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里我就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 认清原有学习方式的弊利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靠书本,二是靠实践。书本知识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学习的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 “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更是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几乎没有。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材,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上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没法获得直接体验。
     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是不是全不对呢,也不能机械的一概否定,其优点也应继承与发扬。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在一定条件下,言语接受学习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善于抓住主客观条件,把接受式学习变为有意义的学习。
    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追求外表形式的变化。忽视学习方式的本质,放弃传统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把“满堂灌”变成表面标签式的合作、探究活动化教学后,反而成了“满堂乱”,把旧有的比较“扎实”的教学,被大“杂烩”的虚假合作、讨论活动所替代,转变学习方式成了空话,不会踩到点子上。只有辩证思考,认清学习方式的利弊,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成为可能。
二、 理清转变学习方式的路径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把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主要路径有四个方面:一是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实践活动。新课程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科教学中也安排了学科综合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三是计算机环境。计算机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外储式的学习化社会电脑、网络技术等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学习活动。四是小课题研究和长作业。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搞些感兴趣的小课题,自主的、合作的、创造性的去完成。长作业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去完成,这段时间可以是几周或者是几个月,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以上四个路径都不是教师的教所能完成的,是学生自己去实际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探索,获取体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突出学习方式转变的课程不仅有主要学科,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等,各科教学都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渗透、有机结合、科学转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三、 把握转变学习方式的内涵
    今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有5个特点:一是能有目的的学习;二是能有选择的学习;三是能独创性的学习;四是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五是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的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的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通俗点讲,自主学习,就要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自主学习也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应该是自主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词能主动的查字典、词典,在家主动的预习课文,复习旧知,能自觉的读书读报,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等等都是自主学习的表现,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自主学习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能联系学生的丰富的已有的经验,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的空间,足够的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五个要素:一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二是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三是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四是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五是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不断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老师们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方式时,常常停在表面现象上,以前后两桌的四人小组为形式,课堂上以机械的讨论方式呈现合作学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在综合实践活动时,合作学习要抓住如下五个主要环节。
    第一应该是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1:2:1的比例搭配好,有时也可以把学习比较困难的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487.html

  • 上一篇范文: 高三听课及评课感想
  • 下一篇范文: 门式脚手架的调研报告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