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贡献。要注意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客观上为学校创造更多的订单需求,提供更多的订单岗位,保证校企合作的连续性。
四、学生自身需要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注意自身专业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建议实行“实习就业全程化导师制”教学模式。所谓“实习就业全程化导师制”教学模式,就是由校内的专业教师或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导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实习就业指导,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通过实习就业全程化指导,第一,使学生加深对其专业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专业目标是学生职业目标的基础;第二,让学生了解自身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第三,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了解个人兴趣、特长、爱好,这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着眼点;第四,培养学生职业决策能力、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加强就业技巧、就业政策教育等。校企合作协议的参与和约定的主体应该是“三方”而不是“双方”,协议应由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同签订,具体规定三方的职责、义务和权益。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协议的重要主体——学生,使得学生自主权益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学生也不受协议的具体约束,最终会因学生一方的问题,使得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产生不良效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订单教育”要和现有学年制或学分制结合起来,和专业创新结合起来,使这种办学模式走向科学和规范。比如,可以尝试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进行一学年的公共基础课的教育.第二学年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或“订单教育”专业班。同时调整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课时或学分的分配比例,加大专业实践技能教育的力度。
教育的两大功能即社会发展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侧重合作企业的实用性技能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将德育、智育、体育、技能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分别设计为一定比例的课时或学分.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对学生加强计算机操作、公关礼仪、英语等方面的培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有综合素质,又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尽可能地消除因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给学生带来的局限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l]曾令奇.张希胜,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6.(5):26-29.
[2]王涓,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 《“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230.html
四、学生自身需要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注意自身专业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建议实行“实习就业全程化导师制”教学模式。所谓“实习就业全程化导师制”教学模式,就是由校内的专业教师或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导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实习就业指导,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通过实习就业全程化指导,第一,使学生加深对其专业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专业目标是学生职业目标的基础;第二,让学生了解自身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第三,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了解个人兴趣、特长、爱好,这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着眼点;第四,培养学生职业决策能力、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加强就业技巧、就业政策教育等。校企合作协议的参与和约定的主体应该是“三方”而不是“双方”,协议应由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同签订,具体规定三方的职责、义务和权益。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协议的重要主体——学生,使得学生自主权益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学生也不受协议的具体约束,最终会因学生一方的问题,使得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产生不良效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订单教育”要和现有学年制或学分制结合起来,和专业创新结合起来,使这种办学模式走向科学和规范。比如,可以尝试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进行一学年的公共基础课的教育.第二学年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或“订单教育”专业班。同时调整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课时或学分的分配比例,加大专业实践技能教育的力度。
教育的两大功能即社会发展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侧重合作企业的实用性技能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将德育、智育、体育、技能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分别设计为一定比例的课时或学分.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对学生加强计算机操作、公关礼仪、英语等方面的培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有综合素质,又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尽可能地消除因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给学生带来的局限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l]曾令奇.张希胜,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6.(5):26-29.
[2]王涓,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 《“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