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论特殊公共生活——学校生活的整体建构


论特殊公共生活——学校生活的整体建构
  
  张晓东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南京210013)
  摘要:公共生活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对公民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学校生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对小公民成长也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既要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重塑学校生活。如重新设计具有公共精神的学校制度,让学生的课堂生活渗透公民素养培养内容,让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等等。
  关键词:特殊公共生活;学校生活;整体建构
  中图分类号:C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18-03
  公民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中小学也非常关注公民教育,让学生参与或模仿具有鲜明公共性的社会活动。但是,毕竟中小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度过,仅仅通过少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有人认为,重建学校生活才是培养中小学生公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我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不过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学校生活与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生活不同,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与社会中的成年公民不同,我们要合理地把握这种特殊性,进而建构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又具有会共品质的学校生活,推动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公共生活内涵及其对公民成长的意义
  所谓公共生活,就是人们在公共领域里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其公共性是公共生活的本质特征。理想社会的公共生活是有序展开的,参与公共生活的各个主体的资格是完全平等的。大家共同对公共制度、公共舆论、公共权力和公共福祉等社会公共问题给予关注,以公共利益和公共善行作为公共生活的价值追求。如果欠缺公共生活将使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私人空间中,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普遍的社会冷漠。倡导公共生活并不意味着排斥私人生活,公共生活的存在并不以私人生活的丧失为代价,而且公共生活本来就是在私人生活的基础上诞生并与私人生活相伴而生的。公共生活其实就是为了每个个体私人生活的完美,但同时也对个人生活进行导引。“只有公共生活才能从人类社会的角度定义人的总体性价值,也只有它才能使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符合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
  公共生活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它所蕴涵的公共性是在真正互动多元的现代视野中生成的,对公民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我们的存在感完全依赖于一种展现,因而也就依赖于公共领域豹存在。在这一领域中,事物可以从被掩盖的存在的阴影中走出并一展其风貌。因此,甚至是照亮了我们私人生活的微光,最终也从公共领域中获得了更为耀眼的光芒”‘纠。如果我们疏离了鲜明的而充满实践张力的公共生活,就难以形成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所需要的公共性,就无法学会在公共领域中正当地交往与对话。在公共生活中公民的成长才具有鲜活的意义。人性是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并展示的,人也只有在公共生活里才能够被恰当的定义。“对于要学习才能会做的事情,我们是通过学会应当做的事来学的。比如,我们通过造房子而成为建筑师,通过弹奏竖琴而成为竖琴手。同样,我们通过做公正的事成为公正的人,通过节制成为节制的人,通过做事勇敢成为勇敢的人”‘引。要想成长为公民,必须在公共生活中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在公共生活中良好的公民素养才会不断地得到提升。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现代公共生活传统的国家,尽管公共领域还不够成熟,却仍然对造就公民起着重大作用。而且,公民的成熟可以进一步塑造有意义的公共生活。
  二、学校生活是特殊的公共生活
  学校生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公共生活的一些特征,同时也内含教育生活的独特意蕴,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对外公民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理解与阐释学校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作为育人场域的基本内涵,避免简单模仿或移植社会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1.本质:尊重儿童权利的学习生活
  学校生活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公民教育的视野下,这种学习生活要充分关注儿童的权利,把儿童看做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当然,这也包括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权利对儿童具有普遍意义,儿童拥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诸多权利。对学校生活而言,最应该关注的是儿童的学习权利,有意义的、积极的学习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以应试为唯一取向的异化教育,实际上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另外,儿童的学习生活具有儿童的特点,应该是充满了童趣的快乐生活,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视角。“他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满成熟的境地的。恰恰相反,它们是齐头并进的。在获得他那样年纪的理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的体质许可他享有的快乐和自由”。否则,就会扼杀儿童的天性。实际上,对儿童特性的关注本身就是对儿童权利的呵护。
  2.旨向:体现批判精神的向善生活
  教育是一项充满理想和人文意蕴的事业,体现了人类的终极价值目标。所以,学校生活要更多地从应然出发,用积极的话语引导学生追求充满意义的生活。离开了对善的真诚追求,教育就失去了目的和价值。学校生活不拒绝恶,只是强调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展示与批判恶。学校生活要用善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得到合乎理性的、人的尊严。但是,善的生活不是唾手可得的,需要基于公共理性的批判,需要不断地时现实进行反诘和拷问,批判精神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对学校生活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唤起学生的良知和责任感,让他们愿意介入公共生活之中,进而建构起充满正义的世界。同时,批判不是单向度的拒斥,有意义的批判还应该给人以积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平衡:共识与差异并存的多元生活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小公民,既有共性方面的表现,更有个性化的表达,甚至还有私密的独享生活。学校生活既要为他们创造公共性的平台,形成普遍性的共识,也要鼓励个性的张扬,同时,还应允许他们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但是,过去学生个体在学校生活中被遮蔽,是看似在场的缺场,学生是“没有个体独立性的、存在于对人的依赖关系中的整体性,维护体现这种整体主义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与一切行为规范,它要反对和抑制的是个人对这种整体主义的反叛与破坏”q1。因此,学校公共生活与学生个体生活之

论特殊公共生活——学校生活的整体建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06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