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新课改需要新理念
教师论文:新课改需要新理念
董建军
阜阳市插花中学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其本质而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老师只是课堂的策划者和辅导者。
展示、博弈、提升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做,这种敢于放手,是建立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讨、去破解。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展示、探究、博弈、提升
在时下的中国教育界,有两个热点词汇时常出现在媒体和坊间,一是“素质教育”,二是“课改”。素质教育事关中国之未来,而课改又是关乎素质教育之成败。
中国应走素质教育之路,这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而具体怎么走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地去探索,毕竟素质教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彻素质教育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现有机制的改变,诸如:社会对人才评价机制的转变,高考选拔人才机制的调整,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机制的改变等等。任何一种机制改变,都是对传统模式的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操作起来十分不易,但是,历史的重任又促使我们必须直颜面对,努力去探索,当然,当我们历经艰辛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时,那种喜悦之情又是无以言表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政治教学课改方面自己取得的一点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亦是抛砖引玉吧。
我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课堂的载体是教案、笔记、作业和试卷。这种载体只能承载以讲、听为主的传统教学。在这套载体下,老师成了课堂的主宰,高高在上,滔滔不绝,也就是课堂成了教师挥洒激情的舞台,学生则成了观众,只能被动的听讲,被动地记忆,被动地理解。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课堂效能的低下;老师口干舌燥,却吃力不讨好。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的第一感觉是,教学方法有问题,为此,我对传统教法作了适当的调整:如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但效果依然不佳。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认识上有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没有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其本质而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者。(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学生要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只是课堂的策划者和辅导者。二、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因为在我的眼里,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求知的主体,课堂的主导权应掌握在老师的手中。而事实上,当代的学生能力还是很强的,视野还是很广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一适当的引导,其效果又是神奇的,因此,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基于这种认识我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作了大胆的改革。那就是突出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锻炼两个能力即“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实现三个目标即“快乐学习、学习快乐、全面发展”,五个环节即“展示”、“探究”、“博弈”、“提升”和“小结”。所谓“展示”是指导学案的展示。即把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以导学案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并牢记它们。可能有人认为,对高中的学生而言,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一方面这是高考的需要。时下的高考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题目是对基础知识考察,而有不少学生到高三了对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模糊不清的,这必然会影响其高考成绩,为此,我们要在学生刚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让他们明白那些内容是必须要掌握的;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嘛。当然老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搞清两个方面,一是课标,二是学情,这样老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每节课的导学案都是由自己编写,这样做好处多多: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教学目标中需要识记的知识点都囊括进去,另一方面自己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导学案要在课前(最好在上节课结束时)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预习、自学来完成,上课时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导学案,随机抽查几张作为展览,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这样做很有必要,这既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鼓励和肯定,又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由于这个环节的不少任务安排在课前,一般需要5分钟即可。当然如果使用多媒体的话,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让多媒体将导学案展示出来,学生可按导学案上的要求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所谓“探究”是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深挖,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体现。为此,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都编成一些思考题或辨析题,如我在给学生上“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个框题)时,我就把那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成以下问题:①、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我国人民是如何管理国家的?②、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是个什么关系?能否互相监督,为什么?③、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有何区别?并把这些问题平均分配给各小组,让他们在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来回答,其他小组当评委,可就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指正或补充;若有分歧,也可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就进入了“博弈”环节,博弈就是辩论,通过博弈,让大家共同参与、争论,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尤其难得的是这种博弈,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两个环节的时间一般安排在25分钟左右。当然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既要驾驭全局,避免课堂失控,又要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以便对每个问题作点评;点评既有对知识的纠错、补充和归纳,也有方法方面的指导。由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老师的点评很重要,但点评时也要注意分寸,既要把存在的问题讲清楚,又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有,老师在点评时也可因势利导对教材知识做一拓展,就拿本课而言,老师在谈及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时,可联系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以开拓学生的视界。所谓“提升”指的是训练提升,每堂课都要准备一些题目让学生练。我们这里的学 《教师论文:新课改需要新理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567.html
