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不完整”的课
一节“不完整”的课
李翠琴(特级教师)
2005年10月,甘肃省特级教师评选拉开帷幕。经过评委的初审,40名参评教师有17名选手进入复评。在复评阶段,每个参评教师上一节课,12个评委当场打分,最后评出6名教师为特级教师。
对每个参评教师来说,上课的成败至关重要。我抽到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倔强的小红军》第一课时。经过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我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如释重负,轻松地坐在下面听其他教师上课。我奇怪好几位选手没有按第一课时的要求上。就在课间休息的当口,有一位评委对我说:“你怎么没有把课上完整?”还没等我解释,他已匆匆从我身边走过。
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浪。
我回想自己刚刚结束的课,课时目标清晰可见:(1)读通读顺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会生字词,强调“牵”“翘”的写法;(3)提出不懂的问题。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顺风顺水地完成,还是有磕磕绊绊。在检查学生朗读时,他们读得并不流畅准确,但我没有急躁,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读对读好。(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教师的常规动作,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当学习生字词语时,我强调“牵”的第三笔是“、”,“翘”的第五笔像长长的尾巴上长了羽毛。(中年段语文教学中字词的教学不容忽视,但是与高年段、低年段要有区别,不能像高年段那样完全放手自学,也不能像低年段那样放不开手。)当学生概括一件事有困难时,我化整为零,让他们分段概括,最后给出温馨提示:概括一件事,要说出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我感到无比欣慰。(要求学生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培养的语文能力之一。教师要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方法的引领下让学生不断练习,形成能力。)最让我兴奋的是学生的质疑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简单问题同伴互助当场解决,疑难问题我留在第二课时集中解决。最后,这节课在意犹未尽的气氛中结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现实的教学中,特别是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发展思维”。课堂上更多的是接受,缺少的是质疑,缺失的是思辨,我们很少能感到一种思维挑战的兴奋。)
“你怎么没有把课上完整?”我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当初有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果,总是喜欢上第二课时的内容,因为第二课时容易出彩。容易体现教师自己的语文水平。大家习惯性地认为把课文整篇章地学完了,就达到了所谓的完整。
其实,当初备课时,我也想上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参评课上展示精彩是理所当然的事,更何况这是关系到评选“特级”的一节课。但是我又想:组织者在课题的后面限定课时是有道理的,能把第一课时上精彩更显教师水平。再说,特级教师的参评课不仅仅只是一节课,更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思想的传达。
特级教师评选结果出来了,我的课堂教学成绩排名第三,幸运地获得了甘肃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看来,大多数评委都认可我的课。因此,我更加坚信:做教师,不仅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要有勇气做自己的判断与取舍。我认为:把设定的教学目标完成,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发展,就是一节完整的课。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是通过一篇又一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安宁区培黎小学) 《一节“不完整”的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4997.html
李翠琴(特级教师)
2005年10月,甘肃省特级教师评选拉开帷幕。经过评委的初审,40名参评教师有17名选手进入复评。在复评阶段,每个参评教师上一节课,12个评委当场打分,最后评出6名教师为特级教师。
对每个参评教师来说,上课的成败至关重要。我抽到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倔强的小红军》第一课时。经过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我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如释重负,轻松地坐在下面听其他教师上课。我奇怪好几位选手没有按第一课时的要求上。就在课间休息的当口,有一位评委对我说:“你怎么没有把课上完整?”还没等我解释,他已匆匆从我身边走过。
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浪。
我回想自己刚刚结束的课,课时目标清晰可见:(1)读通读顺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会生字词,强调“牵”“翘”的写法;(3)提出不懂的问题。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顺风顺水地完成,还是有磕磕绊绊。在检查学生朗读时,他们读得并不流畅准确,但我没有急躁,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读对读好。(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教师的常规动作,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当学习生字词语时,我强调“牵”的第三笔是“、”,“翘”的第五笔像长长的尾巴上长了羽毛。(中年段语文教学中字词的教学不容忽视,但是与高年段、低年段要有区别,不能像高年段那样完全放手自学,也不能像低年段那样放不开手。)当学生概括一件事有困难时,我化整为零,让他们分段概括,最后给出温馨提示:概括一件事,要说出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我感到无比欣慰。(要求学生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培养的语文能力之一。教师要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方法的引领下让学生不断练习,形成能力。)最让我兴奋的是学生的质疑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简单问题同伴互助当场解决,疑难问题我留在第二课时集中解决。最后,这节课在意犹未尽的气氛中结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现实的教学中,特别是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发展思维”。课堂上更多的是接受,缺少的是质疑,缺失的是思辨,我们很少能感到一种思维挑战的兴奋。)
“你怎么没有把课上完整?”我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当初有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果,总是喜欢上第二课时的内容,因为第二课时容易出彩。容易体现教师自己的语文水平。大家习惯性地认为把课文整篇章地学完了,就达到了所谓的完整。
其实,当初备课时,我也想上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参评课上展示精彩是理所当然的事,更何况这是关系到评选“特级”的一节课。但是我又想:组织者在课题的后面限定课时是有道理的,能把第一课时上精彩更显教师水平。再说,特级教师的参评课不仅仅只是一节课,更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思想的传达。
特级教师评选结果出来了,我的课堂教学成绩排名第三,幸运地获得了甘肃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看来,大多数评委都认可我的课。因此,我更加坚信:做教师,不仅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要有勇气做自己的判断与取舍。我认为:把设定的教学目标完成,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发展,就是一节完整的课。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是通过一篇又一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安宁区培黎小学) 《一节“不完整”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