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如何生成合适的“语用”教学内容


  如何生成合适的“语用”教学内容
  
  作者/范国强
  
  一、与教科书“主体”对话:可以教哪些“语用内容”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它们本来是一篇篇“文章”,如果不受语文学科的制约,可以学习的内容简直是包罗万象。但是,文章一旦被编进教科书成了“课文”,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材料,那么,语文所需要的只是其中与自己学科有密切联系的一个“面”。这个“面”是什么?以前比较模糊,现在已经明确,那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那么,在具体的一篇课文的备课中,我们大体应该把握、理解课文的哪些“语用”方面的内容或特征呢?本文结合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赵州桥》的备课与教学中的有关情况,谈谈个人的管见。
  
  1 内容主题。
  
  它虽然不属于“语用”的形式方面,但是,为了学习文章的语用形式,首先必须学习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所以,理解课文内容是把握课文的第一步,也是从文章阅读的一般角度来把握课文的。比如,《赵州桥》写的是我国古代建筑赵州桥的宏伟、坚固、美观等特点,表现了我国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也从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内容的理解将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也始终为本文的“语用”教学提供基础、背景和情境。
  
  2.篇章结构。
  
  这是课文“语用”的宏观层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显性的结构。就是课文表面内容的结构线索。如,叙事性文章中所记叙事件的发展阶段,描述性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几个方面,说明文中所说明的要点,议论文中所论证的分论点,等等。教师把握课文篇章结构的目的有二:确定“教”的内容,即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构思、选取和安排材料等语用经验与规律;寻找“教”的抓手,即当篇章结构不作为本课教学目标时,对它的把握可以使教学思路更清晰,从而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用”内容的教学。《赵州桥》篇章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首尾呼应与中间过渡,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行文构思,是文章结构中最常用、最典型的一种。
  
  二是隐性的结构。就是融合在文章结构“明线”后面的“暗线”,如,叙事性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描述性或说明性文章中作者描写或说明角度的变化,议论性文章中作者论证的思维逻辑及其发展,等等。在《赵州桥》中表现为作者隐藏的观察点。(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它通过不同角度的描述来说明赵州桥的特点,作者的观察点是由“远”到“近”变化的。具体是:远看,总体感受——雄伟;近看,部分观察——坚固:细看,聚焦端详——美丽。
  
  3.叙写方式。
  
  这是文章“语用”的中观层面,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段落的结构方式。特别是几种比较常见而典型的段落结构方式,比如总分、递进、转折、因果、并列等结构方式及其相应的变式。表现在《赵州桥》中就是有关自然段的“总分”结构和课文主要自然段之间的递进过渡。
  
  二是具体的叙写方法。这其实包括许多方面,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这一类体裁的文章最常用的叙写方法,或者最能体现这一篇(一类)作品风格的叙写方法。比如,《赵州桥》是一篇描写成分比较多的说明文,那么,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便是这篇文章最值得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列数据、讲原理、做排比三种。
  
  4.用词造句。
  
  这是文章“语用”的微观层面。它所涉及的内容简直是太多了,我们当然只需要选择出其中“此时此刻”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那部分“语用”内容。选择的标准有二:一是“新”,指词语是学生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新词”,或者虽然是学习过的,但在这篇课文中的用法有新的改变,意思有新的发展的词语,也指课文中新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句式;二是“好”,指词语虽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因文章语境的作用或作者特殊的使用,使它显示出特殊的韵味,从而充分表现出作者的“语用”智慧与言语风格或特征。《赵州桥》主要有关联词:“不但……而且……‘既……又……”;好词或难词:如“横跨、创举、智慧”等。
  
  二、与教科书“要件”对话:确定应该教出哪些“语用内容”
  
  1.对话显性“要件”:导读与练习。
  
  显性“要件”,指教科书中的单元导读、课与课之间的连接语、课后思考、交流平台、“我的发现”等等。这些“要件”的作用大体上又分两类,一类是提示或限制课文应该“教什么”的内容,一类是直接指出要教的内容。其中,对确定课文“语用”教学内容作用最大的是单元导读与课后的思考练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使用这些“要件”来确定课文“语用”教学内容的时候,既要充分尊重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也要有所发挥与发展。这也是“对话”的真意所在:在充分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适度超越——向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向超越。
  
  对《赵州桥》中的单元导读的理解,无论是教科书中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只有人文方面的要求——阅读理解课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其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则是朗读、背诵、说话(夸夸赵州桥)以及综合性学习提示,这显然缺少对单元“语用”核心教学内容的提示,也就成了目前有些教科书编写上的严重不足。
  
