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刘国远
(惠州学院人事处,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地方高校在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充分正确理解办学特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独特办学理念,把握办学定位,凝聚师资力量,培育特色人才,依靠一流学者,培育优势学科,从而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形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31-02
地方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地方高等学校办学的趋同性。其主要表现是:办学理念、定位相似;学科、专业相同;一味追求规模扩大,高校之间竞争的不是质量和特色,而是学生数和专业数;不断丢失传统优势专业,一味追“新”;不考虑师资和硬件设施条件,不切实际地申报新专业,等到学生快毕业了,要申请学士学位了,才开始急着寻找能通过学士学位评估的师资,更有甚者,学生一入学就没专业教师上课;等等。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一些地方高等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弊端,慢慢开始改变这种“趋同化”、“媚俗化”的做法,把办学特色和特色办学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打特色牌。地方高校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断探索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办学特色,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其意义
1.内涵
特色指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地方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包括大学精神、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特色是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
(1)学科优势是核心。学科优势是核心,也就是说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在保持传统优秀学科不被淡化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就拿作者所在学校来说,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和服装工程专业,是传统的优势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并各具特色,毕业生供不应求并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一如继往地把这些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化。随着惠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乘着惠州数码电子、石油化工的强势发展的东风,学校把化学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当做特色学科(专业),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专业。
(2)办学特色应该在保证大学本身的生存战略的同时,要赋予其更多的价值理性。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经济的全球化,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都对高校提出了多种需要,高校应该寻找现实需求与历史优势的结合点,创建自己的特色,以满足这种需要。也就是说,地方院校形成办学特色不仅仅是基于自身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规避劣势、错位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内在逻辑要求,做出重要战略抉择。因此,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地方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才能把特色办学朝着正确既定的方向发展,才能办成具有竞争力的社会满意的大学。
2.意义
(1)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扩大招生,昭示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按国际标准,大众化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超过15%。2003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达到17%,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更是达到566万人,是1998年的5倍多,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大众化教育的高校呈现了办学体制多元化、专业设置市场化、高校中心向学生转化的特点。这些伴随着大众化教育而产生的特点要求高校办学必须追求个性化与特色化。高校只有以追求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为突破口,找准定位,发扬优势,打造品牌,根据办学层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实际状况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特色人才,办出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发展的市场化,高校招生由市场来调节,高校的经费拨款和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使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直接与在校学生数量密切联系,因此引发了高校间的生源竞争,即招生数量和学生质量的“争夺”。高校面对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最为迫切的课题就是必须寻求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优方式和最佳途径,这就必然要求形成风格各异的办学特色。
(3)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选择的要求。面对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之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也呈现多元化、特色化。而办学特色正是学校追求最优品牌的体现,以追求特色、打造优势为目标,促进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显著,从而使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保证。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特色则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
二、地方高校如何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1.坚持独特办学理念,把握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大学以及如何形成办学的特色的思想基础,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先导。办学理念凝结着大学校长治校理念和治校风格。综观著名大学,都有其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如北大蔡元培校长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思想,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的“注重师资、严谨求实”的办学思想,还有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提出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文以治国、理以强 《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086.html
刘国远
(惠州学院人事处,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地方高校在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充分正确理解办学特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独特办学理念,把握办学定位,凝聚师资力量,培育特色人才,依靠一流学者,培育优势学科,从而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形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31-02
地方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地方高等学校办学的趋同性。其主要表现是:办学理念、定位相似;学科、专业相同;一味追求规模扩大,高校之间竞争的不是质量和特色,而是学生数和专业数;不断丢失传统优势专业,一味追“新”;不考虑师资和硬件设施条件,不切实际地申报新专业,等到学生快毕业了,要申请学士学位了,才开始急着寻找能通过学士学位评估的师资,更有甚者,学生一入学就没专业教师上课;等等。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一些地方高等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弊端,慢慢开始改变这种“趋同化”、“媚俗化”的做法,把办学特色和特色办学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打特色牌。地方高校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断探索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办学特色,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其意义
1.内涵
特色指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地方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包括大学精神、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特色是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
(1)学科优势是核心。学科优势是核心,也就是说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在保持传统优秀学科不被淡化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就拿作者所在学校来说,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和服装工程专业,是传统的优势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并各具特色,毕业生供不应求并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一如继往地把这些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化。随着惠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乘着惠州数码电子、石油化工的强势发展的东风,学校把化学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当做特色学科(专业),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专业。
(2)办学特色应该在保证大学本身的生存战略的同时,要赋予其更多的价值理性。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经济的全球化,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都对高校提出了多种需要,高校应该寻找现实需求与历史优势的结合点,创建自己的特色,以满足这种需要。也就是说,地方院校形成办学特色不仅仅是基于自身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规避劣势、错位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内在逻辑要求,做出重要战略抉择。因此,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地方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才能把特色办学朝着正确既定的方向发展,才能办成具有竞争力的社会满意的大学。
2.意义
(1)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扩大招生,昭示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按国际标准,大众化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超过15%。2003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达到17%,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更是达到566万人,是1998年的5倍多,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大众化教育的高校呈现了办学体制多元化、专业设置市场化、高校中心向学生转化的特点。这些伴随着大众化教育而产生的特点要求高校办学必须追求个性化与特色化。高校只有以追求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为突破口,找准定位,发扬优势,打造品牌,根据办学层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实际状况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特色人才,办出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发展的市场化,高校招生由市场来调节,高校的经费拨款和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使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直接与在校学生数量密切联系,因此引发了高校间的生源竞争,即招生数量和学生质量的“争夺”。高校面对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最为迫切的课题就是必须寻求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优方式和最佳途径,这就必然要求形成风格各异的办学特色。
(3)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选择的要求。面对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之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也呈现多元化、特色化。而办学特色正是学校追求最优品牌的体现,以追求特色、打造优势为目标,促进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显著,从而使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保证。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特色则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
二、地方高校如何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1.坚持独特办学理念,把握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大学以及如何形成办学的特色的思想基础,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先导。办学理念凝结着大学校长治校理念和治校风格。综观著名大学,都有其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如北大蔡元培校长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思想,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的“注重师资、严谨求实”的办学思想,还有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提出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文以治国、理以强 《浅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