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论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声望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矛盾


三个部分:岗位津贴(含职务津贴)、课时费和科研奖。岗位津贴、课时费、差别不太大。最大的差距来源于科研奖励。近年来,各高校对科研十分重视,只要为学校带来高额科研经费(含纵向和横向经费),则会有较高的科研奖励。然而获此奖励的教师毕竟是少数,而且主要集中在应用性较强的工科领域。三是个人创收,由于市场对教研需求的差异、学科间的差异、教师参与市场意识的不同等,那些在学科领域获得较高声誉的教师,容易通过在校外做讲座、办培训班、与企业或政府部门合作等途径获得较多的资源。然而能够做到名利双收,获取较多个人创收的教师也只是少数。因此,大多数高校教师所获得的实际经济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的状态,与其他高收入者比较更是相去甚远,与其从业前20余年的艰苦付出、担任的社会责任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相比也偏低。
  
  (2)公众认为大学教师没有学生升学的压力、没有批阅作业的麻烦、没有备课的辛劳,享有的是优美的校园环境、便利的工作设施、安逸的寒暑假期(其他节假日照常休息)等,似乎高校教师生活在“仙境”一般。胡志海等人对大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大学生们对大学教师进行描述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为渊博、涵养与轻松。大学教师真有很轻松吗?
  
  从我国的传统来看,教师形象被刻画为“君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对教师的定位都在某种意义上把这个职业神化了,社会也难免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过高的要求,让教师感到了角色期望的压力。同时,大学实施收费制之后,教师成了卖方市场的知识产品的提供者,这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使教师感到在学生工作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还有,由于大学的扩招和高校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教师不但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科研任务。另外,中国高校的管理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以人为本”向“规范化管理”的急速转变,“效率”、“竞争”、“量化”这样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高校中大行其道,教师在这样的管理体系面前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监管的“打工者”,由此而带来的职业认同感危机是不容小觑的。
  
  (3)公众认为大学教师有很高的自主权,可以自主开设课程、自主选择教材、自己确定教学进度、自己选择考核学生的方式等,好似处于海阔天空的环境中。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张鸣教授曾比喻,大学就像一个衙门。它拥有全套的党政部门,也有其特有的业务机关,诸如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它时刻都在指导、监督着教师。即使是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的院系,也已经衙门化了。教师不过是三班衙役,只有跑腿站班的份。我国高校中行政管理的官本位体制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教师位居学校行政等级序列的最低层级,成为“被管理者”。在这种规范化管理模式下,如果个体在权力的架构里没有位置或者没有影响,就会处于弱势地位。不仅一般教师的职业自主空间越来越狭窄,就是教授的个人选择空间也被大大地压缩了。
  
  有些高校甚至形成了浓厚的潜规则氛围,党务学工系统、院校行政系统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机制,唯有作为个体的教师没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民主管理权利的实质上也被剥夺。他们普遍感到很难控制自己的主体地位,这就直接威胁到教师的职业自尊,其职业理想和职业认同感被冲淡和颠覆也就在所难免。
  
  三、小结
  
  职业声望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高校教师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反映出民众对此群体的支持与尊敬。但在处于民主化进程中的中国,由于受顽固封建思想的影响,权力至上观念已经渗透到国民的心理结构中,人们依然存有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官职的敬畏。高校中官本位的“实然”取向及教育资源的行政配置方式,使得多数教师被边缘化。他们感到应得利益遭受侵蚀,自身拥有相对较低的经济地位。另外,高校教师职业中本应有的“自由”与“自治”受到牵制,他们除了遭受行政管理的约束外,也面临着市场法则的操控,其角色由“自主创造者”被改造成了“被动执行者”。这就造成了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迷失和身份焦虑。因此,他们感到从事这份职业的价值——谋生价值(安身立命)、上行价值(未来发展)和体验价值(幸福和成就感等等)始终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必然影响他们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值得庆幸的是,职业声望对财富和权力有着平衡和纠偏的作用,最终使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

《论中国高校教师职业声望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矛盾(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598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