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读书需求享受快乐阅读
内化读书需求享受快乐阅读
丁庆生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4312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很多家长认为学好书本就行,看课外书对升学考试没有多大用处,不赞成孩子多读书。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是4-9岁。小学阶段正处在这一关键时期内。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对儿童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适当地加以刺激,就可更大程度地开发出语言的潜能。然而,孩子在学校主要学习课本知识,回到家中除完成作业外,大部分时间留在电视机前,迷恋于动画片,沉迷于娱乐片,很少去翻阅书籍。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具有阶梯性和延续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是学生理解与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素质,而且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应当从读书评价入手,吸引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广泛自由阅读,“内化读书需求.享受快乐阅读”,通过开展专题活动、评选活动,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积淀身心素质的首要选择。
1 激发识字欲望,培养读书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特别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重要,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在阅读实践中我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大量识字有助于快速阅读。而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习汉字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养成主动学习生字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早进行阅读。
1.1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地熏陶着学生。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警示名言,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校牌,都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极好资源。(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对刚入学的学生,我们都要带领他们一边徜徉于优美的校园,一边认读相应的汉字或语句:“一年级组”“请别吵,小草在睡觉。”“学校是我家,整洁靠大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显示自己的识字本领,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校园,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认识同学姓名,引发识字兴趣。一年级教师把新生的名字、原来就读的幼儿园名字用规范的汉字打印出来作为名片,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再把每个学生名字粘贴在课桌左角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利用学生愿意收发作业的心理,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收到了实效。
1.2 设计来源于生活的作业,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引导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自觉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等。
在动手操作中识字。
①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②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同学生日,让学生制作生日卡片。不认识的字请教家长、老师和同学,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③创办“快乐阅读积累”小报,让孩子把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分门别类记录下来,例如水果、动物、植物、家具等等,有兴趣的孩子还可配以插图,这样将枯燥无味的汉字与生动形象的插图结合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为更快更好地阅读打下基础。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要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
2 构建阅读网络,内化读书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很重视课外读物的选择:不使一本坏书落到孩子手中,使孩子们在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那些饶有兴味的作品中阅读。为此构建了教师.学生.家长阅读网络,在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指导学生精心选择图书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
2.1 与各学科教师携手搭建学生阅读平台。
精心选择图书,成立班级图书角。将班级图书角分四大版块:一是童话故事;二是诗歌寓言;三是神话故事;四是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图书角书主要来源于教师精心选择学生自带读物,学校图书室推荐篇目。每周读书日对学生按版块开放,其他任课老师也充分利用图书角,在学生写完课堂作业之余,把阅读作为一种奖励,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同学可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学生们由此作为激励,在写作业的时候可以专心认真写好,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许多课文是童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相关的书介绍给学生。例如:学了《狐假虎威》读读《成语故事》;学习了《数星星的孩子》读读《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了《恐龙的灭绝》读读《恐龙大世界》;学习了《丑小鸭》读读《安徒生童话集》等等及时地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激起阅读兴趣,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利用读书日课外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无论是阅读流畅还是结结巴巴的,只要他有兴趣,就行。
学科教师适时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经常听到任课老师这样感慨:“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好,考试做题,连题意都读不明白!”为了使孩子更好的发展,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刻意与其他任课教师达成共识,共同携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数学老师在教《海底世界》时,孩子们对海洋生物有了很大的兴趣,在结算结束之后,他们还是不停地追问这些罕见的海洋生物的名字,数学老师利用这一信息,顺势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海洋版》,此时,学生把能尽快读到这本书当成了一种想马上实现的愿望,一种最乐意去做的最开心的事。使学生爱上阅读,老师没有着力去推荐,没有刻意去渲染,而是从文本内容的延伸出发,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结果,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再如美术老师让学生画一画《大树的故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画出故事,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则童话《大树的故事》,学生受到启发,一则则美妙的故事的图画就诞生在学生五彩的画笔之下,不但画一画,还要说一说,让学生把话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又创造了更多的好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故事画画,读画结合饶有兴致。
2.2 教师家长共同打造学生广阔阅读天地。 《内化读书需求享受快乐阅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708.html
