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作文课与课本的学习相结合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如何使作文课与课本的学习相结合
杨敏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中学(744600)
记得大学快毕业时,给我们教语文教学论的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同学们,你们从事了语文教学后,给学生上课时,一定要做到讲课文想作文,讲作文想课文。”当时我还不明白老师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一直牢记在心里。
直到我真正走进了课堂给学生上作文课时才突然明白老师这句话中的含义:因为一切写作的方法都隐藏在课本中。比如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是:首先明白记叙文的定义,其次是它的六要素,然后再去作文。那么在讲作文时除了要给学生讲基本的知识以外,学生更需要实际的例子,所以我们应该就拿课本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文章比较好。
如文中的例子有:初一课本中 欧·亨利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遍记叙文,它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七月的一天 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我 ,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
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这篇文章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我们用在作文课上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学生在写类似的文章时脑海中就会有现成的模型,有写作天赋的同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新意。作文稍差的学生也会写出最保守的文章。
同样的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文章时,一定不要忘记这其实就是某种类型作文的最好范文,里边有很多值得我们记住和运用的写作技巧和材料,甚至会有相同的道理。那么与学生共同学习时就应该提醒学生做相应的记录以备后用。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看图作文,图片的大致描述是这样的:有四位佩戴红领巾的孩子正在一个豪华餐桌上吩咐服务员拿菜单点菜,其中一位同学笑哈哈地对其他孩子说:“随便点菜,我请客。”图片的右下角还有这样的字样:勿让花钱无节制。我让学生看完这幅图画,要求他们就这幅画面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除诗歌外。
结果学生的作文让我大吃一惊,很多学生就这幅画面展开了想象写成了一篇三年级学生都会的故事,只有个别学生写出了较像样的文章,但依旧不尽我意。所以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纠正错误时首先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应该注意的四点:
⑴仔细观察图画。
⑵认真分析画面。
⑶展开合理想象。
⑷选点、立意、行文。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以后,接着应该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最好只选一个点,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然后选出了几篇较成功的当做范文给学生朗读,如下:
倡导节约
期中考试结束了,今天,老师在公布考试成绩,“王小明,98分,班级名次第二名。”王老师念道。小明脸上露出喜色,快步走上前去领试卷,老师说;“小明,你进步不小啊,继续努力。”
放学后,小明可高兴了,就找到好朋友小军、玲玲和小芳,邀请他们去吃饭,说是为自己取得了好成绩庆祝。
于是四位佩戴这红领巾的同学来到了一个豪华的酒店,四位同学找到了靠里的位子坐了下来,安顿好之后,小明吩咐服务员拿菜单来点菜,当大家点菜时,他笑哈哈的说:“大家随便点,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我请客。”
相类似的事,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城市里时常发生。作为父母为什么不遏制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孩子的这一行为让我对我国一贯倡导的“节约型社会”产生了疑问。
在如今的社会中有人会对“节约”二字加以否定: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还提“节约”做什么,这不是很过时吗?其实并非如此。社会所倡导的节约并非要你到那种衣不遮体的地步,这样只会限制社会的发展。只是告诉我们应当在节俭的时候节俭。日本是经济大国,可谓“富得流油”,但是他们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却十分出色,正是因为这种节俭,使他们的经济腾飞。
司马迁说过:“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一个常常挥霍的人一旦到了经济紧缺时,便会多欲。而多欲者大多会去偷盗,即使不盗,思想也会腐败,而自己会变的懒惰,不愿付出劳动去赚得回报。我想任何一位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懒惰者吧,因此就应该教育他们该如何节俭。
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句千古名言告诉我们,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国家的繁荣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观念。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是:既没有脱离画面,又能够通过画面表象揭示出了与社会现实相吻合的一面。在批改和讲解这一篇文章时让我想起了央视上的一则广告:“我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活两亿人。”这也印证了现在社会上流传的“一切问题在餐桌上搞定”的说法。
然而在我上九年级下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突然想起了那篇看图作文,找到了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所以就把这两篇文章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思考:邹忌能够通过家庭小事联想到国家政事,那么我们能否可以通过小学生的这一种不良行为想到其背后隐藏的其他问题?
