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图本位”的实用文解读策略 一以<说“屏”》为例
基于“意图本位”的实用文解读策略 一以<说“屏”》为例
作者/ 贾龙弟
传统实用文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循着文章“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的解读路径,即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意思本位”。比如一见说明文,我们马上会想到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三要素,似乎知道了这三要素,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但事实并不如此,缺乏对文章“为什么写”即“写作意图”的有效关注,必然导致实用文解读的低效甚至无效。
就说明文而言,学生如果没有意图感,即使学了不少说明文,掌握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技能,也未必能够根据某一具体的写作意图,针对具体的读者对象来写好一篇说明文。这就好像我们只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不关注为什么表达这个意思、对谁表达,那么语法对我们而言永远是一个死的规则系统,即使学了再多的语法,与说话能力的培养总难免会有一段距离。此种忽视造成的最大弊病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分离。从写作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作的动机问题,即“为什么写”,然后才是选择能实现其写作意图的内容和形式,即“写什么”和“怎么写”。与此相反,自然的或者真正到位的文本解读不仅仅是单方面平面地看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而应该看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如何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正冈为我们只是关注了实用文的内容和形式,忽视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们只是学了一些平面的、静态的文章学的知识。而这些静态的文章学知识,悬在半空而不切实际,学生并不能学以致用二
基于以上传统实用文解读的不足,从学以致用的目标出发,我们认为,“必须从语言的意思本位跃进到话语的意图本位”,二应该保留传统实用文解读的一些点(如说明文的三要素),但是,这些点的确定必须在“意图本位”的视角下,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读者对象出发,审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确定实用文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特别是实用文的『、列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之间是如何立体良性互动的。因为说到底,实用文就是作者为了达到一个实用目的而写的书面作品。
以陈从周先生的说明文《说“屏”》为例,我们认为只有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解读才是有效的:I.作者为什么写这篇实用文?2,这篇实用文是写给谁看的?3.作者选择的言语内容是否能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4.作者选择的言语形式是否有助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5.文章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质疑的地方?
《说“屏”》的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作者已在文中说明:“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也就是说,文章的读者对象是“建筑师、家具师们”,写作意图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介绍,引起当代建筑师、家具师们对这一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集功能与美感于一身的古代建筑材料的关注,并能推陈出新,“有超越前人的创作”。
下面我们看第3个问题:作者选择的言语内容是否能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意图本位”观照下的实用文内容,不仅仅是如传统的说明文教学,看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来写,这些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细察之下,我们会发现:
(1)用“吸引人”的内容点燃创作激情。
在作者眼中,那些“建筑师、家具师们”对于“屏”这一古老而又极具文化魅力的建筑艺术并不真正了解:而要他们产生“超越前人的创作”的冲动,必先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因此,作者选择了那些能真正展现“屏”之魅力的内容加以介绍。
余映潮老师在执教《说“屏”》一文的时候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从文中选一个最有趣、最吸引入的句子放在文章的标题上面,让人家一看这句话就觉得有读下去的兴趣,余老师把这种手法称作“引读”。余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写得最精彩的内容,感受”屏”最吸引人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其实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在:“屏”之魅力逼人,应该让它在当代绽放它的魅力,从而点燃“建筑师、家具师们”的创作激情,
(2)用充满“美感”的内容影响创作。
作者的意图是希望“建筑师、家具师们”能够推陈出新,但前提是要对“屏”有深刻的理解,而现在他们在理解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这一点,来自“近来我也注意到”的现状,对此,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的时候有意“凸显美感,弱化功能”,特别选择那些能充分凸显“屏”审美功能的知识内容,即使是在介绍其实用功能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它的审美功能。例如:“屏”的名字是“很有诗意的”;吟诵“屏”的诗句是“真够令人销魂的”;见到古画中的屏是“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的。这些都是“屏”的美感使然。
在说明“屏”能起到“缓冲一下视线”的作用的时候,引用了《牡丹亭》的话,“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让“屏”有了文化审美意味。
所有这些都是作者在写作意图的观照下的有意为之,目的只有一个:“屏”最“吸引入”的魅力是凝聚了传统文化的审美功能,虽然作者在文中也不否认它的实用功能,但两者权衡轻重的话,显然是凸显了它的审美功能,并希望以此影响“建筑师、家具师们”的创作理念。
同样是介绍“屏”的短文,汪莱茵的《古代的屏风》,在内容的选择上几乎是面面俱到,冈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读者对“古代的屏风”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意图不同,内容的选择自然有异。学生在阅读中明确了这一点,自然对如何根据写作意图来选材有更深的体验。
下面我们看第4个问题:作者选择的言语形式是否有助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l)介绍方式
作者面对的是“建筑师、家具师们”,是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士,应该说是“圈内人士”,因此,作者在选择介绍方式的时候,偏于感性,避免说教。没有板起面孔,没有以一个“屏”方面的专家自居,所有知识的介 《基于“意图本位”的实用文解读策略 一以<说“屏”》为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270.html
