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程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如工科学生的培养标准为:
1)要有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初步的相关工程技术能力。2)要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和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3)要有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项目的参与能力。4)要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工程文件编纂能力、熟练的电子及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改革了以前的在校学习方式,实行了“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前3年在校内学习,最后l学年在企业学习。在校内学习阶段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了教学内容,建立了以能力系统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
其次,强化“工程应用”,注重开设能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的“三层次”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多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在第七学期设置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项目设计初步能力的训练,获得初步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课题来自工程项目的实际,学生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并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定成绩。
4.优化教学内容
在校内培养方案中,试点专业根据行业对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将与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与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有关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与工程相关的课程。以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其特点是:
1)强化“工程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没置了电机、电器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电机方向课程模块,开设电机设计、电机控制、微特电机、电机制造工艺学;电器方向课程模块,开设了高压电器、低压电器、电器智能化原理与应用、电器制造工艺学。此种模式强化了电机、电器制造技术及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电机电器行业对人才的要求。2)注重开设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5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它们分别为:管理知识模块、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模块、测控技术模块、工程设计软件模块和电机电器高级工程知识模块。通过这些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水平以及设计和创新能力。3)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这“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基本技能层,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层,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企业项目研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5.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的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
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决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明确企业学习阶段采用“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的基础上,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制定企业学习阶段各周的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要有明确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要求和考核办法,使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安排落到实处,保证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例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及所在企业的不同,共设置了9个不同的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主要项目有: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变压器结构与制造工艺、高低压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成套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力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电气产品技术服务、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具体安排见表1。
以“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项目为例,训练项目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见表2。
在企业学习阶段,以项目设计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第七学期设置“电机电器设计与工艺训练”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电气产品、电气装置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及工艺编制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初步能力训练,获得初步工程项目实践的能力。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安排企业项目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6.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是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采取面向社会和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学校兼职授课。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工程实践,既有工程科学知识又懂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一是着力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有工程经历的教师;二是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3)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4)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和受过大学教育的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7.“卓越计划”的质量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 《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038.html
1)要有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初步的相关工程技术能力。2)要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和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3)要有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项目的参与能力。4)要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工程文件编纂能力、熟练的电子及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改革了以前的在校学习方式,实行了“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前3年在校内学习,最后l学年在企业学习。在校内学习阶段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了教学内容,建立了以能力系统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
其次,强化“工程应用”,注重开设能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的“三层次”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多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在第七学期设置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项目设计初步能力的训练,获得初步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课题来自工程项目的实际,学生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并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定成绩。
4.优化教学内容
在校内培养方案中,试点专业根据行业对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将与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与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有关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与工程相关的课程。以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其特点是:
1)强化“工程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没置了电机、电器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电机方向课程模块,开设电机设计、电机控制、微特电机、电机制造工艺学;电器方向课程模块,开设了高压电器、低压电器、电器智能化原理与应用、电器制造工艺学。此种模式强化了电机、电器制造技术及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电机电器行业对人才的要求。2)注重开设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5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它们分别为:管理知识模块、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模块、测控技术模块、工程设计软件模块和电机电器高级工程知识模块。通过这些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水平以及设计和创新能力。3)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这“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基本技能层,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层,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企业项目研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5.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的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
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决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明确企业学习阶段采用“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的基础上,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制定企业学习阶段各周的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要有明确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要求和考核办法,使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安排落到实处,保证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例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及所在企业的不同,共设置了9个不同的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主要项目有: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变压器结构与制造工艺、高低压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成套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力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电气产品技术服务、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具体安排见表1。
以“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项目为例,训练项目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见表2。
在企业学习阶段,以项目设计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第七学期设置“电机电器设计与工艺训练”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电气产品、电气装置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及工艺编制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初步能力训练,获得初步工程项目实践的能力。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安排企业项目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6.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是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采取面向社会和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学校兼职授课。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工程实践,既有工程科学知识又懂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一是着力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有工程经历的教师;二是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3)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4)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和受过大学教育的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7.“卓越计划”的质量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 《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