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张 文 特 级 教 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很多教师都期望能找到一个备课的窍门。如何备好一节课呢?
一、吃透课标精神是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标就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指南,就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利器,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课标的学习,做到真正吃透课标的精神实质,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可能有科学的、鲜活的课堂教学。
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各学段应把握的重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它不仅对学生语文认知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目标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领会,认真把握。因此,吃透课标精神是建构高效课堂之根。
二、深入钻研教材是本
拿到教材后,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认识每一单元、每一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挖掘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问的联系,并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入的钻研。研究教材一般分四步:(1)从字词句着手,把握思想内容,明确中心。(2)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把作者行文的线索搞得清清楚楚,既要分清段落层次,又要搞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搞清楚了,教学才会得心应手。(3)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抓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便于我们在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4)要备读课文。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反复朗读课文,朗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课时不能用朗读录音来代替教师的范读,必须亲自朗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三、精心设计学案是经
要想上好课,设计学案是关键。用心设计学案,要做到“四思”:首先,设计学什么,怎么学。简单地讲,课上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书要让学生读,字要让学生识,词语要让学生解,问题要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想,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设计思什么,怎么思。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思维,在思维的参与下,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读出来。再次,设计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可以用问题或试题形式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用缓慢而明确的语言给学生发出学习指令,让学生学习。最后,设计练什么,怎么练。要关注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并加以内化,还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看似普通的语句、词语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多品味语言。最后要内化课文本体,融入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人物与事件,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读写迁移。
四、意识转化行为是纬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写完教案,要多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操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语文备课的一些浅见。最后,我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备课,你一定要把方方面面都想到,该弄明白的,一定要明白;一定要把所需要的东西一一记在备课本上,哪怕是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彩色粉笔。”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小学)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957.html
张 文 特 级 教 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很多教师都期望能找到一个备课的窍门。如何备好一节课呢?
一、吃透课标精神是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标就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指南,就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利器,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课标的学习,做到真正吃透课标的精神实质,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可能有科学的、鲜活的课堂教学。
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各学段应把握的重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它不仅对学生语文认知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目标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领会,认真把握。因此,吃透课标精神是建构高效课堂之根。
二、深入钻研教材是本
拿到教材后,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认识每一单元、每一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挖掘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问的联系,并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入的钻研。研究教材一般分四步:(1)从字词句着手,把握思想内容,明确中心。(2)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把作者行文的线索搞得清清楚楚,既要分清段落层次,又要搞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搞清楚了,教学才会得心应手。(3)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抓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便于我们在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4)要备读课文。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反复朗读课文,朗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课时不能用朗读录音来代替教师的范读,必须亲自朗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三、精心设计学案是经
要想上好课,设计学案是关键。用心设计学案,要做到“四思”:首先,设计学什么,怎么学。简单地讲,课上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书要让学生读,字要让学生识,词语要让学生解,问题要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想,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设计思什么,怎么思。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思维,在思维的参与下,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读出来。再次,设计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可以用问题或试题形式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用缓慢而明确的语言给学生发出学习指令,让学生学习。最后,设计练什么,怎么练。要关注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并加以内化,还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看似普通的语句、词语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多品味语言。最后要内化课文本体,融入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人物与事件,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读写迁移。
四、意识转化行为是纬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写完教案,要多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操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语文备课的一些浅见。最后,我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备课,你一定要把方方面面都想到,该弄明白的,一定要明白;一定要把所需要的东西一一记在备课本上,哪怕是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彩色粉笔。”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小学)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