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激起美丽的浪花
“自主选择”激起美丽的浪花
选择是一个人基本的行为表现。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没有选择,就没有责任,主体性也难以发挥。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让学生拥有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要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多方面的,如学习目标的选择、理解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伙伴的选择、学习重点的选择,乃至对课文情感体验的选择,等等,教师都应给予他们选择的空间。
一、研读专题的自主选择
作为一篇课文,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故事情节到知识内核,要学习、要讲解的方面确实很多。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往往偏重知识灌输,追求面面俱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倡导的研读方式是,只围绕一两个能覆盖全文的专题,突出重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地进行研究性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教师设计的1—2个研读专题中,学生是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的。如在课文《丑小鸭》的教学中,揭题后先复习“丑”字,说说“丑”的意思,找与“丑”相反的词。接着教师紧紧围绕“丑”字提问:“丑小鸭到底丑不丑?”学生有的说不丑,因为它是一只美天鹅;有的说它小时候很丑,长大了不丑。学生们意见纷纷,争论不休。这里教师就是以题眼中的“丑”为中心,突出了“丑”还是“不丑”的矛盾,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以“丑小鸭到底丑不丑”——认为“丑”的就以“为什么说它丑”为研读专题,认为“不丑”的,就以“为什么说它不丑”为研读专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专题研读课文。这样一来,学生纷纷读课文,找理由,谈看法,并在理由的阐述中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教师则相机诱导,点拨沟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展示个性的宽松环境。研读专题的结论终于在大家的争论中统一了:原来丑小鸭是不丑的,因为它不是鸭,是天鹅。是鸭子们用鸭的眼光看小天鹅,它们的偏见使丑小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觉得自己很丑。
又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研读专题:“林清玄先生的散文犹如一杯山泉,有苦涩也有甘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这杯令人回味的山泉,看看谁能品得其中的真味。请你自主选择,重点品尝其中的一种滋味。”让学生自己选择,或研读前半部分,感受失去亲人和时间无情的忧伤,或研读后半部分,感受和时间赛跑的快乐。学生通过研读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句子,领悟这些词句的特别含义,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与作者一同品味这杯“山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的自豪心态,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
俗话说:“理儿只有一个,方法却有千万。”学习策略的本质属性是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选择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经验筛选、内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运用学习方法,不断优化学习方法。
课堂中,每位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读课文。“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式。我们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读,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和同桌一起朗读,享受与同伴互助的快乐;也可以边读边思考,享受闲读慢思的愉悦;还可以自己不出声地默读,边读边用笔在书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体味静读默思的快乐。
又如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有很多,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选择理解词语的方式方法。如,可根据“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也可以用查词典、向同桌请教、请老师帮忙、联系生活实际、“道听途说”等方法。这个自主选择词语理解方法的过程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也让他们开拓了理解词语的渠道。当然,学生选择学习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应树立个性化理念,尊重差异、保护个性,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主选择空间。
三、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
学生的学习总是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价值观的推动和支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一道理。为此,我们教师应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如在字词教学中,许多生字新词,对有的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经认识和理解了,就不再是生字新词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定“教”,可以让学生自主确定生字、新词进行学习。
抄写词语也一样,已经会写的可以不抄,或者少抄几遍,真正不懂的、不会的要认真抄写,直至学会。可以要求学生把“你认为难写的词在作业本上抄写几遍”,这样就避免了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如我教学《翠鸟》一文,在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可爱,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时,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找一处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对翠鸟喜爱之情的句子来体会、感受。”这样一来,留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人人都能说、人人都乐于说。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有机地引入了“选择机制”,还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情感体验的自主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式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也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自然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学习《燕子过海》一文,在交流体会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时,我就适时运用了情感选择机制,激起了无数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的浪花。
师:读了课文,令你心灵震撼的描写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还有吗?
生1:我还找到了一句: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起不来了。(生1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师:展翅起飞的燕子不累吗?为什么只休息了一会儿?它们是靠什么展翅起飞的?
生2:当然累,但是一想到温暖的南方在召唤着他们,一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也在等待着它们,便又展翅起飞了。
生3:我想它们是靠那顽强的毅力展翅起飞的。
生4:靠的是“不迭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而展翅起飞的。
师:停止了呼吸指什么?为什么会死?
生5:因为它们不分昼夜地飞行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中间又没法休息,实在是太累了,所以会死。
师:哦,大家都有各自的感悟与体会。请自由读读这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读,自由读。)
师:面对展翅高飞的和躺在甲板上已经付出了生命代价的这两种燕子,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6:我喜欢展翅高飞的燕子。因为它们不怕艰难险阻,飞了那么远的路程,飞了那么长的时间,只停歇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飞往目的地。我被它们那坚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深深折服.。
生7:我更喜欢躺在甲板上的燕子。因为这些燕子为了飞到目的地,一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多么值得敬佩啊!
