三。刚开始,学生学文言文非常吃力,而且很害怕,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现在他们不仅不怕而且很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很多同学在我还未上新课时,就已经把文章背下来了,而且还能够准确的说出意思进行一点简单的品析。品味语言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步骤,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语感强的言辞,提高文言文语感的悟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文言教学
发挥网络教学在文言文语感培养上的作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能在轻松、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比如我在教《三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三峡的美丽风光,就能够很好的了解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山市》给学生播放海市蜃楼的优美画面,教《口技》为学生播放了现代人表演各类口技的录像,教《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时,则以图文和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诵读时不禁沉醉其中。古人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为了变抽象为具象,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古文,为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总之,文言文语感养成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由感到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充分重视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大力实施语文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不断尝试探索,努力让文言文这匹才美俱佳的“千里马”焕发出它的真风采,使学生能真正领略到文言文的不朽魅力。 《浅谈初中文言文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