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价值取向探源
(3)导致管理重心的错位
本应是学校主体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反而成为行政本位思想下被支配的次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术自由带来的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广大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逐渐习惯了被支配的角色,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执行学校管理决策时,行政意志与部门意志的居高临下使得高校学术中心的特点被忽略了,理应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专家和专家委员会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摆设。即使某些高校为了形式上实现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领域选拔普通教师参与其中,但是由于行政本位下产生的“教代会”等组织不能真正实现教授治校,大学管理重心因此错位。
二、对高等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诉求
在大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越来越得到学者的认同。作为与“人”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大学教学管理,理应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在整个管理中贯彻“人性化”的管理,将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为衡量大学教学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标尺,但事实并非如此。
1.大学教学管理人性化的重要性
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具有典型中国语义的学术词汇,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来源于企业管理,其本质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在信任和尊重人的基础上构建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谐、互信的关系,激发起被管理者积极的情感冲动和主人翁热情,从而共同实现管理目标。应该说,人性化应是大学教学管理的价值追求。
《说文解字》阐释了教育的内涵:“教,上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做善也。”教学作为教育实施的组织形式,从诞生之初起就肩负着大学“育人”这一核心任务,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而且更要培养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人。因此,应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到深切的人文关怀,侧重于精神追求的人性化管理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大学教学管理若失去了人性化的原则,培养完满人的诉求便失去了最关键的动力源泉。
2.大学教学管理人性化缺失的现实剖析
(1)教师教学没有自由
我国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无异于“流水线”和“工业化”模式下的机械管理。这些管理制度不仅拟定了明细的规则、框定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教材等,而且连课程教学的方法、手段乃至具体环节都加以限制。这些规定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而且把大学教学理解为一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过程,显然违背了学术自由的原则,也不符合大学的教学规律。
同时,为了保证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减少教学“事故”的出现,不少大学为“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制定了相关制度。诚然,这些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类制度中的某些条款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加以牢牢监管,严重侵犯了大学教师应享有的教学自由和权利,不仅异化了大学教学的内涵,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各高校为了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性,都对学分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在不少方面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度。例如,对选择修读课程和教师进行了限制,忽视或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一些大学依然坚持“刚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出发点不是服务学生,而是管制学生。具体表现在不合理淘汰学生、违反规定不授予学生学位和强制学生购买教材等方面。
“兼容并包”的特性要求大学理应成为学生在错误与失败中积极成长的天然教育场所,而且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从错误走向真理。但一些大学似乎忘记了这些责任,对待学习一度失败的学生和曾经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棍子打死”,不恰当地干涉了学生的成长。
大学教学的人性化特质要求知识的传授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应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和谐和平等的氛围中得以完成。然而,“学生至上”思想的缺失和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使学生被置于一种严肃死板的师生关系中,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僵化了教学模式,无法形成教学相长的积极氛围。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价值取向探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