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的精彩——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例谈
“说”出来的精彩——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例谈
蔡艳
课堂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它是发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对话的机会很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只要我们抓住这些无处不在的对话机会,善于利用这些机会,有意识地去引导,那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则指日可待,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演绎出一幕幕“说”出来的精彩。本文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的培养和发展。
一、巧设提问,让学生乐说
师:读到这里,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呢?
生: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她有点儿淘气,有时甚至还会搞点儿恶作剧:
师:嗯,这园子里的小姑娘是天真烂漫的。(板书:天真烂漫)
生:萧红很顽皮,总是在园子里乱闹。
生:我觉得萧红在这里生活得很快活,她自由自在的,没有人管她。
师:多好!她就是自由自在的。(板书:自由自在)
生:她也是无拘无束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好的,无拘无束。我也写下来。(板书:无拘无束)
生:我感觉她是无忧无虑的,想睡觉就在树阴下睡着了。
生:萧红在园子里是很快活的,像个神仙一样。
(依然有不少人高举双手。)
师:看来,读萧红的文字真让我们感触良多。咱们课后可以再接着说。(在黑板上写省略号)
种白菜时溜土窝的瞎闹也好,爬在地上乱勾一阵地铲地也罢,还有乱闹着抢过祖父的水瓢来浇菜……萧红在园子里的生活无疑是令人向往的,读着她的文字,我们都会忍不住地浮想联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在扣住“瞎闹”“乱勾”“乱闹”等词发现萧红在园子里并非真在帮忙做事儿,而纯粹是一种随性自然的玩闹之后,孩子们都乐了。这是一个教学的契机,学生已然情动,继而必可辞发。此时,巧设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说说眼前出现的小姑娘形象,必定可以让他们的言语智慧得以发展。
二、感情朗读,让学生会说
师:读着萧红的文字,一个活泼的,有一点儿淘气,有一点儿顽皮,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玩闹的小姑娘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你能读出她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吗?来,选一段儿你最喜欢的读给我们听一听。
生:我最喜欢萧红抢着浇菜的那段儿。
师:(屏幕映现该段)好,就这段儿。
(生读浇菜段,其中“抢过来浇”的“抢”读得很有味道,但“拼尽了力气”不够到位。)
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抢”字抓得非常好,(红色显示“抢”)同学们说说,这一“抢”,让你有何感想?
生:这萧红够淘气的,一把就抢过了祖父浇菜的水瓢。
生:我仿佛看到了萧红正和祖父抢着浇菜呢!她乐呵呵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师:是啊,抢着来浇菜,却又不是真浇菜。而是拿着水瓢——
(师将话筒移近刚才读书的同学,做“拼尽了力气”状,让他接着读。)
生: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
师:“拼尽了力气”啊,再使点儿劲!
生:拼尽了力气。(声音高出许多,脸有点儿涨红了。)
师:对呀,这才是“拼尽了力气”。请坐。
生:我觉得萧红好像有点儿任性、顽皮,她抢过来浇菜,是在跟祖父乱闹。
师:行,你再读一读,就读出这乱闹的感觉。
(生读。感情处理得很好。)
师:咱们来评评看,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把萧红拿浇菜当游戏的感觉读出来了,特别是那个“扬”读得很有趣。
师:(红色显示“扬”)为什么是往天空里一扬呢?
生:她想造成一种下雨的感觉。
生:她就是想玩一玩儿呗!
师:是啊,只有一扬,这水才会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只有一扬,萧红的自由快乐才能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咱们也来扬一扬吧,要拼尽力气呀!可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引读)
生齐: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
师:这一扬,你扬出了什么?
生:快乐。
生:自由。
生:开心。
生:放松。
师:那就带着你的快乐、自由、开心与放松,再来扬一扬吧!
