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方法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能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学改革就只能流于形式。学校管理者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师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的力量,他们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对象,更是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因此,管理者应该交出一部分权力与教师共享,教师可以就教学问题参与规划等,这就是给教师赋权。给教师赋权会使教师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有信心地采取行动,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这必然会促使教师自觉地寻找自我发展的契机,自觉地创造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专业能力发展(增能)的目的(邓志辉,2008)。可见,赋权增能与后方法理论的核心要求是一致的,即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理论,使自己成为教学理论的实践者和构建者,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四、后方法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反思性教学
Kumaravadivelu(1994)认为,发展教师的方法就是要进行教师研究,而行动研究则是教师研究的主要研究活动和研究方法,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结合。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进而收集并分析数据,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然后再验证自己的结论,可以使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这种反思与探究的过程中扮演着教授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种双重角色使得他们的研究成为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并与专业人员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从而能加深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的问题应进行内省,应通过深入的思考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夜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中的现实结合起来,要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进行反思,要分析自己教学的现状,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课堂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较为适用的教学理论。在后方法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应是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反思性教学是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其核心就是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
反思性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一是对自己一周的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将自己一周的教学活动用教学日志或教学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之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以此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教学活动,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二是对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途径可以是向学生发放问卷,以了解学生对这一学期的教学的看法。目前每个学校都设有网上评教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对自己本学期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教师专业合作
教师的专业合作(collaboration)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以自愿和平等的方式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形成批剡性的互动关系的一种合作方式(邓涛,2007)。教师专业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大学英语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下两种形式比较切实可行。
(1)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指具有相当身份的教师之间可以结成伙伴关系,借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共同研究和讨论,通过课堂示范等方式,以达到分享资源和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目的。同伴互助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来进行。同伴互助的组织方式可以是“传帮带”,即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带动年轻教师,给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也可以是组建“教学团队”,以此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与专业合作。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同伴互助都是一个“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和为教师所享”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朱宁波,张萍,2005)。
(2)在线共同学习
这里的在线共同学习是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共享的资源以与其他同事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或一起探讨大家共同关心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将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个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反思材料等放枉网站上,以与同事共享。目前,教师博客已经成为受教师们青睐的网络交流方式。教师通常会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或生活体验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借此与其他教师共享或相互交流。除了博客,更多的教师则选择实时而便捷的教师的QQ群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沟通。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胜任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地构建起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新型的模式(马秀峰等.2006)。五、结束语
后方法理论与以往的方法理论不同,不是要给教师提供一个现成的“方法”,而是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发现教学问题,探寻问题的解决办法,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经过不断修正,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理论。教师在不断地进行个人反思、不断地与他人开展专业合作的过程中,完善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使自己成为理论的实践者和理论的构建者。在这种双重身份的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寻求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或模式,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服务。
《从后方法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967.html
1.反思性教学
Kumaravadivelu(1994)认为,发展教师的方法就是要进行教师研究,而行动研究则是教师研究的主要研究活动和研究方法,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结合。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进而收集并分析数据,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然后再验证自己的结论,可以使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这种反思与探究的过程中扮演着教授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种双重角色使得他们的研究成为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并与专业人员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从而能加深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的问题应进行内省,应通过深入的思考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夜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中的现实结合起来,要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进行反思,要分析自己教学的现状,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课堂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较为适用的教学理论。在后方法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应是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反思性教学是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其核心就是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
反思性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一是对自己一周的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将自己一周的教学活动用教学日志或教学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之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以此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教学活动,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二是对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途径可以是向学生发放问卷,以了解学生对这一学期的教学的看法。目前每个学校都设有网上评教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对自己本学期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教师专业合作
教师的专业合作(collaboration)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以自愿和平等的方式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形成批剡性的互动关系的一种合作方式(邓涛,2007)。教师专业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大学英语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下两种形式比较切实可行。
(1)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指具有相当身份的教师之间可以结成伙伴关系,借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共同研究和讨论,通过课堂示范等方式,以达到分享资源和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目的。同伴互助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来进行。同伴互助的组织方式可以是“传帮带”,即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带动年轻教师,给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也可以是组建“教学团队”,以此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与专业合作。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同伴互助都是一个“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和为教师所享”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朱宁波,张萍,2005)。
(2)在线共同学习
这里的在线共同学习是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共享的资源以与其他同事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或一起探讨大家共同关心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将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个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反思材料等放枉网站上,以与同事共享。目前,教师博客已经成为受教师们青睐的网络交流方式。教师通常会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或生活体验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借此与其他教师共享或相互交流。除了博客,更多的教师则选择实时而便捷的教师的QQ群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沟通。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胜任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地构建起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新型的模式(马秀峰等.2006)。五、结束语
后方法理论与以往的方法理论不同,不是要给教师提供一个现成的“方法”,而是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发现教学问题,探寻问题的解决办法,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经过不断修正,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理论。教师在不断地进行个人反思、不断地与他人开展专业合作的过程中,完善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使自己成为理论的实践者和理论的构建者。在这种双重身份的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寻求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或模式,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服务。
《从后方法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