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校园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


这种学习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为宗旨,是师生为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而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了更有利于自主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
  3.开辟第二课堂,优化课外学术科技育人机制
  课外学术科技育人机制主要是指高校组织学生开展的课题研究、学术科技竞赛等系列活动。这一机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实践,体验科研的过程,初步掌握科研的方法,学会数据采集、实验技术、设计制作及论文写作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学术科技竞赛使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制作和运行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不但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有效培养个人的信念、意志、毅力和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高校应加大对学生课题研究和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投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建立一批基地和平台,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校园中营造出使学生竞相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文化环境。此外,应适当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组织各种学科研究小组、辩论赛和各种知识大奖赛等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选择地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开阔创新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4.依托创业平台,强化创新实践教育
  创业是高层次的创新活动,创业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业要求创业者初步掌握市场调查、资源获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领导科学、人际沟通等多学科的知识,并具备学习、组织、协调、决策和风险评估等各种能力。因此,创业实践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全方位锻炼,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一方面,高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学生为创业做好各种准备;另一方面,要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等,扶持和指导有条件的学生依托相对成熟的成果和项目自主创业,让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成为学生普遍认同的一种校园风尚。
  5.要建设一支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
  教师治学的精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对学生影响较大,因而必须重视这支代表校园文化主流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完美的人格、渊博的知识,而且要能主动接受新事物,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竞争的挑战,并通过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来丰富、提高和发展自己。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创造力强的学生。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一定要从事一些创造性的工作,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教师正是以其广博的知识、坚忍不拔的毅力、富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可靠保证。
  大学校园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发挥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是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诸方面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拓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罗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6-06.
  [3]刘智运,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秦军,王爱芳.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9(4).
  [5]郭睿,等.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0(9).
  [6]刘智运.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新体系[JJ.教学研究,2fX)6
  (5).
 

浅谈校园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09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