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


  立足文情顺应学惰——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
  
  作者/姚依婷
  
  随堂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推进中,基于文本特点,专门设计的一个现场语言训练环节,其价值在于即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发展语文能力的路径与平台。然而,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小练笔,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效率,不顾学情随意介入等误区,使得课堂小练笔流于形式,甚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认为,顺应学情,立足文情,是提高随堂练笔有效性的基本路径与策略。
  
  一、立足文情:基于教材特点,因文而异
  
  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的关键在于:语言训练点的捕捉与铺设,要与文本内容、阅读感悟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情有形”的语境中纵深思维,习得语言运用。
  
  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章的独特写法,应基于文本,指向言语,找准只属于“这一课”的言语训练点。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宜“文情”的仿写、延伸性写,或者其他动态的随堂练笔。
  
  1.“迁移式”的读写练笔。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除了能够习得词语、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之外,还可从中获得大量的迁移语言的时机与载体。比如,典型句式的迁移,独特构段方式的迁移,别具一格的写作方法的迁移,等等,这些文本特色显然是设计随堂练笔的最好资源。
  
  人教版六上第四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一组伟大的人物形象:《再见了,亲人》中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桥》中的老支书,《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瑞恩。有位特级教师设计了“写颁奖词”的随堂练笔,并提供范例,让学生上网阅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学会迁移,精确用词,精练概括,个性化表达,学生的写话水平果然有了很大提升。
  
  生1:老支书颁奖词:千钧一发时,他沉着镇定,是中流砥柱:四面危机时,他先人后己,将生命的天秤推向了群众。他用行动诠释着干部的责任。
  
  生2:老班长颁奖词:他,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愿意放弃一切。他平凡,却塑造了伟大。一个小小的鱼钩,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记录着人类历史上那段空前的壮举。
  
  生3:志愿军战士颁奖词:枪林弹雨,方显英雄本色。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他们无私地奉献着。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有着亲人般的关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合情式”的补写练笔。
  
  选编到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体现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之美”,而这些“含蓄”留下的“空白”地带,恰恰是设计随堂练笔的最佳契机。如看课文插图开展说话练习,借助课文特殊标点开展补白练笔,抓文本关键词设计延伸性的补写,等等。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慈母情深》,学至尾声,在学生深深地感动子母爱的伟大付出时,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我鼻子一酸,攥着钱包跑了出来,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啊!可以写悔恨,可以写决心,可以写懂事等,母亲这个词不得少于三次。”学生的情已被激活点燃,情动辞发,此时的练笔达到了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很显然,在文本的“空白处”设计并介入别具特点的随堂小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变得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入解读。
  
  3.“合理式”的改写练笔。
  
  让学生在依据自己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某些句、段进行合理、创造性的改写,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效果。特级教师虞大明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轻松了解祖父的园子五彩缤纷、应有尽有、生机勃勃的特点,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在此前提下,充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思考:在作者写的九件事中,为什么把铲地写得最具体?为此设计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段改写,然后再与原文进行对比。(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这个随堂练笔,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借助自身的语言实践经历,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主旨,把握文本的表达特色。
  
  简言之,随堂练笔要立足“文情”,因文而异。一方面要注重练笔内容与教材特点的统一,另一方面要讲求练笔形式的灵活与多样化,但要追求形式的朴素化及实用性,避免走入“华而不实”的误区。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篇课文都有着自身固有的“语境”,在文本内涵与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独特性。为此,并非每一篇课文都需要介入小练笔。随堂练笔的设计与介入要“立足文情”,避随意而为或刻意而为的生搬硬套之嫌。
  
  二、顺应学情:立足学生差异,因人而异
  
  1.摸清起点,以学定练。
  
  “摸清起点”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对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练笔。
  
  二是随堂练笔的设计在整体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语言实践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适宜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练笔的内容与形式,力求随堂练笔的设计方案最优化。
  
  2.兼顾差异,分层设计。
  
  差异教学强调三点:“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开展有差异的教学”。随堂练笔若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更应遵循兼顾差异的原则。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谈到课堂练笔这个问题时说:“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
  
  随堂练笔遵循兼顾差异原则的核心内涵是:“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而开展有差异的随堂语言实践。”为此,随堂练笔的设计要力求体现“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动态生成”的特征,注重设计有层次、多样化的随堂练笔。比如,随堂练笔中的“词语训练”,不妨作如下有差异的分层设计:
  
  A类(基础性练笔):独立或伙伴合作认读词语,独立练习巩固自己认为是难点的词语(抄写情况学生自定)。
  
  B类(提高性练笔或综合性练笔):选择若干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话。
  
  如薛法根老师的《小露珠》的练笔设计:先读例句“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然后用“越来越……”造句。开始学生的造句大多是“外面的雨越来越大”等简单的句子。于是薛老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一段话,让其他学生听他每次读有什么不同。这时候再让学生运用“越来越……”造句,将这位学生读的变化用这个句式说出来:“这位同学的朗读越来越流利了,越来越有感情了,越来越自信了。”至此,内容丰富了,语言也丰富了。学生欣喜地发现了自己的进步。经过这样递进式的训练,书上的句式变成了学生自己表达的需要,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这样的有差异的分层随堂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值得指出的是,在展开“顺应学情,立足文情”课堂练笔时,教师应随时把握学生练笔的实际状况,当场给予适时指导、反馈、交流、评估,及时进行修正。基于“练情”开展评估与指导时,形式上可以灵活把握,最合理的程序应该是:学生独立练笔一教师个别观察与指导一集体交流汇报一当场独立修正。
  
  在组织集体交流时,教师的评价要具体、到位,同时更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答案上避免搞“一刀切”,要允许结果的多元化或个性化。
  
  (作者单位:浙江仙居县步路乡中心小学) 《例谈随堂练笔的有效运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10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