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的新发现
小学作文的新发现
把作文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让作文的成长与人体的生长珠联璧合。
——题记
王光中
一、尴尬的局面
为什么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难写作文?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教师怕教作文,甚至不会教作文?
正如原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高惠莹教授所指出:不可否认,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还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
它的症结何在?
我斗胆地质疑:完善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尚未完全被发现!小学作文的真谛亦未被深刻地领悟到!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牙牙学语至入学前客观存在的并已形成一定基础的观察、听说能力被漠视了。古人早就提倡启蒙作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而我们现在的小学初始时期必须进行的记叙文科学训练被淡化了,甚至被抹杀了!因此,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失去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现在还是如此:这条暗胡同已摸索了大半个世纪,至今并没有亮色。
这种局面,岂不尴尬!
二、生命的启示
世间万物的生长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规律。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整体性特征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
人体的生长也离不开这个自然规律和基本特征。
受精卵的第二周到第八周。胚胎已建立了各器官的原基,已初具人形。据说五个月的胎儿就有思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过程。
经过共约280天的孕育成长,一朝分娩,就出生了完整的婴儿。
可见人体的诞生绝对不是分别生出四肢、腹腔、胸腔、最后再生出头部等,然后像机器一样,由这些部分作为零件组合成婴儿的。
人类学作文也不例外,既要符合整体性的基本特征,又要依照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原理。小学甫一开始记叙文训练就要不失时机。这个训练就要如同“胎儿”一样,是完整的,而不是脱离生活的口号式造句。
那么,记叙文的“胎儿”指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孕育而成的?它又如何逐步发展为完善的整篇记叙文呢?
“胎儿期”的记叙文如同胎儿一样是幼小的,但是,它有着记叙文的灵魂,也就是符合观察生活,从内容人手的基本原则。又具有“胎儿”的形象,即具有“四要素”形式,紧密地与记叙文产生内在关系。遵循从低到高、由简入繁、由俗到雅的记叙文发展规律。这与人体生长规律是相吻合的,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人体生长与学作文的流程图”看出它们相似的地方:
母体的结婚、怀孕开始,就形成这样的生长程序:孕育胎儿一诞生婴儿一长为幼儿一长为儿童-+长为少年……
作文从学龄前的观察、口语自发训练、学好汉语拼音之后,就形成了这样的发展程序:
孕育短文一诞生短文一扩展短文一篇的形成一篇的优化……
从以上两个不同的事物发展程序,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第一,都是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第二,都在不知不觉中长高长大,潜移默化。
第三,都要哺育呵护,吸收营养,健康成长。
假设,人体在某一时期缺乏必要的哺育,就无法健康顺利地生长,严重者夭折。同样道理,在学作文中,如果某一时期缺乏必要的训练,习作就会遇到困难,就难以自然地发展而写出优秀的整篇记叙文。
上面所述,一年级淡化了记叙文的训练,就如同胎儿、婴儿缺乏必要的科学哺育,又怎能健康地成长呢?
我在人体生长学和系统理论的启示下,联系小学生学作文的认知特点,探究小学生作文的真谛,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逐步总结出一套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作文教学序列。
序列的特点在于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自然和谐地从低到高、从简入繁、由俗到雅前行于作文之旅程。
这个旅程,正如人体生长一样,天天都在长大长高,但天天都难以看到他的明显变化。这个序列有着坚实的基础,既没有人为的鸿沟,也没有客观的障碍。小学生作文就是在这种自然的氛围中得到成长。
三、成功的尝试
2005年9月,本人的孙子上了小学,客观的环境,让我有机遇一对一地展开了爷孙俩的尝试。
我把孙子在小学学作文整个过程,科学地重组为“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少年期”五个发展时期。
各个时期有大概的时限,训练任务和具体的要求,犹如一个人成长在不同年龄,需要不同营养的哺育一样。
“胎儿期”:从一年期上学期学好汉语拼音后,至寒假,约4个月。训练任务是“孕育短文”,做到会写具有“四要素”的“短文”,长短不拘,结构是简易式(基本是一句)。内容必须是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行、所思的。这一点也是各时期重要的基本要求。
