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
浅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
◎吴达志 毛丽娟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才能使语文课堂上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才能以最佳状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就能和谐发展,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也就能更好地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守好这块“主阵地”,鲜活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有趣的课文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在开课时就必须想办法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诱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动力,是创造的先导,通过视觉感官使学生兴奋起来,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既渲染了气氛,让学生产生了思想的共鸣,又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他们开始对生命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为实施下面的教学环节做良好的铺垫。
在进行《安塞腰鼓》的教学时,笔者采用的是以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通过欣赏画面,可以让学生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以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生命的激越,瞬间就渲染烘托出了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就更活跃。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结合课文,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思考和讨论的兴趣。通过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为一堂课创造探索的氛围。比如教学《死海不死》时提出两个“死”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学习。
三、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可以选择《春花图》等图片,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为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四、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启动情感
教初一《第一次真好》时,笔者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如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春游、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演讲等,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大家分享印象中的第一次,再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文中主旨:正因为有无数的第一次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阅历。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告诉他们做人要勇敢、坚强;《羚羊木雕》蕴含着友情珍贵的哲理;《散步》告诉他们爱幼、尊老是一种美德;《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让他们不要贪慕虚荣等。更可贵的是,在教学中许多学生还能联系到自己平时的缺点,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如《皇帝的新装》含有“玩物丧志”的寓意,有个学生立刻想到自己沉迷于游戏的危害,并告诫其他同学不要像皇帝那样被衣服弄昏了头脑,到头来自己被游戏玩弄。
五、诵读古诗文,增添文化积淀
一节课的前两三分钟,就如体育课上的热身时间,可以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做一些运动前的准备工作。语文学习也一样,可以把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朗诵、演讲、读美文、讲小故事。从初一开始,我们备课组就利用课前的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集体诵读。因为我国古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蕴涵丰富,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读得少,古诗词知识的积累并不多。另外古诗词都是有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集体诵读有助于记忆。再者,有些文学作品,特别是古诗文,分析讲解太难,会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能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特色。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美景。吟诵着古人的佳句,学生感受到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熟读经典,终身受益。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经典之作,利用课前的点滴时间完成古诗的诵读,按时检查督促,及时批改,及时表扬,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就会很浓。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随李白一起去欣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美景,和杜甫一起去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社会,和苏轼一起唱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思亲之歌。诵读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应试,通过熟读成诵,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汲取了优秀文化的营养,增添了文化积淀。
要鲜活语文教学,构建和谐课堂还需做到:
(一)优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牢牢把着教鞭,学生只有听课的份儿。课堂上如果没有精彩之处,学生对你的课没有兴趣,个个都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样的课堂老师辛苦,学生无动于衷,课堂上失去了开心与快乐,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如何让老师自己轻松一点,学生快乐一点呢?破“我传授,你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立“教师领航,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授《人生寓言》时,考虑到这是一种故事性很强的文学样式,初一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文章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注意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完成《白兔和月亮》的教学后,笔者就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宣布让学生自己来上《落难王子》,很多同学踊跃报名。经过同学推荐和初选,有几位学生突围而出。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带着“为当好小老师”的任务特别努力,他们主动上阅览室查找资料,钻研教材,请教老师,设计好课堂提问和板书。在老师面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课堂上,下面的学生密切配合,积极举手发言,毫不拘束地回答问题,学生出于好奇、新鲜和敬佩,课堂纪律良好,整节课就在轻松自如、和谐欢快的氛围中度过。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向老师争取讲课的机会。
(二)优化教学程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
(三)优化教师语言。教师不像影视歌坛的明星那么富有魅力,但是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可以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扣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关键是鲜活。教学模式鲜活,教学手法鲜活,教学活动鲜活,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语文课就能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吴达志 江西玉山下镇中学 334714;毛丽娟 江西玉山下镇中心学校 334714) 《浅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028.html
◎吴达志 毛丽娟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才能使语文课堂上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才能以最佳状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就能和谐发展,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也就能更好地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守好这块“主阵地”,鲜活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有趣的课文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在开课时就必须想办法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诱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动力,是创造的先导,通过视觉感官使学生兴奋起来,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既渲染了气氛,让学生产生了思想的共鸣,又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他们开始对生命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为实施下面的教学环节做良好的铺垫。
在进行《安塞腰鼓》的教学时,笔者采用的是以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通过欣赏画面,可以让学生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以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生命的激越,瞬间就渲染烘托出了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就更活跃。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结合课文,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思考和讨论的兴趣。通过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为一堂课创造探索的氛围。比如教学《死海不死》时提出两个“死”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学习。
三、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可以选择《春花图》等图片,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为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四、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启动情感
教初一《第一次真好》时,笔者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如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春游、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演讲等,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大家分享印象中的第一次,再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文中主旨:正因为有无数的第一次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阅历。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告诉他们做人要勇敢、坚强;《羚羊木雕》蕴含着友情珍贵的哲理;《散步》告诉他们爱幼、尊老是一种美德;《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让他们不要贪慕虚荣等。更可贵的是,在教学中许多学生还能联系到自己平时的缺点,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如《皇帝的新装》含有“玩物丧志”的寓意,有个学生立刻想到自己沉迷于游戏的危害,并告诫其他同学不要像皇帝那样被衣服弄昏了头脑,到头来自己被游戏玩弄。
五、诵读古诗文,增添文化积淀
一节课的前两三分钟,就如体育课上的热身时间,可以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做一些运动前的准备工作。语文学习也一样,可以把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朗诵、演讲、读美文、讲小故事。从初一开始,我们备课组就利用课前的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集体诵读。因为我国古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蕴涵丰富,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读得少,古诗词知识的积累并不多。另外古诗词都是有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集体诵读有助于记忆。再者,有些文学作品,特别是古诗文,分析讲解太难,会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能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特色。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美景。吟诵着古人的佳句,学生感受到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熟读经典,终身受益。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经典之作,利用课前的点滴时间完成古诗的诵读,按时检查督促,及时批改,及时表扬,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就会很浓。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随李白一起去欣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美景,和杜甫一起去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社会,和苏轼一起唱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思亲之歌。诵读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应试,通过熟读成诵,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汲取了优秀文化的营养,增添了文化积淀。
要鲜活语文教学,构建和谐课堂还需做到:
(一)优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牢牢把着教鞭,学生只有听课的份儿。课堂上如果没有精彩之处,学生对你的课没有兴趣,个个都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样的课堂老师辛苦,学生无动于衷,课堂上失去了开心与快乐,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如何让老师自己轻松一点,学生快乐一点呢?破“我传授,你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立“教师领航,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授《人生寓言》时,考虑到这是一种故事性很强的文学样式,初一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文章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注意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完成《白兔和月亮》的教学后,笔者就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宣布让学生自己来上《落难王子》,很多同学踊跃报名。经过同学推荐和初选,有几位学生突围而出。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带着“为当好小老师”的任务特别努力,他们主动上阅览室查找资料,钻研教材,请教老师,设计好课堂提问和板书。在老师面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课堂上,下面的学生密切配合,积极举手发言,毫不拘束地回答问题,学生出于好奇、新鲜和敬佩,课堂纪律良好,整节课就在轻松自如、和谐欢快的氛围中度过。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向老师争取讲课的机会。
(二)优化教学程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
(三)优化教师语言。教师不像影视歌坛的明星那么富有魅力,但是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可以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扣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关键是鲜活。教学模式鲜活,教学手法鲜活,教学活动鲜活,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语文课就能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吴达志 江西玉山下镇中学 334714;毛丽娟 江西玉山下镇中心学校 334714) 《浅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