  2.对话隐性“要件”:学段与册数。
  
  隐性“要件”,指课文被编者安排在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的哪个位置。应该特别注意的有两个方面:学段和册数。我们要把握学段教学的核心目标:哪些是本学段新的教学内容,哪些是前一学段的发展与深化。它们又大致可以分解成稍微具体的内容与体系,相应安排在哪个年级或哪册的教学中。
  
  《赵州桥》所在的学段是中年段,根据“课标”的学段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把握到,该年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有:(1)学习理解词句的有关方法。这是对低年级理解词语的发展,即理解方法上有发展,理解层次上要深化,还要注意课文关键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2)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是本学段新的教学内容,即:应该“把握”哪几种类型的文章,它们有哪些相应的“把握”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安排教学的“序”,等等。(3)学习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也是本年段语文教学的新内容,具体包括自然段和意义段典型结构方式的学习及其它们之间的过渡,目前比较公认的意见是,三年级进行几种结构比较典型的自然段的学习,四年级进行意义段结构及其过渡的学习。以上这些都可以视为中年段语用教学的目标或内容。此外,还有诸如识字写字、朗读复述、语言积累等方面——这是以前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本文不做赘述。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对话,我们可以把《赵州桥》的“语用”核心目标确定为: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抓中心句的“把握”方法。
  
  2.(1)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及其运用;(2)感知列数据、讲原理、做排比这三种说明的方法:(3)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感悟词语运用的规律与方法。
  
  3.感受中华优秀的文化。
  
  至于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当然也是这篇课文教学的内容。但是,因为它们在小学几乎所有课文的教学中都要体现,也是教师按照习惯就能够教出的内容,所以,可以不列入核心目标的范畴。
  
  从以上所确定的《赵州桥》“语用”核心教学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全面解读课文中所获得的“语用”内容中,被作为实际教学内容的,只有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有关的叙写方式(说明方法)、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说明方法也定位在“感知”的层而;而课文自然段之间的过渡方式、篇章结构方式,特别是篇章隐性的结构方式等,则几乎没有列入本课语用教学的核心内容,因为它们超出了三年级的核心教学内容。而四年级的语文教材,段落的过渡、说明方法的深化学习,就相应成了“语用”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五年级的语文教材,篇章结构便相应成了核心的教学内容之一。
  
  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实现真正教出哪些“语用内容”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途径主要是“实践”,学习的方法和效果则往往是“综合的”。而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课文“对话”的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或规律。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表面上看学生也是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但是,实际上所指向的,不但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习教师与教科书对话时所确定的“语用内容”。这一点大家可以从以下《赵州桥》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
  
  (一)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学习相应方法。
  
  师:看到“赵州桥”这个题目,猜一猜: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是写事情的、写人的,还是写地方的?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所写的赵州桥有什么特点?把表示赵州桥特点的词语画出来。提示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并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师:请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句话和你们所说的课文主要内容最相近?(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师:(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这句话可以代表课文的主要内容,它叫课文的中心句。以后碰上有中心句或中心段的文章时,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环节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只引导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少涉及“把握”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严重的疏忽。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把握“这一篇”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实践中,学习把握“这一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其教学过程为:注意文章题材—说出主要内容一找到相应句子—揭示“把握”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把“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潜藏在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把握”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收获是双方面的:既读懂了课文,又学到了方法。
  
  (二)精读理解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学习“构段”方式。
  
  1.自学感悟。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赵州桥的这些特点。(生:第二自然段写雄伟和坚固,第三自然段写美观。)请在课文中用括号标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
  
  2.领略赵州桥的雄伟。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赵州桥的雄伟的。先来看赵州桥有多大。(出示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横跨在三十七米的河面上。”)
  
  师:我们的教室有8米,赵州桥有将近七间教室那么长。(让学生具体说从学校里的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板书:长度五十多米)宽有九米多,比我们的教室还要长(板书:宽度九米多)。现在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到底有多大,那么,我们是通过哪些词语知道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比较横跨桥与有桥墩的桥的区别,感受“横跨”中体现出来的雄伟,理解“横跨”的意思。)
  
  师:这里写的是赵州桥哪方面的特点?(板书:形状)
  
  师:这么大的桥是用什么建造的?(板书:石料)
  
  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赵州桥的雄伟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材料、形状这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
  
  3.理解赵州桥的坚固(略)。
  
  4.总结“构段”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这个段落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和坚固)来写的。其实,赵州桥的坚固也是它雄伟的特点之一,所以,作者在这里就把它们都说成是—雄伟。就是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这—段作者就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5.迁移运用练习:
  
  把下面的一句话写具体。
  
  (地方或东西)非常(怎么样)。(要求从三个方面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解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作者是如何写出赵州桥的这些特点的。具体为:作者是如何构段的、如何进行说明的、如何使用关键词语的,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备课时所确定出的“语用”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与课文阅读“对话”的“实践”中习得。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如何生成合适的“语用”教学内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17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