“婴儿期”:从一年级下学期到暑假,约半年。训练任务是“诞生短文”,会写简单的记叙文,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构是句群式。
“幼儿期”:整个二年级共一年。训练任务是“扩展短文”,能做到重点部分比较详细写。结构是三段式,并能写多个自然段。
“儿童期”:三年级上学期至四年级寒假,共一年半。训练任务是会写完整的习作,自由习作,自主拟题,基本做到习作有中心。多段式结构,层次比较分明。
“少年期”:四年级下学期至小学毕业,共两年半。训练任务是“篇的优化”,也就是把“白开水”似的习作,给它下佐料,让它成为色、香、味俱全的“高汤”式习作。要突出语言、选材和描述三个方面的优化训练。语言力求简洁生动,选材力求新颖特色,描述力求具体形象。在阅读中寻求优化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让习作有较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文采。
各个时期在“指导与评析”中,对作文的基本技能:观察、选材、立意、语言、结构、条理、层次等要求作了从低到高的浅显易懂的阐述。这实际上把各时期序列具体要求内容都寓于“指导与评析”之中。而各时期孙子的“习作展示”就是记叙文序列的具体写照。
在各个时期指导力度上,我是侧重于“胎儿期”与“婴儿期”,关注孙子的生活,启发他观察选材。同时,十分重视他的语言规范,发现病句及时纠正,让他知其然并知所以然。
到了“幼儿期”之后,我的指导就少了,基本上都是让孙子自由作文,自主命题,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整整跟踪六年,整整尝试六年,现在总算有了结果,成功与否,自有实践的检验。我欣慰地看到:
一年级孙子就会写出短小的记叙文,有的篇幅还不短。
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孙子充满童趣的习作不断涌现。
四年级上期写完整的记叙文,孙子已经得心应手。
高年级孙子习作的成熟与精彩,达到试验目标。
孙子写得情真意切,充满无限的童真!他写得那么快乐,没有痛苦的负担。
三年级上期有一天,我偶尔翻开他的作文本,发现他的《笑死我了》《“呕吐课”》等习作,让我十分惊喜:我意识到生命学对作文启示所拟就的试验方案是可取的一当时我情不自禁地萌发一个念头:何不把我的试验方案与孙子习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写出一个试验报告(实际上是六年指导纪实)。于是我笔耕了近三年写就了《我教孙子学作文》一书。
当孙子迈进中学校同的时刻,《我教孙子学作文》的六年指导纪实出版了!回眸六年的历程,我感谢孙子为“纪实”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感谢世界给r他五彩缤纷的习作材料!没有坚如奠基石的“准简文”,就没有完善整篇的记叙文,也没有“纪实”。 《小学作文的新发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917.html
把作文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让作文的成长与人体的生长珠联璧合。
——题记
王光中
一、尴尬的局面
为什么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难写作文?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教师怕教作文,甚至不会教作文?
正如原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高惠莹教授所指出:不可否认,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还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
它的症结何在?
我斗胆地质疑:完善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尚未完全被发现!小学作文的真谛亦未被深刻地领悟到!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牙牙学语至入学前客观存在的并已形成一定基础的观察、听说能力被漠视了。古人早就提倡启蒙作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而我们现在的小学初始时期必须进行的记叙文科学训练被淡化了,甚至被抹杀了!因此,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失去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现在还是如此:这条暗胡同已摸索了大半个世纪,至今并没有亮色。
这种局面,岂不尴尬!
二、生命的启示
世间万物的生长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规律。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整体性特征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
人体的生长也离不开这个自然规律和基本特征。
受精卵的第二周到第八周。胚胎已建立了各器官的原基,已初具人形。据说五个月的胎儿就有思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过程。
经过共约280天的孕育成长,一朝分娩,就出生了完整的婴儿。
可见人体的诞生绝对不是分别生出四肢、腹腔、胸腔、最后再生出头部等,然后像机器一样,由这些部分作为零件组合成婴儿的。
人类学作文也不例外,既要符合整体性的基本特征,又要依照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原理。小学甫一开始记叙文训练就要不失时机。这个训练就要如同“胎儿”一样,是完整的,而不是脱离生活的口号式造句。
那么,记叙文的“胎儿”指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孕育而成的?它又如何逐步发展为完善的整篇记叙文呢?