生8:我也喜欢展翅起飞的燕子。因为它们看到许多再也飞不起来的燕子后,并没有被死亡吓倒,而是又勇敢地展翅起飞了,说明它们真了不起。
生9:我想说的是我都喜欢,因为它们都值得我敬佩。
师:是呀,孩子们,我们喜欢展翅起飞的燕子,我们也喜欢躺在甲板上已经付出了生命代价的燕子,它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坚强的、勇敢的,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1.思维的碰撞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过分注重正面灌输,这当然是可行的,但也因此掩盖了问题的复杂性,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情的流露。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比较选择:“你喜欢哪一种燕子?为什么?”再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自己的选择。这种依托情感的“选择”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烈的碰撞,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并在与别人的思想碰撞中生成新的独特感悟。
2.对话的激荡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其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相互作用、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建构意义。以上案例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选择机制的作用下,将学生带人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你喜欢哪一种燕子?为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对话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对话欲望,学生通过读、思、议、演、辩等方式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说真话、吐真情。这个对话激荡的过程,说出了个性,道出了真情,满足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强烈追求。
3.价值观的冲击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在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但重视教材的价值取向不能简单地说教,满足于表面上的共识,而忽略学生有差异的个性化感悟。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如果直接道出“燕子是勇敢的、坚强的”也未尝不可,可这是教师的权威话语、口号式套话,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个性化”。当然,在“培养创新精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等思想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忽视教材本身的价值取向,缺乏正确的引导。上述案例也非常注重这一点,教师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选择——求异,最后引导为“两种燕子都是坚强、勇敢的”——求同。这一引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求异(发散)的基础上求同(聚合),在学生的精神领域形成一个不断求真求美的过程。
4.情感的升华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作者将他们丰富而深厚的感情流于笔端,凝聚在字里行间。因此,许多教师的语文课都以情感为动力,力求发挥情感的育人功能,努力实现情感教学的升华,达到预想的效果,但这是需要策略与艺术的。以上的教学,在选择机制的作用下,以“你喜欢哪一种燕子?为什么?”为情感驱动,引导学生潜心选择、思考、研究。旁征博引的对话过程是一种情感内化的生命历程,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孩子们,我们喜欢展翅起飞的燕子,我们也喜欢躺在甲板上已经付出了生命代价的燕子,它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坚强的、勇敢的,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最后,以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理中释放情感。
自主能力、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是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运用选择机制,是自主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人格完善,让学生拥有一片自主发展的绿洲。 《“自主选择”激起美丽的浪花》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464.html
选择是一个人基本的行为表现。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没有选择,就没有责任,主体性也难以发挥。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让学生拥有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要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多方面的,如学习目标的选择、理解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伙伴的选择、学习重点的选择,乃至对课文情感体验的选择,等等,教师都应给予他们选择的空间。
一、研读专题的自主选择
作为一篇课文,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故事情节到知识内核,要学习、要讲解的方面确实很多。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往往偏重知识灌输,追求面面俱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倡导的研读方式是,只围绕一两个能覆盖全文的专题,突出重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地进行研究性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教师设计的1—2个研读专题中,学生是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的。如在课文《丑小鸭》的教学中,揭题后先复习“丑”字,说说“丑”的意思,找与“丑”相反的词。接着教师紧紧围绕“丑”字提问:“丑小鸭到底丑不丑?”学生有的说不丑,因为它是一只美天鹅;有的说它小时候很丑,长大了不丑。学生们意见纷纷,争论不休。这里教师就是以题眼中的“丑”为中心,突出了“丑”还是“不丑”的矛盾,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以“丑小鸭到底丑不丑”——认为“丑”的就以“为什么说它丑”为研读专题,认为“不丑”的,就以“为什么说它不丑”为研读专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专题研读课文。这样一来,学生纷纷读课文,找理由,谈看法,并在理由的阐述中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教师则相机诱导,点拨沟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展示个性的宽松环境。研读专题的结论终于在大家的争论中统一了:原来丑小鸭是不丑的,因为它不是鸭,是天鹅。是鸭子们用鸭的眼光看小天鹅,它们的偏见使丑小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觉得自己很丑。
又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研读专题:“林清玄先生的散文犹如一杯山泉,有苦涩也有甘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这杯令人回味的山泉,看看谁能品得其中的真味。请你自主选择,重点品尝其中的一种滋味。”让学生自己选择,或研读前半部分,感受失去亲人和时间无情的忧伤,或研读后半部分,感受和时间赛跑的快乐。学生通过研读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句子,领悟这些词句的特别含义,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与作者一同品味这杯“山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的自豪心态,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
俗话说:“理儿只有一个,方法却有千万。”学习策略的本质属性是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选择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经验筛选、内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运用学习方法,不断优化学习方法。
课堂中,每位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读课文。“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式。我们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读,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和同桌一起朗读,享受与同伴互助的快乐;也可以边读边思考,享受闲读慢思的愉悦;还可以自己不出声地默读,边读边用笔在书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体味静读默思的快乐。
又如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有很多,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选择理解词语的方式方法。如,可根据“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也可以用查词典、向同桌请教、请老师帮忙、联系生活实际、“道听途说”等方法。这个自主选择词语理解方法的过程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也让他们开拓了理解词语的渠道。当然,学生选择学习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应树立个性化理念,尊重差异、保护个性,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主选择空间。
三、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
学生的学习总是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价值观的推动和支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一道理。为此,我们教师应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如在字词教学中,许多生字新词,对有的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经认识和理解了,就不再是生字新词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定“教”,可以让学生自主确定生字、新词进行学习。
抄写词语也一样,已经会写的可以不抄,或者少抄几遍,真正不懂的、不会的要认真抄写,直至学会。可以要求学生把“你认为难写的词在作业本上抄写几遍”,这样就避免了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如我教学《翠鸟》一文,在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可爱,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时,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找一处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对翠鸟喜爱之情的句子来体会、感受。”这样一来,留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人人都能说、人人都乐于说。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有机地引入了“选择机制”,还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情感体验的自主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式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也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自然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学习《燕子过海》一文,在交流体会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时,我就适时运用了情感选择机制,激起了无数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的浪花。
师:读了课文,令你心灵震撼的描写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还有吗?
