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
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
帅晓梅
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可见,交流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灵对话。
“交流型”班级读书会主要是针对孩子所阅读的童书创设适宜的交流情境,确立开阔思维空间的交流话题,让孩子以开放的心态自由参与讨论,以丰厚、延展阅读主题。毫无疑问,情境体验与话题交流是“交流型”班级读书会的两翼。
那么,如何创设适合交流的情境呢?如何设置适合交流的话题呢?下面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创设情境的策略
1.披文人情。对于那些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对于那些语言有特色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从书中精选带有淡淡忧伤或浓浓亲情的文字,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去遭遇小说里的世界,遭遇小说里的人生。如曹文轩的纯美之作《草房子》,无论是风景的描写还是乡情的叙说,每一处都是如诗的文字,每一处都是纯真的情感,在正式交流之前,从书中选取任意一段纯净的文字让学生赏读,都能激发学生交流对话的欲望。 2.游戏入境。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和竞赛,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精心设计“人物竞猜”“知识抢答”等难度不大又容易操作的趣味游戏活动,这样既可以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就感,又能很好地帮学生梳理零散的阅读感知。如古典名著《水浒传》,书中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教师可信手从书中提取相关人物的特征,让学生来玩“人物竞猜”的游戏,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走近那群人,走进那个时代。
3.音乐渲染。在表达人类最复杂、最深刻而微妙的情感方面,没有比音乐更直接、也更神奇的了。因此,读书交流会也可以在荡涤灵魂的乐曲中开始,让文学和音乐这对孪生姐妹相伴而行,让音乐的意境来渲染文学的意境。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可以让学生在《送别》的歌声中拉开回忆的大幕,和英子一起走进她的童年。
当然,创设交流氛围时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氛围的营造必须与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设置话题的策略
1.从整体人手,提炼话题。把握整体,对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种需要进行长期训练的阅读方式。如《绿山墙的安妮》一书,教师可巧妙引导孩子提炼出“爱”的话题,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解读出“爱”,在“共赏优美文字,感受爱的内涵”中逐步引发深层讨论。
2.从局部人手,引发话题。因为阅读的局限性,大部分孩子对整体的把握不足,所以更多会关注细节和局部。教师只要从那些能抓住学生心理的细节或局部人手,就一定能找到整本书阅读的突破点。如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组织《乌丢丢的奇遇》一书的交流会,就从“逆风的蝶”这一片段进入,巧妙设计了“蝴蝶和狂风,谁更强大?”“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约定了,想一想,它已经成了蝴蝶心中的什么了?”“蝴蝶和蔷薇,它们谁更幸福?”三个话题,引导学生层层开掘文章的诗意,使学生在阅读、体会、冥想中进入作品构筑的语言天地和精神世界。
3.从冲突人手,组织话题。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就是一部蕴涵着各种冲突的好作品,漂亮老师米兰用她对学生“另类”的关爱与理解,使一个原本无人敢教、成绩倒数的班级,成为受校长夸赞、成绩出色的班级。在组织交流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米兰老师的“另类”人手,围绕“处理打架事件的‘另类’、家访的‘另类’、课堂的‘另类’、家长会的‘另类”’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抛出“米兰老师真的‘另类’吗”,“你认为米兰老师是好老师吗”,“H4真的是坏小子吗”等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这些包含冲突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能让孩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很好地实现以“讨论”促“阅读”的目的。
总之,话题的设定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又要能启发学生的多元思考。为了让讨论目标更明确,交流过程更清晰,教师也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选择地从一条线索出发设计话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也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如长篇巨著《三国演义》,可以聊三国战役,可以谈三国猛将,可以赏三国诗词,这些都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当然,因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所需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进行必不可少的深度交流之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不同层次的读中交流,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认识,又为他们的后续阅读提供动力。
此外,教师还必须明确两点:第一,交流不是检测的手段,交流的形式也绝不止于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需要,尽可能做到读说结合、读议结合、读诵结合、读写结合、读编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让交流成为学生自我成长、自信展示的快乐过程。在交流过程中,最好做到小组交流与集体交流相结合,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机会。第二,不要局限于交流一本书。除了对一本书的阅读进行交流与共享外,还可以拓展到某一专题(如作家专题、人物专题、语言专题等)的交流,这样会更开阔学生的视界。
班级读书会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形式,前面所提到的几种类型,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其实,班级读书会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个性化设计。只要老师们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儿童文学的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灵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课堂,带领学生快乐穿行在引人人胜的文学殿堂。
泰戈尔说过:“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班级读书会,就是在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在他们最纯净的心田上种植一片阅读的高原。而作为种树人的老师,只要坚持不懈地播撒阅读的种子,就一定能见证高原的葱茏和生机。
