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好懂有用 建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
持了前后一致。导读部分内容是:“学习本组课文,要认真阅读、思考,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在讨论交流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表述语言也容易明白。但如果细致推敲一下,还是有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不足之处:某些用语教训的口吻重了,显得居高临下,少了亲切与平等。“……要有……,就是……要有……”“……因为是……就是……”“要做到……,应该……”,换成交流式的口吻,会更利于学生接受并记忆:“你真的阅读了,就会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些看法和想法,从你的思考、感悟中得来,是属于你自己的见解。”“你想要有自己的阅读见解,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的方法……”
还有,即使采用通俗的日常用语,但在介绍学科知识的时候,也要注意其科学性。“见解,理解、感受,看法、想法,思考、感悟”这七个词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指向课文阅读的哪个方面,是不是要斟酌一番?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运用过多过细微,也许会令小学五年级的儿童迷乱难辨。
3.有用——既直接为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服务,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
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定性,其中也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涌动。
可从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来考虑。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理应为其他所有学习类型提供支撑,为后者扫除学习过程中言语形式的障碍,让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直指言语内容——使焦点意识集中于言语内容,而不是关注言语形式,以致阻碍或迟滞对内容(意)的理解与把握。
中小学很早就不乏这样的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他们引入数学或政治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怎么理解这些课程内容提供语文学科方面的帮助。只可惜在通行的语文教材中,没有专门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针对各门类学习里语言运用的特点,适量引入数学或政治之类的内容,引导学生轻松越过言语形式层精准进入言语内容层,即进行其他课程的内容学习,属语文教育分内之事。
日常生活方面,满足学生日常交往的需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是不是首先要考虑呢?了解日常必备的听说读写技能,是设置教学内容前提条件之一。很早以前,语文课本里有日常应用文的教学,比如借条领条等等,后来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失误。
时代迅猛发展,语言使用的方式与水平也有变化。虽然传统的自然语言符号的学习是基础,但现今,我们不能漠视传统自然语言和现代传媒的整合,重视从媒介语言中提炼出传统自然语言符号的运用知识,并将此选入语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有用”。
对社会发展而言,“有用”就意味着规范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利文化薪火相传,令学生明白语言的个性化运用是在规范纯洁的前提下。比如现在“哥”就和很多词搭配使用,小马哥、犀利哥、烧饼哥、大衣哥……,但不能把“爆头”这么血腥的行为与代表亲切爱心的“哥”搭配在一起。我们语文教学的“有用”,要让学生尊重具有优良传统的语文使用方式。
强调一下教学活动层面选文系统的“有用”。通常观点是文质兼美。但依照王荣生先生的划分,选文有定篇、例文、样本与用件四类,所以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实现选文所属类型的功能,才是“有用”。
精要,指向知识内容本身;好懂,关注儿童认知的特性;有用,兼顾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这六个字,也暗合了教育史上的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股教育思想,并且做了一个融合式考量,即语文教学内容的建构必须同时考虑“知识、儿童与社会”这三个维度,寻求三者的结合,不倒向单一的某个方面。因此,“精要、好懂、有用”作为建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具有非常强大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意义,不可小觑。
(马豫星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330032 《精要好懂有用 建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964.html
不足之处:某些用语教训的口吻重了,显得居高临下,少了亲切与平等。“……要有……,就是……要有……”“……因为是……就是……”“要做到……,应该……”,换成交流式的口吻,会更利于学生接受并记忆:“你真的阅读了,就会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些看法和想法,从你的思考、感悟中得来,是属于你自己的见解。”“你想要有自己的阅读见解,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的方法……”
还有,即使采用通俗的日常用语,但在介绍学科知识的时候,也要注意其科学性。“见解,理解、感受,看法、想法,思考、感悟”这七个词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指向课文阅读的哪个方面,是不是要斟酌一番?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运用过多过细微,也许会令小学五年级的儿童迷乱难辨。
3.有用——既直接为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服务,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
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定性,其中也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涌动。
可从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来考虑。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理应为其他所有学习类型提供支撑,为后者扫除学习过程中言语形式的障碍,让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直指言语内容——使焦点意识集中于言语内容,而不是关注言语形式,以致阻碍或迟滞对内容(意)的理解与把握。
中小学很早就不乏这样的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他们引入数学或政治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怎么理解这些课程内容提供语文学科方面的帮助。只可惜在通行的语文教材中,没有专门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针对各门类学习里语言运用的特点,适量引入数学或政治之类的内容,引导学生轻松越过言语形式层精准进入言语内容层,即进行其他课程的内容学习,属语文教育分内之事。
日常生活方面,满足学生日常交往的需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是不是首先要考虑呢?了解日常必备的听说读写技能,是设置教学内容前提条件之一。很早以前,语文课本里有日常应用文的教学,比如借条领条等等,后来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失误。
时代迅猛发展,语言使用的方式与水平也有变化。虽然传统的自然语言符号的学习是基础,但现今,我们不能漠视传统自然语言和现代传媒的整合,重视从媒介语言中提炼出传统自然语言符号的运用知识,并将此选入语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有用”。
对社会发展而言,“有用”就意味着规范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利文化薪火相传,令学生明白语言的个性化运用是在规范纯洁的前提下。比如现在“哥”就和很多词搭配使用,小马哥、犀利哥、烧饼哥、大衣哥……,但不能把“爆头”这么血腥的行为与代表亲切爱心的“哥”搭配在一起。我们语文教学的“有用”,要让学生尊重具有优良传统的语文使用方式。
强调一下教学活动层面选文系统的“有用”。通常观点是文质兼美。但依照王荣生先生的划分,选文有定篇、例文、样本与用件四类,所以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实现选文所属类型的功能,才是“有用”。
精要,指向知识内容本身;好懂,关注儿童认知的特性;有用,兼顾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这六个字,也暗合了教育史上的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股教育思想,并且做了一个融合式考量,即语文教学内容的建构必须同时考虑“知识、儿童与社会”这三个维度,寻求三者的结合,不倒向单一的某个方面。因此,“精要、好懂、有用”作为建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具有非常强大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意义,不可小觑。
(马豫星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330032 《精要好懂有用 建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