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农村教育产品性质与教育财政体制


村教育视为地方性教育产品,势必为中央财政推卸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依据传统的公共财政理论,可得出地方政府更愿意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结论。但事实上,我国各级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CDP增长仍然是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围绕CDP增长的经济建设上,而在公共服务上欠账很多,尤其是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各地区财力发展相差悬殊。发达地区财力雄厚,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有基本保障;而不发达地区财力薄弱,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没有保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与农村义务教育一样,其属性为全国性公共产品。我们确定农村教育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有利于明确中央政府和高层次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事权和财权。
二、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责任
政府对农村教育发展负有主要的责任,在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主要责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性对整个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就很难真正实现。
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突出表现在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差距和区域内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经费投入以至于生源之间的差距。区域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以先进的制造业为主体的东部发达地区和以第一产业占较高比重的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区域内教育差距也突出表现在区域内发达的城市地区与区域内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教育差距。所以说,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之间教育的巨大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核心是政府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目前,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市人口与城市所占教育资源比例极不相称。近几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思路有偏差,不顾实际情况强力推行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布局调整,致使部分地区农村教育资源缩水或流失,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因此,政府要在继续确保免费义务教育前提下,缩小高中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2.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教育差别,最主要体现在城乡教育产品供给水平和供给制度的差异。因此,国家对城乡教育发展要逐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待遇,建立起城乡统一、均衡、公平、公正的现代化的教育产品供给体制。只有从宏观体制上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的教育发展目标。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界都对城乡教育的二元分割习以为常,更有将农村教育视为单一为农村服务的教育,过分强调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而忽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倾向。这种貌似强调农村教育传统和重视农村教育为农村服务的观点,实际上不利于城乡教育一体化。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由资源高消耗和低素质劳动力投入向技术进步、高素质劳动力投入的转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大但素质较低,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层次都远远没有达到丁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但是,目前农村教育模式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村教育的结构与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不相适应,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和阶层流动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改革力度,
4.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差距呈现出逐渐加大的趋势,一个事例是升入国家名牌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大大地降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教育发展支持政策的实施虽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政策实施不平衡、政策实施资源不足、组织管理不到位以及政策缺失等问题。
应将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政策重心定位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首先,通过继续实施积极性的支持政策以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主要不是入学机会的差距,而是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差距,是教育质量的差距。因此,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要成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题。而要实现义务教育的质量公平,需要实施完善的支持政策,以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使农村儿童在真正的素质教育中健康成长。其次,通过继续实施支持政策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效益与质量。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一直受到重视与关注,但也存在效益、质量问题。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效益与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从加强政策支持上做出新的探索与努力。
5.促进农村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教育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比例大致相当,成人教育已经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势头,但在20世纪末由于高等学校的迅速扩招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直接导致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滑坡,导致在社会上出现第二、第三产业缺乏大量熟练技术工人的现象。
政府要完成以上教育发展任务,核心是调整教育财政体制。当前,要增加农村教育财政投入,就应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提供事实和理论的依据。
首先,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划分不清,供给主体错位。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不合理,中央和省级财政具有强大的财力,但不负责农村教育的发展。县级政府负有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但缺少发展农村教育的财力。基层政府在农村教育上事权与财权不统一。其次,各级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支出方向上,存在投入秩序失范现象。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公共事务支出名目繁多,政府公共支出应该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而现实情况是政府在基础设施、市政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支出过多,在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投入不足,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尤为短缺。最后,我国教育财政法制体系不健全。没有将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财政法律的基本原则,教育资源配置制度不合理,对于城市强势群体有利,忽视农村弱势阶层的权利。
三、建立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基本目标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
实现教育公平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由于经济和社

农村教育产品性质与教育财政体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91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