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案例论文:有效教学,演绎语文的精彩
语文教学案例论文:有效教学,演绎语文的精彩
金艳(特级教师)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顺应语文学习环境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高效益、低消耗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投入较少的成本,赢得较大的收益,并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快感,是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有效钻研文本、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巧妙设问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地钻研教材,一要抓住年段训练重点,二要结合文本本身写作特点来研读取舍教学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是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达风格的。仔细朗读文本,你就能发现它在语言上的特点。
【案例一】
《搭石》一课,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这段文字表达上虽很简洁,但用词准确、传神。这段简洁的文字讲清了什么是搭石,这使学生体会到了搭石的外在美;仔细研读,发现从“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横着”“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等重点词语中可以读出家乡人的善良之美、智慧之美这些内在美。这一段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表达得统一、和谐,因此,这往往是较好的教学突破口,可以选择这一段在课堂上多用些力。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言语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更要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种思想情感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懂得运用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案例二】
在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课文后,教师如此设问:“是啊,本来美好的事物,为什么让它变得如此凄惨、荒凉?”接着询问学生,学生们回答说:“因为战争。”教师再设问:“同学们都知道了答案,那作者他知道吗?是呀,作者明知是战争,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一遍一遍地追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明白了反问句有时候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也感悟到了这是诗歌“反复”手法的正确运用,它强调了渴望和平的情感,分清了语言的层次,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这样的问题,提纲挈领,富有启发性,让学生不仅知道写了什么,还知道是怎么写的,正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站在单元高度,恰当使用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教材中一个单元内容的编排,是编者的智慧结晶。创造性地使用课程资源,注重整合,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会让学生的视野、思维更加开阔,更具有逻辑性。
【案例一】
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因其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这个单元是中外童话的学习,之前大家也读了很多童话。让我们走进童话世界,大家扮演不同的人物,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和我打个招呼!”师生互动后,教师说:“我感受到了热情、友好、幽默……也感受到了超常的魔力、丰富的想象力……童话世界真是魅力无穷!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边说边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之后让学生齐读。结课时布置了三个作业:(1)借阅或网络阅读本单元的童话原著。(2)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同学和父母听。(3)和好朋友编演童话剧。
把导读中的要求在进入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时让学生知晓,学生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师生均有了方向感。结课时作业的设计,能更好地围绕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也好。
【案例二】
教学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开课时,教师出示了两段文字:“在被烧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色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着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准似的。从孩子嘴里飞出婉转的歌声。”“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揉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教师让学生猜猜两段文字写的是准,并用一两句话介绍(夜莺和雨来)。之后教师概括说这两个孩子都是在战争中用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来保护家同的小英雄。(板书“战争”)还有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了封信来呼唤和平,(板书“和平”)他是——(生:雷利。)教师总结说:“我们发现,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在“战争与和平”这一单元,课文都是围绕儿童展开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看看它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走进诗中体会吧!”
作为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这样的开篇,让学生又一次对本单元的主题、编排特点、写作曰的等方而做了梳理,加深了印象,提出了学法,实现了学生与文本、教师、编者的“多维对话”,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堂要富有情趣,为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提供保障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1.提供的课程资源要富有情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和材料作为支撑。丰富、大量、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使教学保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创造了学生动手实践、直接体验、感性认识的机会,从而让课堂富有情趣。
【案例一】
听过很多教师讲《称象》,有一位教师在讲前让学生认识大象,他选取了一只正在水里洗澡的可爱的小象和一家三口象在水边散步时温馨的画面。这些精美的画面,让学生的心为之一动,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根据文本特征,恰当选择教学策略,让课堂富有情趣
【案例二】
《三月桃花水》一课文质兼美,上课的教师没有过多地设问,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她采取的策略是发挥语言的优势,一是教师的语言与文本表现的秀丽阴柔之美相得益彰;二是课堂导语的起承转合很自然,很优美,就如一条奏着乐、唱着歌,清澈、明亮的春水,把学生自然地引进文本,又从文字中拓展开去,感受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了诗情画意。整堂课以读助讲,以读代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认识到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采用范读、指名读、引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体味比喻句式的形象美、排比句式的整齐美、拟人句式的情感美,品评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整堂课在书声琅琅中充满了情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四、引领发现、自主体会是有效学习的核心
有效的阅读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建构知识,这样,有效学习才能得到保证。阅读是一种发现,是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后获得阅读体验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这个过程最重要。
【案例】
《三月桃花水》的教学运用了多种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发现,分享体验。
1.启示性朗读,发现写法。
