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人员“在职攻读学位”政策利弊谈


历考试舞弊现象泛滥成灾,考场上拿出书或复印的答案抄袭者也大有人在。而监考者面对自己的同事、上级或政府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面临两难选择,拉下脸来抓舞弊得罪人,不抓又有辱监考教师的“神圣”职责,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态使得弄虚作假,学历考试舞弊现象泛滥成灾。
  
  三是文凭掺水、降低要求,导致学位贬值。
  
  除了明目张胆购买的假文凭和考试舞弊外,“在职攻读学位”还催生了大量的“掺水文凭”。所谓“掺水文凭”,是指按照原有标准,那些由于各种各样的主观或客观原因而无法通过研究生学习者,最后都能“幸运”地拿到的文凭。这些“掺水文凭”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位贬值,研究生毕业质量今不如昔。熟悉研究生教育的人士普遍承认现在的博士、硕士数量激增,但质量堪忧。《北京娱乐信报》有文章指出:“北大有课题组在对全国97所普通高校、20个研究所的千余名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结论:在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中,有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质量下降的原冈是研究生扩招滥招,其中不少就是所谓的“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另据人民网透露:“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颉率领的课题组在对教育部直属的71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服务社会质量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重点大学的发展存在以量代质的现象,政策中存在重物轻人的倾向,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质量令人担忧。”文章还指出,“我们还要看到,不但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质量令人担忧’,那些非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同样质量堪忧。”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我国一些研究性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差距主要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在职攻读学位”政策难辞其咎。因为所谓“在职攻读学位”者及其所在单位,大都与研究生教育学校有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为了稳定地得到或维持这些利益,导师和学校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掺水文凭”也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这些“掺水文凭”反过来给统招生一个“参照系”,使导师和研究生都觉得“与他们相比自己还过得去”。在这种比附中,研究生的整体质量出现(艺术论文)了滑坡。
  
  四是鼓励某些人不安心工作而忙于攻读学位。
  
  无数事实证明,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工作责任感与学位更是不成比例。高校的工作,当然需要大批学历高能力强并对工作热情负责的干部和教师去完成。如果能力、责任心与学历不能兼顾,那么从工作出发,应该是重能力重责任心而不能重学历。但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许多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由于忙于教学和撰写论文(或是主观上没有认识到学历学位的重要性),尽管成绩卓著,却因为学历偏低而在职称评定、岗位提拔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屡屡吃亏。那些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取得学历或学位的人,用的是学校的公款上学,工资待遇与其他教师、干部相比一样不少,“学成”后却处处占得先机,享受着种种政策优惠:如此政策,实在让踏实苦干的人不能安心工作。更有甚者,利用“在职攻读学位”谋得好处,学成后一走了之;当初签定的“违约赔偿”等等条款,由于别的高校或单位有“重新建档”的“绝招”而成为一纸空文。这种政策实际上是鼓励人们自私自利,迫使大家都去“在职攻读学位”。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不但年轻人“在职攻读学位”成风,就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授、副教授,“在职攻读学位”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种政策极大地挫伤了年纪偏大但却踏实肯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是学历泡沫导致的学历贬值的最大受害者。
  
  建议废除“在职攻读学位”政策
  
  “在职攻读学位”是在中国特定阶段特定条件下出台的一项临时性政策,其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这些问题不但已经全部解决,相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出台的政策措施却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种境况下,“在职攻读学位”政策实在没有继续保留的必要,理由如下:
  
  1.高校的师资结构已经得到极大改善,高校教师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高等教育大发展,特别是经过持续7年的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大跃进”以及“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高校的师资结构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原有的“老三届”考上大学的高校教师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的人员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现在不但硕士和一般专业的博士已经很难进入重点大学任教,就是普通高校也是有选择地聘用硕士和博士,因为绝大部分高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早已达到或超过教育部的评估指标所要求的限度。在这种情况下,当初为了解决高校教师师资结构不合理而出台的“在职攻读学位”政策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2.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已经大幅度提高,“在职攻读学位”政策出台时某些教师年龄偏大生活困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应该承认,党和政府对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非常重视,连续数次的工资改革大大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加上高校自己出台的课时津贴、科研津贴、岗位津贴、电话补贴、坐班津贴等各项政策也使高校教师成为社会上相对富裕的群体。因此,“在职攻读学位”所针对的为生活相对困难的教师解决问题的初衷也就失去了意义。相反这个政策所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却越来越严重,它实际上造成了高校教师待遇分配的严重不公,其实质是用公款为个人提高学历服务,对大多数学校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在一些高校,是否允许特定教师或干部“在职攻读学位”已经成为一项“福利”,申请人为了得到这种“待遇”也需要拉关系走后门。不仅如此,“在职攻读学位”执行的结果,既使学校支付了一笔可观的培养费用,客观上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又挫伤了许多在职在岗的教师的积极性,加大了高校管理的难度。这充分说明“在职攻读学位”政策已经走到了(艺术论文)尽头。
  
  3.“在职攻读学位”实际上造成了研究生毕业时在就业机遇方面的不公平。教育人事制度改

高校人员“在职攻读学位”政策利弊谈(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12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