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生的适应能力.完善其人格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最终造就学生大度的行为风格、豁达的心理品质、娴熟的交往技巧、快速的适应能力和笃厚的承受能力.夯实人才素质的根基。
(二)仔细培育思想性素质,明晰学生素质体系发展之航向
在思想性素质培养方面.各职业教育机构应着眼于企业实况.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认真研究市场.仔细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分析工作,充分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层次结构和典型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制定科学得体、富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以职业教育“德育”目标为宗旨、以职业院校学生笃厚的职业情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观的养成为目标.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四个方面着手,合理规划职业院校思想素质教育课的比例和品德陶冶活动的形式.以多样化的思想教育课为基地、以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载体、以刺激纷呈的体育赛事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种诸如“青年志愿者”类的社会活动、“质量就是生命、顾客就是效益”类的宣讲活动,“拯救地球、关注环保”类的公益活动、“说红军事、听红军歌”类的文娱活动、“团结就是力量、速度就是效率”类的体育活动,努力铸就学生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诚信敬业的工作态度、守信乐观的职业情感、开拓创新的从业意识,最终满足知识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努力铸就知能性素质,充盈学生素质体系发展之内涵
我们可以将职业院校学生的方法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统称为知能性素质。在方法性素质的培养方面,各职业教育机构应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宗旨,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通过解决虚拟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达成项目任务等来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提高其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逻辑与抽象、联想与创造、目标与定位、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等的方法性素质,构建其得体、灵活的方法性素质体系。至于知识性素质的培养.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性等特征,各职业教育机构应充分认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显性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以公司、车间、农场、基地为平台.以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体验等途径,让学生在实习中、在实训中、在顶岗中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领会更多的隐性知识,提高其知识性素质。
在技能性素质培养方面,各职业教育机构应意识到技能性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区别于其他院校学生的显著特征.是职业院校学生驰骋职场的“秘密武器”或品牌。在充分了解技能性素质的间断性、模块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转化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技能性素质的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调整课程设置,增开书法、摄影、软件设计、礼仪等技能性选修课;开展如乐器、电脑的等级考试、岗位技能大赛、家电维修服务小组、科技创新协会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技能性素质培养氛围: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完善综合素质合格定级制度及跟踪评估制度,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性素质。
再说能力性素质.前面已经谈到,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性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想培养学生优秀的能力性素质,首先,各职业教育机构应认识到能力性素质的重要性,体会到培养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性素质是时代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求,是学生“我能故我在”之人生哲学和“止于至善”之发展目标的外在体现。其次,要对能力性素质的内涵有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解,从其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实践练习技能和经营管理技术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室内虚拟实习、校内实地实验、基地适时实训、企业实况顶岗等方式来铸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性能力素质:从项目任务的分析脉络、设计经纬、实施方略、评价机制中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理论性能力素质: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方案设计、项目策划中彰显职业院校学生的经营管理性能力素质.进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性素质。
参考文献:
[1]俞启定.再论素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3).
[2]自学伟,李文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结构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3]李勤,等编,中国国情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2000:342.
[4][6]邓志革.职业素质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17.
[5]丁晋中,张媛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130.
[7]杨献杰,谈知识、技能、能力的关系[J].职业,2007,(18).
[8]姜大源,等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7.
[9]何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J].新西部,2008,(8).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13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