课堂伊始,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后,让学生找出与第一自然段相对应的段落,引领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问答形式的表达方法,自然简洁。在学习“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这句话时,教师有意识地调换了前后两部分,即“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啊!”,让学生先诵读,之后谈感受,在读中品味倒装句的特点,明白这样写情感会更浓,表达效果会更好。
2.比较诵读,自主体验,提升文学素养。
站在单元的高度,本课最后质疑探究:同样写春水,《三月桃花水》与《春潮》有何不同?教师以恰当的音乐做背景,男女生分别读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由于地域不同、作家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所描写的春水也迥然不同。在雄浑与轻柔、阳刚与温婉的对峙´-碰撞中体会文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五、注重积累并综合运用是有效教学的归宿
学生需要积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形象积累等。我们要根据文本特点,学会取舍,选择恰当的积累内容并在实践中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
教学《巨人的花园》,根据年段,以及考虑到这是外国文学作品,在选进教材时进行了删节、改写,其写作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已经与原文有很大出入,所以在教学时没有把“分享快乐、分享爱”“爱能感化冷酷的心灵”等人文性作为重点,而是选择重点让学生们积累词语,并在实践中运用巩固。一开课,就让学生们朗读两组词语:(1)请用高声、夸张的语气读读大屏幕上的词语: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这些词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请快速、低声读读这些词语:北风呼啸、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这些词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不同的词语向我们传达着不同的情感!然后让男女生分别读这两组词,在诵读中一遍遍感悟、积累。接着教师设问:这两组词语分别写了什么样的花园?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揭示了课文的主旨。在积累词句、感知词语意思的同时,轻松完成课文所要表达的“情”。在课结束前,教师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加上自己的想象,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有孩子的花园”,又一次运用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培养了想象力,练习了表达能力。
这个案例以词语为线索,学词语、用词语,轻轻松松理解了课文内容,一课一得。特点鲜明,环节简单,扎实有效。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人生体验,应当让学生在努力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 《语文教学案例论文:有效教学,演绎语文的精彩》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633.html
金艳(特级教师)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顺应语文学习环境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高效益、低消耗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投入较少的成本,赢得较大的收益,并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快感,是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有效钻研文本、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巧妙设问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地钻研教材,一要抓住年段训练重点,二要结合文本本身写作特点来研读取舍教学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是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达风格的。仔细朗读文本,你就能发现它在语言上的特点。
【案例一】
《搭石》一课,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这段文字表达上虽很简洁,但用词准确、传神。这段简洁的文字讲清了什么是搭石,这使学生体会到了搭石的外在美;仔细研读,发现从“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横着”“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等重点词语中可以读出家乡人的善良之美、智慧之美这些内在美。这一段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表达得统一、和谐,因此,这往往是较好的教学突破口,可以选择这一段在课堂上多用些力。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言语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更要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种思想情感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懂得运用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案例二】
在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课文后,教师如此设问:“是啊,本来美好的事物,为什么让它变得如此凄惨、荒凉?”接着询问学生,学生们回答说:“因为战争。”教师再设问:“同学们都知道了答案,那作者他知道吗?是呀,作者明知是战争,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一遍一遍地追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明白了反问句有时候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也感悟到了这是诗歌“反复”手法的正确运用,它强调了渴望和平的情感,分清了语言的层次,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这样的问题,提纲挈领,富有启发性,让学生不仅知道写了什么,还知道是怎么写的,正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站在单元高度,恰当使用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教材中一个单元内容的编排,是编者的智慧结晶。创造性地使用课程资源,注重整合,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会让学生的视野、思维更加开阔,更具有逻辑性。
【案例一】
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因其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这个单元是中外童话的学习,之前大家也读了很多童话。让我们走进童话世界,大家扮演不同的人物,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和我打个招呼!”师生互动后,教师说:“我感受到了热情、友好、幽默……也感受到了超常的魔力、丰富的想象力……童话世界真是魅力无穷!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边说边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之后让学生齐读。结课时布置了三个作业:(1)借阅或网络阅读本单元的童话原著。(2)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同学和父母听。(3)和好朋友编演童话剧。
把导读中的要求在进入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时让学生知晓,学生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师生均有了方向感。结课时作业的设计,能更好地围绕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也好。
【案例二】
教学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开课时,教师出示了两段文字:“在被烧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色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着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准似的。从孩子嘴里飞出婉转的歌声。”“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揉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教师让学生猜猜两段文字写的是准,并用一两句话介绍(夜莺和雨来)。之后教师概括说这两个孩子都是在战争中用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来保护家同的小英雄。(板书“战争”)还有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了封信来呼唤和平,(板书“和平”)他是——(生:雷利。)教师总结说:“我们发现,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在“战争与和平”这一单元,课文都是围绕儿童展开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看看它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走进诗中体会吧!”
