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评价
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评价
张琳军
最近,我在陇南市西和县的一所学校听了一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课——人教版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重、难点不明确,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无清晰的讲授思路。面对这样一节课,听课教师都期待着“重建更美好”的项目专家王毓新老师的评课。
当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刚刚站起身子时,王老师轻轻地来到讲台前和他们交流起来。他和学生们一共交流了四个话题。
1.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里只有冬天来骆驼?
生2:为什么作者要写冬天的骆驼?
生3:“我”为什么学骆驼咀嚼?
学生的质疑,王老师有的让学生解答,有的告诉他们“这个答案在书中,你好好读读书,就一定能找到”,还有的建议他们通过朗读原著去寻求答案。当学生在这质疑与释疑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时,王老师告诉他们:“想问题,想答案,这就是学习,这就是课堂。”
2.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场景或画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篇课文共描写了四个场景:学骆驼咀嚼、和爸爸探讨挂驼铃的原因、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学生只是就某个场景中的一句话谈了谈。王老师的这一问,一定会使授课教师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研读教材,熟悉教材,在课堂中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另外,这个问题也让我们想到,语文学习不只是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是要突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积累与感悟,把作者的语言及时地转化成学习者的语言。
3.看到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你知道了什么?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解读课文的内涵,学习课文的语言奥秘,体会课文的精髓。因此,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就要读懂文章的题目。针对《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透过这i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还可以让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有些什么疑问?”
通过这个话题的交流,王老师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学习应该从课题开始,尤其要关注题眼和文眼;让教师明白:课题的理解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可以利用课题做更多的文章。
4.本课前面的三首古诗你喜欢哪一首?你会背了吗?
学生沉默,对课文不太熟悉,大多不会背。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背、多思、多积累。”——“背”和“思”是学习方法,“积累”和“运用”是学习目的。学生如果能背善思,加之“运用”,教师引导得法,何愁语文学习没有效率。
紧接着,王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家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眨巴着眼睛,盼望王老师能给他们更多指点。面对学生好奇的双眼,王老师用几句简单明了的话告诉他们:“我们在家要把课文读熟,把学过的好词、好句装在脑子里,在我们说话和写作的时候,自觉地、尽可能多地照作者那样说,照作者那样写。”
王老师通过这样的谈话让所有学生、教师都认识到预习和复习在学习中不可缺少,还应积累与运用并重。这样的师生交流既保护了授课教师的自尊心,又让听课教师知道了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抓什么、怎么抓,还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学习语文。这就是王毓新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四问-(1)你觉得这节课时间长还是短?(2)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3)你印象最深的教学事件是什么?(4)你对教学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这四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并不肤浅,简单中蕴含着智慧,不管是听课者,还是执教者,就这四个简单的问题能加以反思,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系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领衔名师) 《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评价》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016.html
张琳军
最近,我在陇南市西和县的一所学校听了一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课——人教版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重、难点不明确,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无清晰的讲授思路。面对这样一节课,听课教师都期待着“重建更美好”的项目专家王毓新老师的评课。
当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刚刚站起身子时,王老师轻轻地来到讲台前和他们交流起来。他和学生们一共交流了四个话题。
1.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里只有冬天来骆驼?
生2:为什么作者要写冬天的骆驼?
生3:“我”为什么学骆驼咀嚼?
学生的质疑,王老师有的让学生解答,有的告诉他们“这个答案在书中,你好好读读书,就一定能找到”,还有的建议他们通过朗读原著去寻求答案。当学生在这质疑与释疑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时,王老师告诉他们:“想问题,想答案,这就是学习,这就是课堂。”
2.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场景或画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篇课文共描写了四个场景:学骆驼咀嚼、和爸爸探讨挂驼铃的原因、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学生只是就某个场景中的一句话谈了谈。王老师的这一问,一定会使授课教师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研读教材,熟悉教材,在课堂中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另外,这个问题也让我们想到,语文学习不只是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是要突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积累与感悟,把作者的语言及时地转化成学习者的语言。
3.看到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你知道了什么?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解读课文的内涵,学习课文的语言奥秘,体会课文的精髓。因此,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就要读懂文章的题目。针对《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透过这i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还可以让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有些什么疑问?”
通过这个话题的交流,王老师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学习应该从课题开始,尤其要关注题眼和文眼;让教师明白:课题的理解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可以利用课题做更多的文章。
4.本课前面的三首古诗你喜欢哪一首?你会背了吗?
学生沉默,对课文不太熟悉,大多不会背。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背、多思、多积累。”——“背”和“思”是学习方法,“积累”和“运用”是学习目的。学生如果能背善思,加之“运用”,教师引导得法,何愁语文学习没有效率。
紧接着,王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家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眨巴着眼睛,盼望王老师能给他们更多指点。面对学生好奇的双眼,王老师用几句简单明了的话告诉他们:“我们在家要把课文读熟,把学过的好词、好句装在脑子里,在我们说话和写作的时候,自觉地、尽可能多地照作者那样说,照作者那样写。”
王老师通过这样的谈话让所有学生、教师都认识到预习和复习在学习中不可缺少,还应积累与运用并重。这样的师生交流既保护了授课教师的自尊心,又让听课教师知道了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抓什么、怎么抓,还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学习语文。这就是王毓新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四问-(1)你觉得这节课时间长还是短?(2)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3)你印象最深的教学事件是什么?(4)你对教学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这四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并不肤浅,简单中蕴含着智慧,不管是听课者,还是执教者,就这四个简单的问题能加以反思,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系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领衔名师) 《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