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综合及其教学策略


空间关系。具体到历史内容的教学,是指一切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空间位置。确定空间位置,对于学生理解这些事件和现象有时是至关重要的。以“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一学习内容为例,讲“大运河的开凿”一般都要提及运河的南端城市——杭州。杭州之所以在隋唐以后在国内的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就是因为其地处运河南端,并与钱塘江交汇,是江南财富的集散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最终超过了传统的地区中心——绍兴,一跃成为“东南第一州”。可见,学会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史实,是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的重要技能。
  2.关注史实所发生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
  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特定的地理环境。例如,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除了历史的因素,如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贸易需求等因素,还应该考虑地理的因素,如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的贸易枢纽,而英国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此是其一。其二,英国森林资源较少,而煤炭资源丰富,英国就凭借这一自然条件,很早就成为欧洲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从而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来源。因此,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介绍,既要考虑其历史的因素,也要考虑其地理的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3.关注历史上各区域内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文明区域,都诞生在地球上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大河流域,而后来人们对这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又常常是导致某些文明湮灭的主要原因。以黄河文明的兴衰为例。从气候及地理方面的原因看,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遍比现在温暖湿润,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还有,黄河中下游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冲击平原,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易于开垦。因此,古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为了缓解人口扩张的压力,必须扩大耕地面积,而毁林开荒也就成为经常性的做法。另外,传统建筑和燃料等都需要大量的木材资源。这样,就导致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区达4000多年之久的黄河流域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损耗.森林资源的丧失,造成水土流失的加重,农业生态受到破坏,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大,强度增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再加上气候变化和战争破坏等原因,最终使黄河文明走向衰落。由此可见,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是理解黄河文明兴衰的主要途径。
  4.关注历史上不同区域间的人口、商品和信息的流动
  人类文明的发展,包括时间上的传承,也包括空间上的传播扩散。而正是这种各文明区域之间的人员、商品和信息的交流,才是人类社会从原始、分散和隔绝的状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渡”,不仅为南方带来充足的劳动人手,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一条商业通道,也是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中国的丝绸、造纸术、火药、瓷器等发明创造从此传到欧洲,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也是由此传人中国的;新航路的开辟,更是促进了不同文明区域间的对话和交流,世界从此走向一体。学生了解历史上不同文明区域间的人口、商品和信息的交流情况,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
  5.关注历史上一些重要地区的形成与变迁
  例如,“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是该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历代疆域图会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也随着政权的更迭而不断变化。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而且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走向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可见,关注历史上一些重要区域的形成与变迁的轨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认识现实。
  总之,史地综合是“历史与社会”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少,特别是在实践层面,对史地综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史地综合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构建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社会科课程内容体系,以及增强“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综合及其教学策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24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