董建军
阜阳市插花中学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其本质而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老师只是课堂的策划者和辅导者。
展示、博弈、提升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做,这种敢于放手,是建立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讨、去破解。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展示、探究、博弈、提升
在时下的中国教育界,有两个热点词汇时常出现在媒体和坊间,一是“素质教育”,二是“课改”。素质教育事关中国之未来,而课改又是关乎素质教育之成败。
中国应走素质教育之路,这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而具体怎么走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地去探索,毕竟素质教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彻素质教育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现有机制的改变,诸如:社会对人才评价机制的转变,高考选拔人才机制的调整,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机制的改变等等。任何一种机制改变,都是对传统模式的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操作起来十分不易,但是,历史的重任又促使我们必须直颜面对,努力去探索,当然,当我们历经艰辛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时,那种喜悦之情又是无以言表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政治教学课改方面自己取得的一点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亦是抛砖引玉吧。
我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课堂的载体是教案、笔记、作业和试卷。这种载体只能承载以讲、听为主的传统教学。在这套载体下,老师成了课堂的主宰,高高在上,滔滔不绝,也就是课堂成了教师挥洒激情的舞台,学生则成了观众,只能被动的听讲,被动地记忆,被动地理解。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课堂效能的低下;老师口干舌燥,却吃力不讨好。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的第一感觉是,教学方法有问题,为此,我对传统教法作了适当的调整:如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但效果依然不佳。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认识上有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没有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其本质而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者。(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学生要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只是课堂的策划者和辅导者。二、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因为在我的眼里,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求知的主体,课堂的主导权应掌握在老师的手中。而事实上,当代的学生能力还是很强的,视野还是很广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一适当的引导,其效果又是神奇的,因此,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基于这种认识我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作了大胆的改革。那就是突出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锻炼两个能力即“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实现三个目标即“快乐学习、学习快乐、全面发展”,五个环节即“展示”、“探究”、“博弈”、“提升”和“小结”。所谓“展示”是指导学案的展示。即把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以导学案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并牢记它们。可能有人认为,对高中的学生而言,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一方面这是高考的需要。时下的高考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题目是对基础知识考察,而有不少学生到高三了对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模糊不清的,这必然会影响其高考成绩,为此,我们要在学生刚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让他们明白那些内容是必须要掌握的;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嘛。当然老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搞清两个方面,一是课标,二是学情,这样老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每节课的导学案都是由自己编写,这样做好处多多: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教学目标中需要识记的知识点都囊括进去,另一方面自己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导学案要在课前(最好在上节课结束时)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预习、自学来完成,上课时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导学案,随机抽查几张作为展览,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这样做很有必要,这既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鼓励和肯定,又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由于这个环节的不少任务安排在课前,一般需要5分钟即可。当然如果使用多媒体的话,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让多媒体将导学案展示出来,学生可按导学案上的要求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所谓“探究”是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深挖,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体现。为此,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都编成一些思考题或辨析题,如我在给学生上“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个框题)时,我就把那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成以下问题:①、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我国人民是如何管理国家的?②、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是个什么关系?能否互相监督,为什么?③、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有何区别?并把这些问题平均分配给各小组,让他们在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来回答,其他小组当评委,可就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指正或补充;若有分歧,也可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就进入了“博弈”环节,博弈就是辩论,通过博弈,让大家共同参与、争论,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尤其难得的是这种博弈,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两个环节的时间一般安排在25分钟左右。当然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既要驾驭全局,避免课堂失控,又要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以便对每个问题作点评;点评既有对知识的纠错、补充和归纳,也有方法方面的指导。由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老师的点评很重要,但点评时也要注意分寸,既要把存在的问题讲清楚,又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有,老师在点评时也可因势利导对教材知识做一拓展,就拿本课而言,老师在谈及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时,可联系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以开拓学生的视界。所谓“提升”指的是训练提升,每堂课都要准备一些题目让学生练。我们这里的学 《教师论文:新课改需要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