“胎儿期”的记叙文如同胎儿一样是幼小的,但是,它有着记叙文的灵魂,也就是符合观察生活,从内容人手的基本原则。又具有“胎儿”的形象,即具有“四要素”形式,紧密地与记叙文产生内在关系。遵循从低到高、由简入繁、由俗到雅的记叙文发展规律。这与人体生长规律是相吻合的,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人体生长与学作文的流程图”看出它们相似的地方:
母体的结婚、怀孕开始,就形成这样的生长程序:孕育胎儿一诞生婴儿一长为幼儿一长为儿童-+长为少年……
作文从学龄前的观察、口语自发训练、学好汉语拼音之后,就形成了这样的发展程序:
孕育短文一诞生短文一扩展短文一篇的形成一篇的优化……
从以上两个不同的事物发展程序,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第一,都是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第二,都在不知不觉中长高长大,潜移默化。
第三,都要哺育呵护,吸收营养,健康成长。
假设,人体在某一时期缺乏必要的哺育,就无法健康顺利地生长,严重者夭折。同样道理,在学作文中,如果某一时期缺乏必要的训练,习作就会遇到困难,就难以自然地发展而写出优秀的整篇记叙文。
上面所述,一年级淡化了记叙文的训练,就如同胎儿、婴儿缺乏必要的科学哺育,又怎能健康地成长呢?
我在人体生长学和系统理论的启示下,联系小学生学作文的认知特点,探究小学生作文的真谛,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逐步总结出一套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作文教学序列。
序列的特点在于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自然和谐地从低到高、从简入繁、由俗到雅前行于作文之旅程。
这个旅程,正如人体生长一样,天天都在长大长高,但天天都难以看到他的明显变化。这个序列有着坚实的基础,既没有人为的鸿沟,也没有客观的障碍。小学生作文就是在这种自然的氛围中得到成长。
三、成功的尝试
2005年9月,本人的孙子上了小学,客观的环境,让我有机遇一对一地展开了爷孙俩的尝试。
我把孙子在小学学作文整个过程,科学地重组为“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少年期”五个发展时期。
各个时期有大概的时限,训练任务和具体的要求,犹如一个人成长在不同年龄,需要不同营养的哺育一样。
“胎儿期”:从一年期上学期学好汉语拼音后,至寒假,约4个月。训练任务是“孕育短文”,做到会写具有“四要素”的“短文”,长短不拘,结构是简易式(基本是一句)。内容必须是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行、所思的。这一点也是各时期重要的基本要求。
“婴儿期”:从一年级下学期到暑假,约半年。训练任务是“诞生短文”,会写简单的记叙文,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构是句群式。
“幼儿期”:整个二年级共一年。训练任务是“扩展短文”,能做到重点部分比较详细写。结构是三段式,并能写多个自然段。
“儿童期”:三年级上学期至四年级寒假,共一年半。训练任务是会写完整的习作,自由习作,自主拟题,基本做到习作有中心。多段式结构,层次比较分明。
“少年期”:四年级下学期至小学毕业,共两年半。训练任务是“篇的优化”,也就是把“白开水”似的习作,给它下佐料,让它成为色、香、味俱全的“高汤”式习作。要突出语言、选材和描述三个方面的优化训练。语言力求简洁生动,选材力求新颖特色,描述力求具体形象。在阅读中寻求优化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让习作有较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文采。
各个时期在“指导与评析”中,对作文的基本技能:观察、选材、立意、语言、结构、条理、层次等要求作了从低到高的浅显易懂的阐述。这实际上把各时期序列具体要求内容都寓于“指导与评析”之中。而各时期孙子的“习作展示”就是记叙文序列的具体写照。
在各个时期指导力度上,我是侧重于“胎儿期”与“婴儿期”,关注孙子的生活,启发他观察选材。同时,十分重视他的语言规范,发现病句及时纠正,让他知其然并知所以然。
到了“幼儿期”之后,我的指导就少了,基本上都是让孙子自由作文,自主命题,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整整跟踪六年,整整尝试六年,现在总算有了结果,成功与否,自有实践的检验。我欣慰地看到:
一年级孙子就会写出短小的记叙文,有的篇幅还不短。
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孙子充满童趣的习作不断涌现。
四年级上期写完整的记叙文,孙子已经得心应手。
高年级孙子习作的成熟与精彩,达到试验目标。
孙子写得情真意切,充满无限的童真!他写得那么快乐,没有痛苦的负担。
三年级上期有一天,我偶尔翻开他的作文本,发现他的《笑死我了》《“呕吐课”》等习作,让我十分惊喜:我意识到生命学对作文启示所拟就的试验方案是可取的一当时我情不自禁地萌发一个念头:何不把我的试验方案与孙子习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写出一个试验报告(实际上是六年指导纪实)。于是我笔耕了近三年写就了《我教孙子学作文》一书。
当孙子迈进中学校同的时刻,《我教孙子学作文》的六年指导纪实出版了!回眸六年的历程,我感谢孙子为“纪实”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感谢世界给r他五彩缤纷的习作材料!没有坚如奠基石的“准简文”,就没有完善整篇的记叙文,也没有“纪实”。 《小学作文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