生1:我还找到了一句: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起不来了。(生1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师:展翅起飞的燕子不累吗?为什么只休息了一会儿?它们是靠什么展翅起飞的?
生2:当然累,但是一想到温暖的南方在召唤着他们,一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也在等待着它们,便又展翅起飞了。
生3:我想它们是靠那顽强的毅力展翅起飞的。
生4:靠的是“不迭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而展翅起飞的。
师:停止了呼吸指什么?为什么会死?
生5:因为它们不分昼夜地飞行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中间又没法休息,实在是太累了,所以会死。
师:哦,大家都有各自的感悟与体会。请自由读读这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读,自由读。)
师:面对展翅高飞的和躺在甲板上已经付出了生命代价的这两种燕子,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6:我喜欢展翅高飞的燕子。因为它们不怕艰难险阻,飞了那么远的路程,飞了那么长的时间,只停歇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飞往目的地。我被它们那坚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深深折服.。
生7:我更喜欢躺在甲板上的燕子。因为这些燕子为了飞到目的地,一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多么值得敬佩啊!
生8:我也喜欢展翅起飞的燕子。因为它们看到许多再也飞不起来的燕子后,并没有被死亡吓倒,而是又勇敢地展翅起飞了,说明它们真了不起。
生9:我想说的是我都喜欢,因为它们都值得我敬佩。
师:是呀,孩子们,我们喜欢展翅起飞的燕子,我们也喜欢躺在甲板上已经付出了生命代价的燕子,它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坚强的、勇敢的,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1.思维的碰撞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过分注重正面灌输,这当然是可行的,但也因此掩盖了问题的复杂性,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情的流露。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比较选择:“你喜欢哪一种燕子?为什么?”再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自己的选择。这种依托情感的“选择”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烈的碰撞,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学生就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并在与别人的思想碰撞中生成新的独特感悟。
2.对话的激荡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其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相互作用、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建构意义。以上案例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选择机制的作用下,将学生带人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你喜欢哪一种燕子?为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对话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对话欲望,学生通过读、思、议、演、辩等方式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说真话、吐真情。这个对话激荡的过程,说出了个性,道出了真情,满足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强烈追求。
3.价值观的冲击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在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但重视教材的价值取向不能简单地说教,满足于表面上的共识,而忽略学生有差异的个性化感悟。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如果直接道出“燕子是勇敢的、坚强的”也未尝不可,可这是教师的权威话语、口号式套话,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个性化”。当然,在“培养创新精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等思想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忽视教材本身的价值取向,缺乏正确的引导。上述案例也非常注重这一点,教师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选择——求异,最后引导为“两种燕子都是坚强、勇敢的”——求同。这一引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求异(发散)的基础上求同(聚合),在学生的精神领域形成一个不断求真求美的过程。
4.情感的升华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作者将他们丰富而深厚的感情流于笔端,凝聚在字里行间。因此,许多教师的语文课都以情感为动力,力求发挥情感的育人功能,努力实现情感教学的升华,达到预想的效果,但这是需要策略与艺术的。以上的教学,在选择机制的作用下,以“你喜欢哪一种燕子?为什么?”为情感驱动,引导学生潜心选择、思考、研究。旁征博引的对话过程是一种情感内化的生命历程,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孩子们,我们喜欢展翅起飞的燕子,我们也喜欢躺在甲板上已经付出了生命代价的燕子,它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坚强的、勇敢的,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最后,以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理中释放情感。
自主能力、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是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运用选择机制,是自主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人格完善,让学生拥有一片自主发展的绿洲。 《“自主选择”激起美丽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