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目标先行,引领有效课堂


  目标先行,引领有效课堂
  
  奚洁
  
  目标,是行动的动机和终点。没有目标的课,是“无的之矢”,是随意和无序的;目标定位不准的课,必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教学目标绝不是教案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教什么”的根本问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的原点。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目标先行。
  
  一、教学目标的缺失和错位,是课堂低效的根源
  
  有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要上公开课了,备课竭尽全力,课文熟读几乎成诵,参考名师的课堂,教案精雕细琢,过渡语、评价语一丝不苟……但是,教案上没有写教学目标。他心里想着:这教学目标有什么用?不过是应付检查的。等我拿给领导看的时候,到网上去挑一个好的,贴上去就行了。在这位老师的心里,没有目标。
  
  一位教师教《钱学森》后,教研员与他谈话。教研员说:“你的课让学生知道了课文讲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知道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这是你的教学目标,对吗?”教师点点头,说:“是啊。”
  
  显然,这位老师心有目标,并且通过教学已经达成了目标。然而这是一节好课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做的是帮助学生读懂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写了一个怎样的人。可是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仅仅读懂了课文,不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可见,这位老师有目标,但这个目标是错位的。
  
  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是:(1)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2)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3)所教的是“语文”的东西;(4)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那么,阅读课教什么呢?什么是“语文”的东西呢?
  
  二、课程内容,给予教学目标明确指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此,于永正老师也有一段精辟的阐述:“阅读,是‘披文得意’,即通过语言文字,获取文章中的信息。但是,文章一旦成了‘课文’,身份就不大一样了,它有了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即不但要‘得意’,而且要‘得文’,并在得意得文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性质的明确界定,也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制订。我们要从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的角度,从教材中开发出对学生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来。一节课容量有限,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其一点,精雕细磨,以求学生课课有得,日积月累,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学习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学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学习语言表达。
  
  在课程目标与任务的引领下,课标对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说明。其中针对第三学段要求如下: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以上就是语文课程内容,就是我们语文课依托教材,借助教材这个例子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化整为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是我们教学目标的基本指向。
  
  三、文本特质,决定教学目标个性化特征
  
  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年段、不同文本的教学目标往往有惊人的相似:第一条一般都是学习生字词;第二条是关于感情朗读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第三点往往是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或写法的。难道这“老三条”已经成为教学目标的模式了吗?在这里,模式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因为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程内容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同的文本,其所独具的文本特质,更是决定了教学目标的个性化特征。
  
  什么是文本特质?它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诗歌、散文、寓言、童话、通讯、写人的记叙文、状物抒情类的记叙文……这些不同的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序列中及教学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每一个文本的学习过程之中。其中,每一个文本由其不同的特质会分别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把握文本的特质,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可迁移的、可概括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
  
  例如,《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辞优美,充满诗意。这么美的文字自然要学生读和背,这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呢?我反复琢磨这个问题。突然,四个字从我的脑海里冒了出来:情景交融。散文的突出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教散文自然从这四个字人手。于是我带着“情景交融”理念再读文本,果然,原本美的文字在我的眼前仿佛有了生命。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重点研读第3、4自然段。展开想象,体会三亚落日的美景。
  
  2.感受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情由景生,景因情美。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中,我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紧紧围绕我的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锁定在描写夕阳的几句话上。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3小节,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太阳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生: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形,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师:怎么在作者眼中会有“歪着”的感觉呢?
  
  生:作者喜爱眼前的太阳,太阳在他眼中成了顽皮的孩子,于是就有了孩子常见的可爱的样子。
  
  师:对啊,“歪着”是作者的想象,是因为他太喜欢这太阳了。你还欣赏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
  
  生:“抖落”这个词让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孩子刚从游泳池里钻出来,头一甩,无数水珠向四面八方洒开去。
  
  师:是啊,一个“抖落”把太阳放射光芒的情景写得充满动感和活力。同学们,古往今来,诗人写到夕阳的有很多,可无论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还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不传达出一种哀伤与无奈。可是你从这句话的描写中读出的是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对太阳的喜爱。
  
  师:是的,因为喜爱,所以在作者眼中太阳成了一个快乐的孩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像这样在写景中蕴含着情感,将情感蕴藏在景物描写之中的写法,我们称之为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师:时光悄悄地溜走,这时,海面上的景色更为奇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此时作者眼中的太阳又是怎样的?请用横线画出描写太阳的语句。 情景交融是散文主要的艺术特色,通过《三亚落日》这个例子,教会学生走进散文,感受散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情景交融,是我确立的这个文本的语文价值之所在。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文本的语文价值并不是唯一的,教师的主观性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也形成了语文课堂的千姿百态。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本本身便具有充分的语文元素,这有待我们去挖掘。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目标先行,引领有效课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622.html

  • 上一篇范文: 《唤醒心中的巨人》读后感
  • 下一篇范文: 用同求异读写并进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