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课外资源有效运用例谈


  课外资源有效运用例谈
  
  严豪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课堂而又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又不受其限制。因此,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引入故事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片段都是从原著中节选出来的。前有因,后有果,有的故事年代久远,有的时代背景复杂,有的人物性格特殊……如何让学生对一部名著有整体上的把握,对故事情节有大概的了解,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语文学习呢?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开篇就把学生带进了故事中。“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随着家喻户晓的《好汉歌》的播放,随着激昂有力的旋律,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人物画像,在投影上滚动播出……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接着,窦桂梅老师以评书的语调开场:“话说,北宋年间。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把持朝政……此人东京汴梁人士。”“说林冲,道林冲,哪个不知,谁人不晓……”然后出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一段话,指名学生朗读。课外拓展的及时引入,使原本还处于快乐游戏状态的学生,一下子肃然起敬,学习兴趣马上被激发了起来,快乐地走进了文本的学习中。
  
  二、补充人物生平,突破文本难点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这样说道:“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消——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文本内容,即“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他先让学生抓住文本理解作者“眼中园”—植物、昆虫样样都有。,颜色、形态各异。对于作者“心中园”——一切自由的理解,张老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第17小节的教学上,反复朗读,圈画交流,体会想象。
  
  师:刚才我们说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些吗?
  
  (学生摇头)
  
  师: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能不能仿照着选一句话来写?书上写到的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书上没写到的你可以通过想象它们也是自由的。
  
  “( )了,就像( )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愿意( )就(
  
  )。”
  
  这一段写话拓展,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体会了萧红儿时的快乐与自由。
  
  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文本,解读了“自由”的含义,而且也学会了运用文本的能力。
  
  三、插播歌曲画面,升华主题情感
  
  语文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地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在语文教学时有效地拓展,已是大家的共识。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适度地运用课外拓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老师曾经听过一首歌,这首歌和这首诗一样深深地震撼了我。这首歌叫《Tell me why》,翻译成中文就是《告诉我为什么》。
  
  播放《Tell me why》。随着歌中那小男孩稚嫩而充满力量的声音,画面中出现了一张张令人心痛的图片,伴着图片一起出现的是这样一段文字:
  
  保护还是侵略?
  
  守卫还是摧毁?
  
  家园还是废墟?
  
  无助还是忧伤?
  
  武器主宰生死
  
  哭泣变为哀号
  
  战争摧毁生命
  
  童年只剩下黑白与冰冷
  
  家园?
  
  亲人?
  
  朋友?
  
  都在烽烟中销声匿迹
  
  悲伤
  
  痛苦
  
  死亡
  
  流亡
  
  战争带来的永远是悲伤
  
  教师的适度拓展,不但让学生领会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更把课堂教学推向了新的高度。没有牵强的讲读,没有空泛的长篇大论,有的只是教师独具匠心的课外拓展,提领而顿的巧妙设计和引导。
  
  四、挖掘修辞手法,感悟文本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写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o,’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儿童诗》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学中感受儿童诗的特色。孙老师首先出示了:
  
  阳光
  
  台湾林武宪
  
  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教师再让学生充分朗读后,提问:
  
  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阳光在窗上爬着”。
  
  师:老师要向你请教,阳光为什么会爬呢?
  
  生:“爬”字用得好,把阳光当作人来写。
  
  师: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活脱脱的生命来写,这就是诗的语言。
  
  孙老师巧妙地把文本的特色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渗透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初步感悟了诗的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主要资源还是课本。老师除了把握好教材以外,还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教学资源,并加以恰当的拓展和适时的引导,定能焕发课堂的生命与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正是资源拓展的最好写照吗?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教务处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课外资源有效运用例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67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