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声带的早期保护
浅谈孩子声带的早期保护
何亚清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人的声音是通过喉部声带的闭合、颤动发生的,而这又依赖于喉部的肌肉、关节、神经共同协调,保证声带的正常运动,使声带能够完全闭合、颤动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发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张力;声带颤动幅度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因此只要在声门的运动、声带张力及声带的结构上出现任何异常都会引起声音嘶哑。人人都愿有一口好听的声音,而要拥有一口好听健康的声音,就要注意声带保护,而声带的保护应从孩子时期就要开始。本文从孩子发声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谈起。分析和阐述了孩子声带的早期保护。
关键词:孩子;声带;早期保护
平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情感,交流我们的思想,因此语言是我们日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形成我们语言的主要元素是声音。人的声音是通过喉部声带的闭合、颤动发生的,而这又依赖于喉部的肌肉、关节、神经共同协调,保证声带的正常运动,使声带能够完全闭合、颤动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发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张力;声带颤动幅度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因此只要在声门的运动、声带张力及声带的结构上出现任何异常都会引起声音嘶哑。
人人都愿有一口好听的声音,而要拥有一口好听健康的声音,就要注意声带保护,而声带的保护应从孩子时期就要开始。那么孩子发声器官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一、孩子发声器官的特点
孩子的声带及其他发声器官在9岁之前都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喉腔较成人狭窄,粘膜较嫩,软骨柔软,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喉保护性反射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婴幼儿声门短而窄,声带短小、柔弱而细薄、正在发育中所以不够坚韧,(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因此幼儿的声调较成人高而尖,且清脆明亮,所以我们往往会特别喜欢听稚嫩而又清脆、富有朝气的声音,给人以听觉上美的享受。但因声带的弹性纤维、喉部肌肉发育尚未完善,声带还比较娇嫩,对各种运动负荷耐受力较差,声门肌肉容易疲劳。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孩子发音时间过长,发声方法不正确,或者经常哭闹、大声喊叫,都会使孩子的声带受到伤害,容易使孩子的声带变厚,孩子唱歌的声音变得不再清脆、明亮,而是变得沙哑。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的声带。
二、孩子声带的早期保护
(一)正确对待婴幼儿的哭
胎儿降生后便会发出声音,第一次发出的是哭声,它伴随着婴儿生命的开始。做到早期保护嗓音,就要正确对待婴儿的哭。哭是婴儿的一种运动,也是一种需要的表达方式,所以不能不让婴儿哭。但也不能让婴儿长时间地哭。长时间哭或喊叫会造成声带的边缘变粗、变厚,致使嗓音沙哑。
(二)防止和纠正大声喊叫
有些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在吵闹时或者被欺负,总会发出尖锐的喊叫声和哭闹声,由于小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哭或扯着嗓子喊叫等,不注意保护则声带充血肿胀、变厚,就成了“哑嗓子”,发音时就会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
所以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除了正面教育,制止大声喧哗外,教师和父母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求轻气柔语,但大声呵责是不好的,有的教师和父母认为高声可以“震住”孩子,殊不知孩子受其影响,便也提高了嗓门,会模仿着去做。
(三)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声带保护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唱歌占的比重最大,除了教唱歌曲外,还有不少的音乐游戏和舞蹈是用唱歌来伴随活动的。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用自己的嗓音去唱,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只是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初级阶段,发声器官的长短、大小和活动能力与成年人不同,发出的音色、音量、共鸣与成年人不同。同时,幼儿声带短小,声道短,口腔内上颚、硬颚浅窄,喉肌调节声带活动的能力差。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幼儿的歌唱生理及心理特征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1.教给幼儿正确的发声方法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唱歌时,颈部青筋凸起,面部涨红,特别是在他们情绪高涨时,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喉部紧张、用力,发声方法不正确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唱法会使孩子的发声器官过分疲劳。时间久了,就会损伤他们的声带。这样喊出的歌声决不会优美、动听,更谈不上什么艺术表现力。所以,应当教给孩子们在唱歌时保持喉部自然、放松,防止和纠正大声喊叫的唱法,使唱出来的歌声优美、动听。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从聆听老师优美动听的歌唱和听唱好的小朋友的歌声中,学会用听觉去辨别歌唱音质的优劣,懂得什么是好听的歌声,什么是不好听的歌声。引导他们从老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歌唱中,去体会歌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这样,教给孩子们在学会鉴赏歌唱音质的优劣,提高歌唱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懂得爱护自己的声带。
2.适度的掌握幼儿唱歌的音量
幼儿歌曲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情绪的起伏变化不像成人歌曲那么丰富多彩,但它也有一定的情绪起伏变化,需要有恰当的表现手法。老师不应该像要求成人那样,去要求孩子要达到某种程度和效果,比如让“大声唱”“高兴的唱”时,幼儿并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只是强作欢笑,大声喊。这样不仅没有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反而破坏了他们稚嫩的喉咙。所以,幼儿唱歌中等音量为宜,这不仅有利于声带的保护,也便于运用音量、力度的变化去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有个伸缩回旋的余地。
3.适当掌握幼儿唱歌的时间
就儿童的心理特点而言,长时间的唱一首歌曲会使他们厌烦唱歌,打消孩子们今后唱歌的积极性。从生理角度讲,长时间的歌唱会使幼儿的声带变得疲劳,即使是成年人也做不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多数老师能够注意音乐课的内容、活动形式上的动静搭配,使孩子劳逸适度,但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或排练节目时,特别是急于完成任务时忽视这一点,致使孩子在长时间的歌唱中,因声带过分疲劳而损伤。尤其是那些积极性较高,唱的较好的孩子,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声带,因为孩子
《浅谈孩子声带的早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