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是农村教育的新的内涵。

  2.拓展农村教育功能,引领农村社区文化

  随着近年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被城市“抽走”,农村社区和农村文化的“空心化”正困扰着衰败的农村。在此形势下的农村教育应承担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及农村文化重建的历史使命,农村教育的根本是文化培育。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中小学不能与城市一样作为单一的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必须重新审视农村中小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应作为主体被关注,而不应将其以城市为模板进行改造。

  一是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拓展农村中小学、教学点的功能,将其建设成为乡村文化传播中心、资料信息中心、文娱活动中心、扫盲教育中心等多功能合一的农民学习、服务、休闲中心,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农村文化社区的核心,使所有村民都能接受文化熏陶,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把城市化教育思想和理念与农村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升农村学校的文化品格。注重农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借鉴城市教育资源,农村学校依托自身特有的教育资源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优势,形成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农村教育特色,走特色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切实提升农村教育的价值与内驱力。

  三是一个县、一个乡的普教、职教、成教要“三教”统筹,“三教”结合,在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经费等方面统筹安排,以提高区域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农村培养合格人才和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

  3.突出课程教材的农村地域性

  农村学校教材和课程的城市化,必然会造成教育和生活的疏离。不同地域教育的本质差异是其文化性使然。农村教育内容选择的地域性实质是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以及教育与生活智慧的融合。因此,农村教育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广袤性和文化的传承性,教学内容既要有基础性、统一性的科学标准,又要有地区的差异性和特色标准,做到统一性和乡土性相结合。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应一地一貌、一乡一俗,编写适合省情、县情、乡情,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物产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的乡土教材,并且有效运用农村现有优势资源,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需要。另外,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扩大信息量和科技含量,促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4.培养本土型与全能型的农村教师

  教师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真正建立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从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出发,吸引和留住一批胜任的和优秀的农村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师编制制度,亟须出台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政策;创造条件,着力培养“本土型”、“全能型”的骨干教师;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不仅要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提升其专业化水平,而且还要培养教师的农村生活经验和投身农村教育的使命感。在地方高水平省属师范大学试点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扎根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 《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58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