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论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姚娟娟,高 雪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湖北随州 441300)
摘要:从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意义出发,对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对策
一、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高校师生关系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可以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如父子”、“严师出高徒”等,这种关系确有其积极的一面,影响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的进步,这种等级观念鲜明的师生关系的消极一面也逐步暴露。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信息浪潮的巨大冲击和民主观念的强烈抨击,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濒临解体,师生关系的重建已迫在眉睫。2008年1月4日晚,在中国政法大学发生的“杨帆门”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关注。该事件看似个案,实际上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不被注意的问题,即师生关系的改革问题。概括来讲,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高校师生关系的疏远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有一个较为普遍现象就是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学生不愿让老师管,老师也懒得管学生,最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不存在关系”,因为这样的师生关系很少发生冲突。致使高校师生关系疏远的情况有三种:一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封闭关系。(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有些教师常体现出一种“唯我性”,把师生关系简单化为控制与被控制的主客体关系,其实质是一种不平等的教学关系。这种关系很难赢得学生的欢迎,因为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已逐步形成,他们渴望自由和平等,而不是约束和控制。二是知识传授的单一线性关系。有些教师忽视了大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主体性作用,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没有包括学生认知能力发挥和思想品德升华的教学,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是一种单赢式的教学活动。大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而这种知识传授的单一线性关系很难从内心深处、知、情、意、行方面触动学生的灵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无法赢得学生的青睐。三是忽视学生成长的临界点。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学习、恋爱、就业等问题的多重困扰,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宽容、疏导和指引,而许多大学教师却对此漠不关心,自然也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是师生关系的“市场化”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产业化的“邪风”也一度盛行,几乎使“教育成为赚钱的机器”。一方面,学生们觉得自己是花钱换取知识的“上帝”,可以向学校和教师提出各种服务和要求,或者只要能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就行;另一方面,教师也觉得只管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没有意见就行。这使得教与学像“市场交易”一样。这种交易性质的思想使得原有的师生关系日渐冷漠。与此同时,许多大学教师整天忙于在不同校区之间“奔波”(在不同校区上课)或到校外“走穴”,导师变成了“老板”;许多学生买毕业论文,雇“枪手”考试等等。这些不正之风玷污了圣洁的知识殿堂,使得教师不像教师,学生不像学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的不健全、法律的不完善、道德的缺位和失范;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师生关系和教师伦理的关注不够;究其具体原因在于,对教师的教育不到位,特别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够。
三、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念。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应该是:教师具有尊重、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人,应该敬重教师,独立思索,在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在高校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及独特的个性,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消除学生的思想压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在交流中进发思想的火花,在争论中产生创新的萌芽,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能使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思想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因此,教学一线的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纠正教育思想的偏差,改进教学中的不当行为。
(二)扩大交往时空,增加交往频度。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和途径。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交往,首先,教师要增强交往意识,提高交往的主动性,尽可能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间,丰富交往形式或内容。虽然,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客观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如果能借用互联网,同样也可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博客、电子邮箱、QQ号码和电话号码告诉学生,或者学生也可以建立班级QQ群请教师加入。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的封闭,实现师生间的更好交流,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关系加强。其次,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打破一讲到底、满堂灌的作法,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强师生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第三,为了弥补课堂中的有限交往,教师还要走出书斋,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三)热爱、关心和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方式。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首先,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一切措施应当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
《论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