丁庆生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4312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很多家长认为学好书本就行,看课外书对升学考试没有多大用处,不赞成孩子多读书。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是4-9岁。小学阶段正处在这一关键时期内。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对儿童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适当地加以刺激,就可更大程度地开发出语言的潜能。然而,孩子在学校主要学习课本知识,回到家中除完成作业外,大部分时间留在电视机前,迷恋于动画片,沉迷于娱乐片,很少去翻阅书籍。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具有阶梯性和延续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是学生理解与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素质,而且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应当从读书评价入手,吸引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广泛自由阅读,“内化读书需求.享受快乐阅读”,通过开展专题活动、评选活动,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积淀身心素质的首要选择。
1 激发识字欲望,培养读书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特别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重要,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在阅读实践中我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大量识字有助于快速阅读。而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习汉字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养成主动学习生字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早进行阅读。
1.1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地熏陶着学生。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警示名言,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校牌,都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极好资源。(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对刚入学的学生,我们都要带领他们一边徜徉于优美的校园,一边认读相应的汉字或语句:“一年级组”“请别吵,小草在睡觉。”“学校是我家,整洁靠大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显示自己的识字本领,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校园,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认识同学姓名,引发识字兴趣。一年级教师把新生的名字、原来就读的幼儿园名字用规范的汉字打印出来作为名片,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再把每个学生名字粘贴在课桌左角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利用学生愿意收发作业的心理,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收到了实效。
1.2 设计来源于生活的作业,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引导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自觉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等。
在动手操作中识字。
①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②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同学生日,让学生制作生日卡片。不认识的字请教家长、老师和同学,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③创办“快乐阅读积累”小报,让孩子把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分门别类记录下来,例如水果、动物、植物、家具等等,有兴趣的孩子还可配以插图,这样将枯燥无味的汉字与生动形象的插图结合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为更快更好地阅读打下基础。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要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
2 构建阅读网络,内化读书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很重视课外读物的选择:不使一本坏书落到孩子手中,使孩子们在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那些饶有兴味的作品中阅读。为此构建了教师.学生.家长阅读网络,在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指导学生精心选择图书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
2.1 与各学科教师携手搭建学生阅读平台。
精心选择图书,成立班级图书角。将班级图书角分四大版块:一是童话故事;二是诗歌寓言;三是神话故事;四是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图书角书主要来源于教师精心选择学生自带读物,学校图书室推荐篇目。每周读书日对学生按版块开放,其他任课老师也充分利用图书角,在学生写完课堂作业之余,把阅读作为一种奖励,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同学可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学生们由此作为激励,在写作业的时候可以专心认真写好,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许多课文是童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相关的书介绍给学生。例如:学了《狐假虎威》读读《成语故事》;学习了《数星星的孩子》读读《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了《恐龙的灭绝》读读《恐龙大世界》;学习了《丑小鸭》读读《安徒生童话集》等等及时地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激起阅读兴趣,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利用读书日课外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无论是阅读流畅还是结结巴巴的,只要他有兴趣,就行。
学科教师适时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经常听到任课老师这样感慨:“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好,考试做题,连题意都读不明白!”为了使孩子更好的发展,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刻意与其他任课教师达成共识,共同携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数学老师在教《海底世界》时,孩子们对海洋生物有了很大的兴趣,在结算结束之后,他们还是不停地追问这些罕见的海洋生物的名字,数学老师利用这一信息,顺势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海洋版》,此时,学生把能尽快读到这本书当成了一种想马上实现的愿望,一种最乐意去做的最开心的事。使学生爱上阅读,老师没有着力去推荐,没有刻意去渲染,而是从文本内容的延伸出发,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结果,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再如美术老师让学生画一画《大树的故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画出故事,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则童话《大树的故事》,学生受到启发,一则则美妙的故事的图画就诞生在学生五彩的画笔之下,不但画一画,还要说一说,让学生把话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又创造了更多的好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故事画画,读画结合饶有兴致。
2.2 教师家长共同打造学生广阔阅读天地。 《内化读书需求享受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