生齐:可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
萧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玩闹的天真形象在孩子们的表达中一目了然,怎样通过朗读表现这样的自由与快乐呢?这里的指导读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读书是一种口头表达的艺术,如何在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热情和表达欲望呢?这就需要教师放下姿态,和学生一起亲近文本,融入课堂,在看似不经意的师生对话中实现一种言语的沟通与共融,滋润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与拔节。
三、训练引路。让学生善说
师:看看,老师这里有两段说话练习,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说给大家听。
(出示:太阳在这个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蜂子叫着,____。蝴蝶飞着,____。蚂蚱蹦着,____。
一切都活了。花儿
一;蜻蜓____;虫子
……)
(学生早已高举双手,跃跃欲试。)
师:别急,先看看这两段,可以学着书上的哪些文字来说?
生:第一段可以学“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生:第二段就学后面的,什么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好的,那现在你们来说说看,看看谁能成为萧红第二?
生:我选第一段。“太阳在这个园子里显得特别大。蜂子叫着,就像蜂子在唱歌儿似的。蝴蝶飞着,就像蝴蝶在跳舞似的。蚂蚱蹦着,就像蚂蚱在跳高似的。”
生:一切都活了。花儿愿意开成什么颜色就开成什么颜色,愿意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蜻蜓愿意低低地飞就低低地飞,愿意停下来歇歇脚就停下来歇歇脚;虫子愿意唱歌就唱歌,愿意吃食就吃食,它若愿意把肚子吃撑了也没有人管它。 萧红的文字有其独到的特点,人称“萧红体”。虽不敢望其项背,但在课堂上设计语言训练,让学生学着萧红的语言去表达,不失为帮助学生领悟萧红语言魅力与精髓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学生自己本身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也从那些活泼可爱的文字里找到了一份自由表达的乐趣。
四、聚焦热点,让学生想说
师: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完全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洒满阳光,自由快乐。萧红是个苦孩子,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是个冷漠的人,只有年迈的祖父疼爱她,用爱温暖着她的童年。可以说,祖父是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曾在文章中这样写:(白板映现)从祖父那里,我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一直向着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出示句)
师:读到这里,你能理解萧红为什么对这样一个园子念念不忘吗?在她的眼里,在她的心中,这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生皆摇头)
生:这是一个充满了快乐的园子。
师(点头):是的,一个乐园,童年的乐园。
生:这园子里珍藏着萧红温暖的回忆。
师:是啊!
生:想到这园子,便会想到亲爱的祖父。这是一座充满了爱的园子。
师:这样的一座园子让萧红每每回忆起来,心中便充满了——
生:快乐。
生:甜蜜与美好。
师(指大屏幕):还有一
生:温暖与爱!
生:还有对祖父的怀念,对童年的追忆!
师:那么现在再让我们回到第一节课讨论过的问题,这园子到底属于谁?
生:这园子既属于祖父,也属于我。它是我和祖父共同生活的地方。
生:这园子属于我和祖父,里面有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生:这园子属于我和祖父,是这园子把我和祖父紧紧相连,把我们的爱紧紧相连。
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利·萨玛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读过《呼兰河传》的人都知道,萧红的童年其实是寂寞单调的,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都有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宽厚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亲人。当然,“成人和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之前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去寻找,把文本中蕴含的天真唯美的东西张扬了出来。如果仅仅是一篇学生佳作,学习至此似乎差不多了。但是因为作者是萧红,作者要通过文字表达的内涵更深刻,更丰富,所以,帮助学生了解萧红、了解萧红文字背后的东西,让课堂有点儿文学味儿,也就成了这节课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这一环节中,简介萧红的童年、链接萧红的相关文字,发现这园子之于萧红的特别意义,无疑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一起,再度形成了课堂上的热点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的问题场景,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发展其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发展与提高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因此,平常的课堂中,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敢说,乐说,并且要将这样的口头表达的训练长期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变得“善说”。给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天空,让每个人都能大胆表达,自主表达,尽情表达,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溢智慧灵性,播撒人性光辉,洋溢蓬勃生机,我们也必将迎来一幕又一幕“说”出来的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语文教师。 《“说”出来的精彩——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例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695.html
蔡艳
课堂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它是发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对话的机会很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只要我们抓住这些无处不在的对话机会,善于利用这些机会,有意识地去引导,那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则指日可待,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演绎出一幕幕“说”出来的精彩。本文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的培养和发展。
一、巧设提问,让学生乐说
师:读到这里,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呢?
