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教学内容的联系整合——以口语交际教学为例
如何落实教学内容的联系整合——以口语交际教学为例
叶燕芬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每册教材中,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都是编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素养体系作出的一个科学、合理的编排,而且循序渐进地呈螺旋上升趋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教学内容在教材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板块,听、说、读、写之间紧密地联系着,是整个单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没有顾及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互相联动、循环上升的系统的整体教学链条,总是“孤立独行”。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等边缘课程,因缺少笔试的要求,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其实,教师对阅读教学中丰富的口语交际资源没有根据单元口语交际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对习作提示、综合性学习这些与单元口语交际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语文活动,没有有机结合,做好铺垫,而是“各行其是”。如何让口语交际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出“孤掌难鸣”的境地,还得根据教材特点,在听、说、读,写的联系整合中找到突破口。
一、联系阅读教学,带动口语交际
综观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以阅读教学为本位。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自然也要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以阅读教学带动口语交际教学。这既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课标”精神与方向的体现。因此,联动单元中的阅读教学,就能把口语交际上得更有时效。
1.用足课前3分钟。
许多教师的课上有“课前3分钟交流”的优良传统,这正是口语交际的实践基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分课时、小步子的命题式口语交际训练。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会”,教师紧紧围绕口语交际主题,结合第八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的神话故事、自己熟悉的神话故事说起。笔者从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开始,安排了目标明确的训练要求:(1)读牛郎、织女、嫦娥、女娲、夸父的神话故事,分别说说他们的新故事;(2)讲讲自己熟悉的神话故事;(3)展开想象的翅膀,讲讲自己创编的神话故事。这样,学生有准备地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其他学生跟着一起倾听、评议、讨论,可使训练扎实高效。
2.结合阅读教学内容。
教材中每次口语交际安排的内容,都是在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借助单元主题的拓展与延伸进行的听话、说话的互动练习。在整个单元中,口语交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各篇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的学习,是围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个主题来编排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组织“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比赛。在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特别是围绕核心问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互动交流中体会近百年来所受的屈辱;再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紧紧抓住“斩钉截铁”“昂首挺胸”等词语研读课文,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深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课堂上激情昂扬的讨论交流既是口语交际的训练场,又为学生口语交际课的学习增强了表达的欲望。当然,在力求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储备、积累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也能为口语交际中更有理有据地表达做好充分的铺垫。
3.强化课后“交流讨论”。
课后练习题中多次出现“和同学讨论”“和同学交流”等互动性提示,教师完全可以参考这些提示,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如学习《翠鸟》,笔者就以课后习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主题读文交流讨论。当然,课堂的交流讨论有别于零星的提问应答,它是根据课后习题的交流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教师要在个体零星发言、群体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再让个体作全面述说,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有头有尾、全面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发言内容串联起来,并有头有尾、有理有据地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这样既完成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联动单元习作指导,整合说写资源
追溯作文的起源,不难发现口语交际就是作文的源头。人教版教材往往将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安排在一起,其中一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合而为一:先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然后进行习作训练,或者在写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先行的口语交际教学对随后进行的同一话题的习作训练,必然在内容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其中在口语交际中交流、应对的过程对习作的互评互改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是合在一起的。虽然目标定位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身边让你敬佩的一个人的品质,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单元习作的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很显然,口语交际正是单元习作的“前沿阵地”。教师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结合第七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的人物、自己身边的人物说起。如:读伽利略、罗丹等人物的故事,分别说说他们令自己敬佩的品质;讲讲自己熟悉的人令你敬佩的事;在倾听、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评议有没有讲清具体事例,有没有表现精神品质,有没有表达敬佩之情。主讲人有准备地“独白式”介绍,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评议的同学“对白式”地互相评述、交流,这是非常到位的口头语言分散实践;听讲人多次地听、评,也勾起了相应的内部语言活动,起到了重组优化的作用,相当于在进行习作的互评互改过程。再结合“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进行综合训练、评议,这样珠联璧合的训练 《如何落实教学内容的联系整合——以口语交际教学为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467.html
