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课堂“卡壳”的化解之策


堂不缺乏小组合作探究,缺乏的是真合作、真探究,以及对问题的实实在在的解决。这个教学环节设置的问题关系人物性格的本质,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具有了思维的张力,应当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一次讨论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教师没有“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而是适当点拨引导,对课堂讨论进行了理性调控,继续把这个“包袱”甩给学生,让学生再讨论。学生在开放的合作氛围中深入探究,相互启迪,碰撞思维,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给个“梯子”
  
  [案例4]《相见欢》教学片段
  
  师 词的最后一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为什么说是“别是一般滋味”?
  
  生 因为他是词人,他比一般人都敏感,所以感受与众不同。
  
  师 思考的角度很独特啊!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原因?
  
  (学生沉默。)
  
  师 老师给你四个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教师板书“贵为天子”四个字。)
  
  生 (恍然大悟)作者李煜本来是皇帝,唯我独尊,现在成了囚犯,受尽屈辱和折磨,心里有很多的痛楚、悔恨和愁苦,但又没有办法对别人倾诉,这种心理感受不是平民百姓能够体会到的,所以这儿的“别是”是针对他独特的身份而言的。
  
  师 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这也启发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必须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解读出诗歌情感的密码。
  
  古代教育专著《学记》在讲到教学方法时提出“导而弗牵”,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但绝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这个案例中,教师给学生的“贵为天子”四字提醒,就是解决问题的“下马石”,是“梯子”。这样的引导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积累,在略作思考后,灵光一闪,恍然大悟。
  
  五、动动手,再想想
  
  [案例5]《白鹭》教学片段师“整个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面”句子中的“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 生动形象。
  
  生 表现出一种图画美。
  
  师 好像还没有说透彻,再想一想。
  
  (学生沉默。)
  
  师 这样吧,请同学们翻到语文课本的封面,用手触摸“语文”两个字。感觉是平滑的还是粗糙的?
  
  生(齐)平滑的。
  
  师 如果这两个字是用塑料或者金属制成的,嵌在上面,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生 磕手。
  
  生 有立体感。
  
  生 这个“嵌”就表现出清水钓鱼图具有立体感,生动形象,和“镜匣”相照应。
  
  师 同学们很有悟性啊!再请你们伸出两只手,用手指组成一个方形或圆形的镜匣,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能看到这个“镜匣”里有什么?
  
  生 我看到有蓝天、白云,一只白鹭在钓鱼,一只白鹭在梳理羽毛。
  
  生 我看到镜匣里有芦苇丛,有夕阳,白鹭在钓鱼。
  
  生 我看到微雨中,白鹭在清水里钓鱼,岸边还有一枝梅花,几棵柳树。
  
  生 我看到村庄附近,金黄的稻田里,白鹭在悠闲地钓鱼。
  
  叶圣陶先生说过:“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课堂上的体验不仅仅可以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还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肢体去触摸、去摹形、去想象,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是笔者参加全市优质课评比的一个课例,我通过动手触摸和模拟镜匣想象,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卡壳”问题。两次“动动手”的设计都是根据授课内容而生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使课堂流程呈现出动态的美丽。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合理地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因为有了“卡壳”,课堂才显得真实;“卡壳”的化解,才成就了课堂的高效。试想,如果一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所向披靡、毫无障碍,学生的思维张力又如何体现?化解课堂“卡壳”,说到底,考量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智慧的教师善于“四两拨千斤”,找一把合适的钥匙打开锁;缺乏课堂机智的教师对“卡壳”现象或搪塞、或回避、或代劳,割断了知识与情感、思维之间的联系。当然,教学机智是长期积累而成的,正所谓艺无止境,为师者应不懈努力、毕生追求

《课堂“卡壳”的化解之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03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