生: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她有点儿淘气,有时甚至还会搞点儿恶作剧:
师:嗯,这园子里的小姑娘是天真烂漫的。(板书:天真烂漫)
生:萧红很顽皮,总是在园子里乱闹。
生:我觉得萧红在这里生活得很快活,她自由自在的,没有人管她。
师:多好!她就是自由自在的。(板书:自由自在)
生:她也是无拘无束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好的,无拘无束。我也写下来。(板书:无拘无束)
生:我感觉她是无忧无虑的,想睡觉就在树阴下睡着了。
生:萧红在园子里是很快活的,像个神仙一样。
(依然有不少人高举双手。)
师:看来,读萧红的文字真让我们感触良多。咱们课后可以再接着说。(在黑板上写省略号)
种白菜时溜土窝的瞎闹也好,爬在地上乱勾一阵地铲地也罢,还有乱闹着抢过祖父的水瓢来浇菜……萧红在园子里的生活无疑是令人向往的,读着她的文字,我们都会忍不住地浮想联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在扣住“瞎闹”“乱勾”“乱闹”等词发现萧红在园子里并非真在帮忙做事儿,而纯粹是一种随性自然的玩闹之后,孩子们都乐了。这是一个教学的契机,学生已然情动,继而必可辞发。此时,巧设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说说眼前出现的小姑娘形象,必定可以让他们的言语智慧得以发展。
二、感情朗读,让学生会说
师:读着萧红的文字,一个活泼的,有一点儿淘气,有一点儿顽皮,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玩闹的小姑娘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你能读出她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吗?来,选一段儿你最喜欢的读给我们听一听。
生:我最喜欢萧红抢着浇菜的那段儿。
师:(屏幕映现该段)好,就这段儿。
(生读浇菜段,其中“抢过来浇”的“抢”读得很有味道,但“拼尽了力气”不够到位。)
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抢”字抓得非常好,(红色显示“抢”)同学们说说,这一“抢”,让你有何感想?
生:这萧红够淘气的,一把就抢过了祖父浇菜的水瓢。
生:我仿佛看到了萧红正和祖父抢着浇菜呢!她乐呵呵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师:是啊,抢着来浇菜,却又不是真浇菜。而是拿着水瓢——
(师将话筒移近刚才读书的同学,做“拼尽了力气”状,让他接着读。)
生: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
师:“拼尽了力气”啊,再使点儿劲!
生:拼尽了力气。(声音高出许多,脸有点儿涨红了。)
师:对呀,这才是“拼尽了力气”。请坐。
生:我觉得萧红好像有点儿任性、顽皮,她抢过来浇菜,是在跟祖父乱闹。
师:行,你再读一读,就读出这乱闹的感觉。
(生读。感情处理得很好。)
师:咱们来评评看,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把萧红拿浇菜当游戏的感觉读出来了,特别是那个“扬”读得很有趣。
师:(红色显示“扬”)为什么是往天空里一扬呢?
生:她想造成一种下雨的感觉。
生:她就是想玩一玩儿呗!
师:是啊,只有一扬,这水才会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只有一扬,萧红的自由快乐才能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咱们也来扬一扬吧,要拼尽力气呀!可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引读)
生齐: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
师:这一扬,你扬出了什么?
生:快乐。
生:自由。
生:开心。
生:放松。
师:那就带着你的快乐、自由、开心与放松,再来扬一扬吧!