叶燕芬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每册教材中,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都是编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素养体系作出的一个科学、合理的编排,而且循序渐进地呈螺旋上升趋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教学内容在教材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板块,听、说、读、写之间紧密地联系着,是整个单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没有顾及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互相联动、循环上升的系统的整体教学链条,总是“孤立独行”。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等边缘课程,因缺少笔试的要求,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其实,教师对阅读教学中丰富的口语交际资源没有根据单元口语交际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对习作提示、综合性学习这些与单元口语交际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语文活动,没有有机结合,做好铺垫,而是“各行其是”。如何让口语交际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出“孤掌难鸣”的境地,还得根据教材特点,在听、说、读,写的联系整合中找到突破口。
一、联系阅读教学,带动口语交际
综观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以阅读教学为本位。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自然也要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以阅读教学带动口语交际教学。这既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课标”精神与方向的体现。因此,联动单元中的阅读教学,就能把口语交际上得更有时效。
1.用足课前3分钟。
许多教师的课上有“课前3分钟交流”的优良传统,这正是口语交际的实践基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分课时、小步子的命题式口语交际训练。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会”,教师紧紧围绕口语交际主题,结合第八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的神话故事、自己熟悉的神话故事说起。笔者从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开始,安排了目标明确的训练要求:(1)读牛郎、织女、嫦娥、女娲、夸父的神话故事,分别说说他们的新故事;(2)讲讲自己熟悉的神话故事;(3)展开想象的翅膀,讲讲自己创编的神话故事。这样,学生有准备地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其他学生跟着一起倾听、评议、讨论,可使训练扎实高效。
2.结合阅读教学内容。
教材中每次口语交际安排的内容,都是在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借助单元主题的拓展与延伸进行的听话、说话的互动练习。在整个单元中,口语交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各篇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的学习,是围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个主题来编排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组织“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比赛。在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特别是围绕核心问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互动交流中体会近百年来所受的屈辱;再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紧紧抓住“斩钉截铁”“昂首挺胸”等词语研读课文,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深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课堂上激情昂扬的讨论交流既是口语交际的训练场,又为学生口语交际课的学习增强了表达的欲望。当然,在力求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储备、积累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也能为口语交际中更有理有据地表达做好充分的铺垫。
3.强化课后“交流讨论”。
课后练习题中多次出现“和同学讨论”“和同学交流”等互动性提示,教师完全可以参考这些提示,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如学习《翠鸟》,笔者就以课后习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主题读文交流讨论。当然,课堂的交流讨论有别于零星的提问应答,它是根据课后习题的交流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教师要在个体零星发言、群体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再让个体作全面述说,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有头有尾、全面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发言内容串联起来,并有头有尾、有理有据地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这样既完成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联动单元习作指导,整合说写资源
追溯作文的起源,不难发现口语交际就是作文的源头。人教版教材往往将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安排在一起,其中一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合而为一:先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然后进行习作训练,或者在写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先行的口语交际教学对随后进行的同一话题的习作训练,必然在内容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其中在口语交际中交流、应对的过程对习作的互评互改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是合在一起的。虽然目标定位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身边让你敬佩的一个人的品质,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单元习作的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很显然,口语交际正是单元习作的“前沿阵地”。教师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结合第七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的人物、自己身边的人物说起。如:读伽利略、罗丹等人物的故事,分别说说他们令自己敬佩的品质;讲讲自己熟悉的人令你敬佩的事;在倾听、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评议有没有讲清具体事例,有没有表现精神品质,有没有表达敬佩之情。主讲人有准备地“独白式”介绍,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评议的同学“对白式”地互相评述、交流,这是非常到位的口头语言分散实践;听讲人多次地听、评,也勾起了相应的内部语言活动,起到了重组优化的作用,相当于在进行习作的互评互改过程。再结合“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进行综合训练、评议,这样珠联璧合的训练 《如何落实教学内容的联系整合——以口语交际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