(作者单位:株洲市教科院) 《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800.html
帅晓梅
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可见,交流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灵对话。
“交流型”班级读书会主要是针对孩子所阅读的童书创设适宜的交流情境,确立开阔思维空间的交流话题,让孩子以开放的心态自由参与讨论,以丰厚、延展阅读主题。毫无疑问,情境体验与话题交流是“交流型”班级读书会的两翼。
那么,如何创设适合交流的情境呢?如何设置适合交流的话题呢?下面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创设情境的策略
1.披文人情。对于那些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对于那些语言有特色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从书中精选带有淡淡忧伤或浓浓亲情的文字,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去遭遇小说里的世界,遭遇小说里的人生。如曹文轩的纯美之作《草房子》,无论是风景的描写还是乡情的叙说,每一处都是如诗的文字,每一处都是纯真的情感,在正式交流之前,从书中选取任意一段纯净的文字让学生赏读,都能激发学生交流对话的欲望。 2.游戏入境。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和竞赛,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精心设计“人物竞猜”“知识抢答”等难度不大又容易操作的趣味游戏活动,这样既可以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就感,又能很好地帮学生梳理零散的阅读感知。如古典名著《水浒传》,书中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教师可信手从书中提取相关人物的特征,让学生来玩“人物竞猜”的游戏,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走近那群人,走进那个时代。
3.音乐渲染。在表达人类最复杂、最深刻而微妙的情感方面,没有比音乐更直接、也更神奇的了。因此,读书交流会也可以在荡涤灵魂的乐曲中开始,让文学和音乐这对孪生姐妹相伴而行,让音乐的意境来渲染文学的意境。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可以让学生在《送别》的歌声中拉开回忆的大幕,和英子一起走进她的童年。
当然,创设交流氛围时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氛围的营造必须与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设置话题的策略
1.从整体人手,提炼话题。把握整体,对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种需要进行长期训练的阅读方式。如《绿山墙的安妮》一书,教师可巧妙引导孩子提炼出“爱”的话题,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解读出“爱”,在“共赏优美文字,感受爱的内涵”中逐步引发深层讨论。
2.从局部人手,引发话题。因为阅读的局限性,大部分孩子对整体的把握不足,所以更多会关注细节和局部。教师只要从那些能抓住学生心理的细节或局部人手,就一定能找到整本书阅读的突破点。如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组织《乌丢丢的奇遇》一书的交流会,就从“逆风的蝶”这一片段进入,巧妙设计了“蝴蝶和狂风,谁更强大?”“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约定了,想一想,它已经成了蝴蝶心中的什么了?”“蝴蝶和蔷薇,它们谁更幸福?”三个话题,引导学生层层开掘文章的诗意,使学生在阅读、体会、冥想中进入作品构筑的语言天地和精神世界。
3.从冲突人手,组织话题。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就是一部蕴涵着各种冲突的好作品,漂亮老师米兰用她对学生“另类”的关爱与理解,使一个原本无人敢教、成绩倒数的班级,成为受校长夸赞、成绩出色的班级。在组织交流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米兰老师的“另类”人手,围绕“处理打架事件的‘另类’、家访的‘另类’、课堂的‘另类’、家长会的‘另类”’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抛出“米兰老师真的‘另类’吗”,“你认为米兰老师是好老师吗”,“H4真的是坏小子吗”等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这些包含冲突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能让孩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很好地实现以“讨论”促“阅读”的目的。
总之,话题的设定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又要能启发学生的多元思考。为了让讨论目标更明确,交流过程更清晰,教师也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选择地从一条线索出发设计话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也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如长篇巨著《三国演义》,可以聊三国战役,可以谈三国猛将,可以赏三国诗词,这些都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当然,因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所需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进行必不可少的深度交流之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不同层次的读中交流,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认识,又为他们的后续阅读提供动力。
此外,教师还必须明确两点:第一,交流不是检测的手段,交流的形式也绝不止于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需要,尽可能做到读说结合、读议结合、读诵结合、读写结合、读编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让交流成为学生自我成长、自信展示的快乐过程。在交流过程中,最好做到小组交流与集体交流相结合,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机会。第二,不要局限于交流一本书。除了对一本书的阅读进行交流与共享外,还可以拓展到某一专题(如作家专题、人物专题、语言专题等)的交流,这样会更开阔学生的视界。
班级读书会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形式,前面所提到的几种类型,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其实,班级读书会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个性化设计。只要老师们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儿童文学的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灵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课堂,带领学生快乐穿行在引人人胜的文学殿堂。
泰戈尔说过:“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班级读书会,就是在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在他们最纯净的心田上种植一片阅读的高原。而作为种树人的老师,只要坚持不懈地播撒阅读的种子,就一定能见证高原的葱茏和生机。
(作者单位:株洲市教科院) 《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