生齐:可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
萧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玩闹的天真形象在孩子们的表达中一目了然,怎样通过朗读表现这样的自由与快乐呢?这里的指导读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读书是一种口头表达的艺术,如何在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热情和表达欲望呢?这就需要教师放下姿态,和学生一起亲近文本,融入课堂,在看似不经意的师生对话中实现一种言语的沟通与共融,滋润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与拔节。
三、训练引路。让学生善说
师:看看,老师这里有两段说话练习,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说给大家听。
(出示:太阳在这个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蜂子叫着,____。蝴蝶飞着,____。蚂蚱蹦着,____。
一切都活了。花儿
一;蜻蜓____;虫子
……)
(学生早已高举双手,跃跃欲试。)
师:别急,先看看这两段,可以学着书上的哪些文字来说?
生:第一段可以学“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生:第二段就学后面的,什么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好的,那现在你们来说说看,看看谁能成为萧红第二?
生:我选第一段。“太阳在这个园子里显得特别大。蜂子叫着,就像蜂子在唱歌儿似的。蝴蝶飞着,就像蝴蝶在跳舞似的。蚂蚱蹦着,就像蚂蚱在跳高似的。”
生:一切都活了。花儿愿意开成什么颜色就开成什么颜色,愿意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蜻蜓愿意低低地飞就低低地飞,愿意停下来歇歇脚就停下来歇歇脚;虫子愿意唱歌就唱歌,愿意吃食就吃食,它若愿意把肚子吃撑了也没有人管它。 萧红的文字有其独到的特点,人称“萧红体”。虽不敢望其项背,但在课堂上设计语言训练,让学生学着萧红的语言去表达,不失为帮助学生领悟萧红语言魅力与精髓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学生自己本身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也从那些活泼可爱的文字里找到了一份自由表达的乐趣。
四、聚焦热点,让学生想说
师: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完全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洒满阳光,自由快乐。萧红是个苦孩子,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是个冷漠的人,只有年迈的祖父疼爱她,用爱温暖着她的童年。可以说,祖父是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曾在文章中这样写:(白板映现)从祖父那里,我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一直向着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出示句)
师:读到这里,你能理解萧红为什么对这样一个园子念念不忘吗?在她的眼里,在她的心中,这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生皆摇头)
生:这是一个充满了快乐的园子。
师(点头):是的,一个乐园,童年的乐园。
生:这园子里珍藏着萧红温暖的回忆。
师:是啊!
生:想到这园子,便会想到亲爱的祖父。这是一座充满了爱的园子。
师:这样的一座园子让萧红每每回忆起来,心中便充满了——
生:快乐。
生:甜蜜与美好。
师(指大屏幕):还有一
生:温暖与爱!
生:还有对祖父的怀念,对童年的追忆!
师:那么现在再让我们回到第一节课讨论过的问题,这园子到底属于谁?
生:这园子既属于祖父,也属于我。它是我和祖父共同生活的地方。
生:这园子属于我和祖父,里面有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生:这园子属于我和祖父,是这园子把我和祖父紧紧相连,把我们的爱紧紧相连。
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利·萨玛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读过《呼兰河传》的人都知道,萧红的童年其实是寂寞单调的,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都有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宽厚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亲人。当然,“成人和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之前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去寻找,把文本中蕴含的天真唯美的东西张扬了出来。如果仅仅是一篇学生佳作,学习至此似乎差不多了。但是因为作者是萧红,作者要通过文字表达的内涵更深刻,更丰富,所以,帮助学生了解萧红、了解萧红文字背后的东西,让课堂有点儿文学味儿,也就成了这节课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这一环节中,简介萧红的童年、链接萧红的相关文字,发现这园子之于萧红的特别意义,无疑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一起,再度形成了课堂上的热点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的问题场景,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发展其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发展与提高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因此,平常的课堂中,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敢说,乐说,并且要将这样的口头表达的训练长期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变得“善说”。给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天空,让每个人都能大胆表达,自主表达,尽情表达,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溢智慧灵性,播撒人性光辉,洋溢蓬勃生机,我们也必将迎来一幕又一幕“说”出来的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语文教师。 《“说”出来的精彩——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