作为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这样的开篇,让学生又一次对本单元的主题、编排特点、写作曰的等方而做了梳理,加深了印象,提出了学法,实现了学生与文本、教师、编者的“多维对话”,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堂要富有情趣,为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提供保障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1.提供的课程资源要富有情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和材料作为支撑。丰富、大量、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使教学保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创造了学生动手实践、直接体验、感性认识的机会,从而让课堂富有情趣。
【案例一】
听过很多教师讲《称象》,有一位教师在讲前让学生认识大象,他选取了一只正在水里洗澡的可爱的小象和一家三口象在水边散步时温馨的画面。这些精美的画面,让学生的心为之一动,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根据文本特征,恰当选择教学策略,让课堂富有情趣
【案例二】
《三月桃花水》一课文质兼美,上课的教师没有过多地设问,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她采取的策略是发挥语言的优势,一是教师的语言与文本表现的秀丽阴柔之美相得益彰;二是课堂导语的起承转合很自然,很优美,就如一条奏着乐、唱着歌,清澈、明亮的春水,把学生自然地引进文本,又从文字中拓展开去,感受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了诗情画意。整堂课以读助讲,以读代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认识到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采用范读、指名读、引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体味比喻句式的形象美、排比句式的整齐美、拟人句式的情感美,品评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整堂课在书声琅琅中充满了情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四、引领发现、自主体会是有效学习的核心
有效的阅读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建构知识,这样,有效学习才能得到保证。阅读是一种发现,是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后获得阅读体验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这个过程最重要。
【案例】
《三月桃花水》的教学运用了多种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发现,分享体验。
1.启示性朗读,发现写法。
课堂伊始,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后,让学生找出与第一自然段相对应的段落,引领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问答形式的表达方法,自然简洁。在学习“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这句话时,教师有意识地调换了前后两部分,即“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啊!”,让学生先诵读,之后谈感受,在读中品味倒装句的特点,明白这样写情感会更浓,表达效果会更好。
2.比较诵读,自主体验,提升文学素养。
站在单元的高度,本课最后质疑探究:同样写春水,《三月桃花水》与《春潮》有何不同?教师以恰当的音乐做背景,男女生分别读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由于地域不同、作家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所描写的春水也迥然不同。在雄浑与轻柔、阳刚与温婉的对峙´-碰撞中体会文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五、注重积累并综合运用是有效教学的归宿
学生需要积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形象积累等。我们要根据文本特点,学会取舍,选择恰当的积累内容并在实践中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
教学《巨人的花园》,根据年段,以及考虑到这是外国文学作品,在选进教材时进行了删节、改写,其写作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已经与原文有很大出入,所以在教学时没有把“分享快乐、分享爱”“爱能感化冷酷的心灵”等人文性作为重点,而是选择重点让学生们积累词语,并在实践中运用巩固。一开课,就让学生们朗读两组词语:(1)请用高声、夸张的语气读读大屏幕上的词语: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这些词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请快速、低声读读这些词语:北风呼啸、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这些词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不同的词语向我们传达着不同的情感!然后让男女生分别读这两组词,在诵读中一遍遍感悟、积累。接着教师设问:这两组词语分别写了什么样的花园?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揭示了课文的主旨。在积累词句、感知词语意思的同时,轻松完成课文所要表达的“情”。在课结束前,教师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加上自己的想象,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有孩子的花园”,又一次运用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培养了想象力,练习了表达能力。
这个案例以词语为线索,学词语、用词语,轻轻松松理解了课文内容,一课一得。特点鲜明,环节简单,扎实有效。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人生体验,应当让学生在努力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 《语文教学案例论文:有效教学,演绎语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