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课题成果:行动与文化的变革
校本教研课题成果:行动与文化的变革
校本教研:行动与文化的变革
王洁 顾泠沅
教研活动作为一种在我国中小学持续了将近50年的教学研讨制度,一直是联系教师与课堂教学的纽带,也是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它原本的切入点在于让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研究的方式开展问题解决活动。
回顾建国后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历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中小学的教研活动在改变教学的盲目性和无准备状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秩序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文革”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校教研活动又为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通过教研活动,一批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改变,一批有成效的教学经验得以推广,一批教师得到了成长。
在50多年后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学校“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校本教研符合国内外课程教学改革大潮的紧迫需求,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已成共识。
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内涵
在国家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现在倡导的校本教研,在继承传统优秀教研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内涵。为了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当今的校本教研发生了如下几方面的转变:
从熟练技术操作取向到实践反思取向。如果说以往的教研活动更偏重于教师在把握教材、组织提问、教学环节过渡、衔接等技能、技巧的熟练度,现在的校本教研则更关注如何从杂乱无章的经验中理出头绪,能将经验加以分析、整理、归纳,从中萃取出具有共通性的部分,使零碎的经验成为有意义的组合。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不断地追问实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经由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获得成长,而不是依赖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改进;这也意味着,校本教研活动要创造一种气氛,协助教师对所获得的经验加以反思,否则经验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效是相当有限的。
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研究教材教法主要关注的,一是教师如何吃透教材精神,二是选择恰当方法,三是更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桶水与一杯水”中的“一杯水”。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即关注学生的现有基础、发展需求和实际可能性,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关注教师的“教”如何适应学生的“学”。
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否定的,但是低水平的教研活动给教师带来的触动比较小,教师的发展也就比较慢。提高教研活动的内涵,归根结底在于教研活动要培育教师的研究状态。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它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在当今的课程改革中发挥作用,我们就应努力在学校的学科教学研讨中引入研究文化,让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学习。
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以往的教研活动注重个体某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现在的校本教研关注经验和问题背后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换言之,关注的是这些经验怎样才能形成和重新形成,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教师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使教研组、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校本教学研究是融合于教学活动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之外的活动。融工作、学习于一体的校本教研不只在于改变教学实践,更在于教师对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解的加深、教学专业知能的增进和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应该说,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校本研修活动既是一场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深刻变革。
在正确理解“三要素”的基础上避免误区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实践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自我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与此同时还应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82年,西方学者乔依斯和许瓦斯的“等组实验”以及后来的几项研究都表明,同伴之间互助指导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观而善之谓摩”,同伴互助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2002年,我们在校本教研项目预研中曾明确指出,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伴之间的横向互助可能会囿于同水平重复。但应该指出的是,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它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引领,应该体现为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相互学习的尝试和探索。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作为校本研修的三要素,已被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所认同,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已在各地蓬勃开展。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改革理念变更得愈快,就愈要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偏向。当前要特别强调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先进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要特别注意解决和走出校本教研开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乃至误区。
如在自我反思方面的误区有:未能摆正自我,缺乏对自我经验的省察和对原有行为的挑战;满足于旧有认识,未关注与课程理念的差距,有时甚至经反思而倒退;未能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未能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成长。在同伴互助方面的误区有:互助中,没有源自教学工作实际的共同问题,或者不善于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缺乏敞开自我的相互评论,有时是信任为主的支持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