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走出生命教育的误区


在开会之前,大多数教师认为詹校长小题大作,但詹校长的一段话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詹校长说:“‘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孩子们在最小的时候本来是有爱心的,因为这时他们得到了父母许许多多的爱,所以他们表现出的也是爱心,做游戏时,对没有生命的布娃娃,他们都小心呵护。可有些孩子长大后变得麻木、自私、冷酷,有的甚至残忍,这些都是受大人们(老师、家长等)的影响。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发现自己最热爱的老师居然都不关心小鸟,很快,他们也会不爱小鸟了,说不定有一天,会用弹弓把小鸟打下来。爱小鸟、爱人类、爱大自然、爱地球,这是相通的。”詹校长最后总结道:校园无小事,事事见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典范。
  
  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只有具备健康情感、完满人格、魅力人格的教师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的价值。因此,詹文龄校长说,要教育学生爱护动物,做教师的首先要爱护学生,给学生做出榜样。因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积极情感会产生“皮格马里翁”效应,感染学生。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要求教师爱护学生同样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詹文龄校长认为,一个生活质量差的人不会拥有良好的心境,做其他工作也许可以凑合,要教育好学生却要大打折扣。因此,他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教师尽力实施人性化管理。
  
  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生活质量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求政府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选聘德高望重的校长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而不是随意任命那些投机钻营者对教师实行冷冰冰的控制,也是生命教育题中应有之意。
  
  (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策划生命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班额较大,学校工作的千头万绪都要靠班主任来抓落实,班主任往往被事物缠身,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有心情去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来策划一些别开生面、激荡心灵的活动,以致无论施教的班主任还是受教的学生似乎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班主任就是居高临下管教学生的“教育者”,班主任也以这种心理优势自居。试想,班主任与他所管的班级学生的关系犹如猫鼠关系,他的管教措施能促成学生自觉自愿遵守规则、自觉自愿去投入学习吗?
  
  人文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无论是专门的生命教育还是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的生命意识的生成,生命教育的具体执行是以师生间的人际互动为背景的,师生关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具有生命教育的价值。“师生之间的交往,不是为了获得主体间性、视界融合、交往理性,这些至多只是中介、是‘桥’,根本性的目的是为了生命。”凡是背离于这种生命追求的环境与活动,都会带来个体生命的压抑、都是对生命的伤害。
  
  生命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长就有烦恼,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引导。班主任引导得当,孩子就借此成长了一截;若教育不适当、不到位,有的孩子说不定就此消沉下去,误入歧途,甚至走向毁灭。因此,孩子的成长需要肩负引导责任的班主任精心策划,把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烦恼转化为成长的阶梯,经一事长一智。
  
  很多年前,见到武汉的一位由三类学校脱颖而出优秀班主任,虽然那时还没有生命教育的概念,虽然他的学生都是一二类学校录取后淘汰下来的学生,但他不仅没有嫌弃这些孩子,而且用他的“生命教育”(当时叫希望教育)点燃了学生内心求善、求学的希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会,他以自己少不更事、对父母照顾自己不周大发脾气为引子,引导出学生讲出是否做过类似的事,然后带领大家计算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起来是一个什么概念,最后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给父母洗脚”。出乎意料的是,这是全班学生第一次无一例外地认真地完成的“家庭作业”。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位高度负责的班主任精心策划的主题班会触动了学生的心。经历此事后,孩子们似乎一夜长大了,摒弃了以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开始振作起来认真学习,在家里争做好孩子,在学校争当好学生,全班的面貌为之一新。后来,全校推广了这位班主任发的经验,全校面貌也为之一新,该校后来由一所众人嗤之以鼻的“垃圾”学校一跃成了炙手可热的名校。
  
  (三)科任教师的主导作用——渗透生命教育
  
  长久以来,无论是在教师群体中,还是在学生群体中,那些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暂时后进的孩子都是不受待见的,这种不当的行为方式一般从教师“传染”给学生,置这些后进的孩子于非常不利的心理环境中,导致这些孩子或厌学弃学、或故意扰乱课堂秩序以示“抗议”,严重的甚至要么自我毁灭、要么以毁灭别人来“报复”社会。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在中国,应该说多一所实施生命教育的学校,就会少一些孩子进“监狱”——包括心灵的监狱和实体的监狱。
  
  生命教育需要将师生交往的过程演变为自我与他人建构生命共同体的过程,前提是将教师与学生视为生命个体,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首要的取向是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和生命的意义感受,尤其是教师。如果我们问教师:“学生是主体的人吗?”恐怕没有任何一位老师会对此做出否定的回答,但事实上却存在一些与生命意识相违背的教育行为,或许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意识已成为教师的一种潜意识。比如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大量不正当的教育惩罚,如讽刺、侮辱、体罚等,给学生的心灵和肉体造成了不可愈合的双重伤害。教育是人对人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的教育工作者,把激情注入生活,把热情融人工作,将真情献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培育每一个灵动的生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负责,为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倾情,就一定能为为学生的生命奠好基。
  
  作为科任教师,不少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授业、解惑,连传统上赋予教师的“传道”职责都统统推给班主任了。谈起学科渗透,一个个垂头生气,总是认为有太多的知识点都没有时间“灌”下去,哪有时间渗透别的什么东西;再说,今天提这个要渗透,明天提那个要渗透,哪里渗透得过来?于是,我们只能在那些用于作秀的公开课中寻觅到一点渗透的影子,比如德育渗透,而且通常来得非常牵强附会。
  
  如果说教学是技艺的话,那么生命教育则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对生命的关注,需要我们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牵强附会地渗透只会走向反面。那么,什么是自然的渗透呢?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2007年5月19日在武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礼堂内给武汉的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这堂课,除了展示出支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外,相信所有的听课老师都会为支老师所流露出的深深人文关怀肃然起敬。在出示课题自读课文后,支老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说:“会读书的同学读完一篇文章后,有说话的冲动,你有话说吗?”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支老师,情绪有些紧张,举手的不是很多,只有两个学生站起来说了自己的想法。支老师时而摸摸学生的头,时而翘起大拇指,时而颔首微笑,于是,举手的孩子渐渐多起来。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积极举手之时,支老师发现了一位从未举手的孩子,要求他上台读书。他亲切地对孩子说:“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当这个孩子读了同学们读过的一段后,支老师又要求此生读同学们没有读过的,首先支老师进行了范读,接着要求这个孩子反复读了四遍,读得像模像样了,又让他到前台读给听课的老师听。此时,台下掌声雷

《走出生命教育的误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0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