作者/ 贾龙弟
传统实用文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循着文章“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的解读路径,即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意思本位”。比如一见说明文,我们马上会想到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三要素,似乎知道了这三要素,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但事实并不如此,缺乏对文章“为什么写”即“写作意图”的有效关注,必然导致实用文解读的低效甚至无效。
就说明文而言,学生如果没有意图感,即使学了不少说明文,掌握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技能,也未必能够根据某一具体的写作意图,针对具体的读者对象来写好一篇说明文。这就好像我们只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不关注为什么表达这个意思、对谁表达,那么语法对我们而言永远是一个死的规则系统,即使学了再多的语法,与说话能力的培养总难免会有一段距离。此种忽视造成的最大弊病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分离。从写作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作的动机问题,即“为什么写”,然后才是选择能实现其写作意图的内容和形式,即“写什么”和“怎么写”。与此相反,自然的或者真正到位的文本解读不仅仅是单方面平面地看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而应该看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如何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正冈为我们只是关注了实用文的内容和形式,忽视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们只是学了一些平面的、静态的文章学的知识。而这些静态的文章学知识,悬在半空而不切实际,学生并不能学以致用二
基于以上传统实用文解读的不足,从学以致用的目标出发,我们认为,“必须从语言的意思本位跃进到话语的意图本位”,二应该保留传统实用文解读的一些点(如说明文的三要素),但是,这些点的确定必须在“意图本位”的视角下,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读者对象出发,审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确定实用文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特别是实用文的『、列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之间是如何立体良性互动的。因为说到底,实用文就是作者为了达到一个实用目的而写的书面作品。
以陈从周先生的说明文《说“屏”》为例,我们认为只有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解读才是有效的:I.作者为什么写这篇实用文?2,这篇实用文是写给谁看的?3.作者选择的言语内容是否能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4.作者选择的言语形式是否有助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5.文章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质疑的地方?
《说“屏”》的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作者已在文中说明:“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也就是说,文章的读者对象是“建筑师、家具师们”,写作意图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介绍,引起当代建筑师、家具师们对这一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集功能与美感于一身的古代建筑材料的关注,并能推陈出新,“有超越前人的创作”。
下面我们看第3个问题:作者选择的言语内容是否能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意图本位”观照下的实用文内容,不仅仅是如传统的说明文教学,看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来写,这些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细察之下,我们会发现:
(1)用“吸引人”的内容点燃创作激情。
在作者眼中,那些“建筑师、家具师们”对于“屏”这一古老而又极具文化魅力的建筑艺术并不真正了解:而要他们产生“超越前人的创作”的冲动,必先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因此,作者选择了那些能真正展现“屏”之魅力的内容加以介绍。
余映潮老师在执教《说“屏”》一文的时候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从文中选一个最有趣、最吸引入的句子放在文章的标题上面,让人家一看这句话就觉得有读下去的兴趣,余老师把这种手法称作“引读”。余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写得最精彩的内容,感受”屏”最吸引人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其实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在:“屏”之魅力逼人,应该让它在当代绽放它的魅力,从而点燃“建筑师、家具师们”的创作激情,
(2)用充满“美感”的内容影响创作。
作者的意图是希望“建筑师、家具师们”能够推陈出新,但前提是要对“屏”有深刻的理解,而现在他们在理解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这一点,来自“近来我也注意到”的现状,对此,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的时候有意“凸显美感,弱化功能”,特别选择那些能充分凸显“屏”审美功能的知识内容,即使是在介绍其实用功能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它的审美功能。例如:“屏”的名字是“很有诗意的”;吟诵“屏”的诗句是“真够令人销魂的”;见到古画中的屏是“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的。这些都是“屏”的美感使然。
在说明“屏”能起到“缓冲一下视线”的作用的时候,引用了《牡丹亭》的话,“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让“屏”有了文化审美意味。
所有这些都是作者在写作意图的观照下的有意为之,目的只有一个:“屏”最“吸引入”的魅力是凝聚了传统文化的审美功能,虽然作者在文中也不否认它的实用功能,但两者权衡轻重的话,显然是凸显了它的审美功能,并希望以此影响“建筑师、家具师们”的创作理念。
同样是介绍“屏”的短文,汪莱茵的《古代的屏风》,在内容的选择上几乎是面面俱到,冈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读者对“古代的屏风”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意图不同,内容的选择自然有异。学生在阅读中明确了这一点,自然对如何根据写作意图来选材有更深的体验。
下面我们看第4个问题:作者选择的言语形式是否有助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l)介绍方式
作者面对的是“建筑师、家具师们”,是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士,应该说是“圈内人士”,因此,作者在选择介绍方式的时候,偏于感性,避免说教。没有板起面孔,没有以一个“屏”方面的专家自居,所有知识的介 《基于“意图本位”的实用文解读策略 一以<说“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