这时学生开窍了,就展开了讨论,最后讨论出了以下几点:
⑴家庭的教育问题: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零花钱?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家长为什么不节制孩子的这种乱花钱行为?……
⑵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大城市上学校门口或附近都有高级餐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是人来人往,学生一出校门看到的也就是这种情形,时间一久自然也就有了想进餐厅体验的想法……
所以说,这幅画面中孩子的行为不是他们本能的反应,而是受到了家庭人与社会人的影响。由此看来,家庭的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小环境,又是最重要的;社会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大环境。这样讨论之后使学生将本无联系的两篇文章联系在了一起,邹忌能够由小见大,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图画的表象看社会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随着下课的铃声,我们结束了那节课的学习。课后做教学反思时,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作文不一定要放在规定的作文课中来学习,一切平日的课堂都是作文课。并且又一次的重复写下了毕业时教学论老师留给我的那句话:“讲课文想作文,讲作文想课文”。三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着这种想法,并这样不断地实施着。 《如何使作文课与课本的学习相结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311.html
杨敏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中学(744600)
记得大学快毕业时,给我们教语文教学论的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同学们,你们从事了语文教学后,给学生上课时,一定要做到讲课文想作文,讲作文想课文。”当时我还不明白老师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一直牢记在心里。
直到我真正走进了课堂给学生上作文课时才突然明白老师这句话中的含义:因为一切写作的方法都隐藏在课本中。比如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是:首先明白记叙文的定义,其次是它的六要素,然后再去作文。那么在讲作文时除了要给学生讲基本的知识以外,学生更需要实际的例子,所以我们应该就拿课本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文章比较好。
如文中的例子有:初一课本中 欧·亨利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遍记叙文,它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七月的一天 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我 ,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
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这篇文章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我们用在作文课上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学生在写类似的文章时脑海中就会有现成的模型,有写作天赋的同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新意。作文稍差的学生也会写出最保守的文章。
同样的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文章时,一定不要忘记这其实就是某种类型作文的最好范文,里边有很多值得我们记住和运用的写作技巧和材料,甚至会有相同的道理。那么与学生共同学习时就应该提醒学生做相应的记录以备后用。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看图作文,图片的大致描述是这样的:有四位佩戴红领巾的孩子正在一个豪华餐桌上吩咐服务员拿菜单点菜,其中一位同学笑哈哈地对其他孩子说:“随便点菜,我请客。”图片的右下角还有这样的字样:勿让花钱无节制。我让学生看完这幅图画,要求他们就这幅画面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除诗歌外。
结果学生的作文让我大吃一惊,很多学生就这幅画面展开了想象写成了一篇三年级学生都会的故事,只有个别学生写出了较像样的文章,但依旧不尽我意。所以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纠正错误时首先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应该注意的四点:
⑴仔细观察图画。
⑵认真分析画面。
⑶展开合理想象。
⑷选点、立意、行文。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以后,接着应该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最好只选一个点,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然后选出了几篇较成功的当做范文给学生朗读,如下:
倡导节约
期中考试结束了,今天,老师在公布考试成绩,“王小明,98分,班级名次第二名。”王老师念道。小明脸上露出喜色,快步走上前去领试卷,老师说;“小明,你进步不小啊,继续努力。”
放学后,小明可高兴了,就找到好朋友小军、玲玲和小芳,邀请他们去吃饭,说是为自己取得了好成绩庆祝。
于是四位佩戴这红领巾的同学来到了一个豪华的酒店,四位同学找到了靠里的位子坐了下来,安顿好之后,小明吩咐服务员拿菜单来点菜,当大家点菜时,他笑哈哈的说:“大家随便点,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我请客。”
相类似的事,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城市里时常发生。作为父母为什么不遏制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孩子的这一行为让我对我国一贯倡导的“节约型社会”产生了疑问。
在如今的社会中有人会对“节约”二字加以否定: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还提“节约”做什么,这不是很过时吗?其实并非如此。社会所倡导的节约并非要你到那种衣不遮体的地步,这样只会限制社会的发展。只是告诉我们应当在节俭的时候节俭。日本是经济大国,可谓“富得流油”,但是他们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却十分出色,正是因为这种节俭,使他们的经济腾飞。
司马迁说过:“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一个常常挥霍的人一旦到了经济紧缺时,便会多欲。而多欲者大多会去偷盗,即使不盗,思想也会腐败,而自己会变的懒惰,不愿付出劳动去赚得回报。我想任何一位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懒惰者吧,因此就应该教育他们该如何节俭。
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句千古名言告诉我们,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国家的繁荣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观念。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是:既没有脱离画面,又能够通过画面表象揭示出了与社会现实相吻合的一面。在批改和讲解这一篇文章时让我想起了央视上的一则广告:“我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活两亿人。”这也印证了现在社会上流传的“一切问题在餐桌上搞定”的说法。
然而在我上九年级下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突然想起了那篇看图作文,找到了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所以就把这两篇文章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思考:邹忌能够通过家庭小事联想到国家政事,那么我们能否可以通过小学生的这一种不良行为想到其背后隐藏的其他问题?
这时学生开窍了,就展开了讨论,最后讨论出了以下几点:
⑴家庭的教育问题: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零花钱?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家长为什么不节制孩子的这种乱花钱行为?……
⑵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大城市上学校门口或附近都有高级餐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是人来人往,学生一出校门看到的也就是这种情形,时间一久自然也就有了想进餐厅体验的想法……
所以说,这幅画面中孩子的行为不是他们本能的反应,而是受到了家庭人与社会人的影响。由此看来,家庭的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小环境,又是最重要的;社会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大环境。这样讨论之后使学生将本无联系的两篇文章联系在了一起,邹忌能够由小见大,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图画的表象看社会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随着下课的铃声,我们结束了那节课的学习。课后做教学反思时,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作文不一定要放在规定的作文课中来学习,一切平日的课堂都是作文课。并且又一次的重复写下了毕业时教学论老师留给我的那句话:“讲课文想作文,讲作文想课文”。三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着这种想法,并这样不断地实施着。 《如何使作文课与课本的学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