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课题成果:行动与文化的变革
进步与问题是一对孪生子,不少关于问题与误区的辩论已经成为改革的热点。如前所述,自我反思需要指导理念与操作行为双重支架,同伴互助要有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和工作技能,而专业引领理应选择“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的多种途径。
在聚焦课堂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群体实践智慧
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课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从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的两方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课堂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甚至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从这个角度出发,“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
校本教研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融课堂改进与教师学习为一体的“行动学习”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前两个阶段之间会有两个不同类型的差距,而这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样的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我们所见的很多教师教育的文献都指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动态过程,教师们特有的回应学习与工作环境的行动方式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也无一例外地显示:在教学行动中学会教学、获得成长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
许多事实表明,基于具体事例的学习与讨论,能引发更多人的主动参与,能够让老师们面对教学,共同分享。但是在现实情境中,从理念向行为转变的过程是复杂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艰难的。其间,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并不能靠一两次的尝试就能形成认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学校教研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深入的观察、分析,去研究把握自己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文本学习、讨论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把握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才能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校本教研活动也才能逐渐走向深入。这就是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