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作者/马拴莹
马拴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 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更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严重错位、专业设置不合理及师资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症结问题;结合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远景目标,采取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以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步探索“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步骤措施,走出一条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必要性;症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2)05-0184-05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持续加大、尤其是随着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热络,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多。结合未来一个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强化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拟就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症结问题以及加快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西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按照百度的词条解释,所谓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级人才。”西部民族地区涉及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等12个省区,其中“省一级的自治地方全部分布在西部;州一级的自治地方占全国30个民族自治地方的27个,为90%;83个县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集中在西部,占全国民族自治县总数的69.2%;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到西部总面积的85. 9%。”全国8 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80%以上分布在西部。截至2008年底,西部民族地区共有各类高职院校291所,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高职人才显得迫在眉睫。
1.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随着西部地区对外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双边或多边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fanwen.oyaya.net)在你来我往的人员交流或项目互动中,急需大批具有国际化能力素质的高职技能人才,让他们起到累积互信、夯实经济基础的纽带或桥梁作用,这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现实需要。一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从矿产资源来看,全国39.4%的煤炭、87.5%的原油、50%以上的锰、铬、钛等储量均在西部,青海的钾盐、镁盐等储量居全国首位,云南、贵州的磷矿占全国的40%以上。从农业资源来看,西部民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28%,草原面积占55. 9%,森林面积占36 %,水能储量占82. 3%,为我国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旅游资源来看,西部民族地区有6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西双版纳、内蒙古大草原、青藏高原以及珠穆朗玛峰等无数美景。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极其匮乏。比如,云南“每万名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有专业技术人才90名,比全省平均值少53人……一些民族自治地区,如楚雄、红河、德宏等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更加明显偏低。”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站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抢抓优势资源转化升级的政策机遇,逐步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旅游产业,使西部不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重化工、煤炭等生产基地,而且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业的多元发展。适应一体化经济跨越赶超的提升需要,西部民族地区既需要大批熟练掌握石化等相关产业技术的高端人才,又需要掌握现代种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掌握现代旅游管理与服务技能的高精人才。二是围绕实施“走出去”或“请进来”战略需要大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随着西部民族地区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出于互利共赢的经济动机,许多国外高精人才来到这里参与项目开发或经济建设,中外高端人才的互动交流次数越来越多。如若没有坚实的外语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熟练的实战能力相配合,国外专家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就难以发挥作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另外,随着西部各省区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诸多资金雄厚、技术一流的大企业开始勇闯国外市场,或者承接相应的经济合作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有一大批外语精、业务强、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从事研发、创新、设计、品牌、制造、营销、维修、售后服务等基础工作,并以专业视角对国际市场的运作机制等进行全面把握。如若没有相当数量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文化、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做后盾支撑,国内企业将很难在国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是适应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战略需要。培养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人才,既是西部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层次竞争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民族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院校对外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来的,具有起点低、基础差、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等弱点。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远考虑,他们结合各自的教育基础和师资力量,瞄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努力实现专业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材国际化和教学方法国际化,以此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业资质水平及国际竞争力,逐步满足西部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点位需要,打造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及国际化表征的高职院校集群。
2.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长期失衡,第一产业比重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不是很高。仅以2007年为例,在西部27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第一产业比重只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自治州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只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23个自治州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只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8个州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余19个自治州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的原因之一。与不均衡的产业结构相比,人才分布同样如出一辙,即多数技能人才集中于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则人才匮乏,进而影响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均衡发展。结合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民族地区坚持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主导产业,逐步淘汰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通过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或经济优势,以此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层次的跨越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受此拉动或助推,西部“一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或重点岗位,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高职人才,以承担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对技术人才的技能需求。”加快培养能够适应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国际化职业教育人才显得十分必要。
3.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西部民族地区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规模较小、速度较慢、质量较差”的低位运行状态。其中,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在 《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098.html
作者/马拴莹
马拴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 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更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严重错位、专业设置不合理及师资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症结问题;结合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远景目标,采取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以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步探索“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步骤措施,走出一条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必要性;症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2)05-0184-05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持续加大、尤其是随着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热络,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多。结合未来一个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强化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拟就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症结问题以及加快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西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按照百度的词条解释,所谓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级人才。”西部民族地区涉及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等12个省区,其中“省一级的自治地方全部分布在西部;州一级的自治地方占全国30个民族自治地方的27个,为90%;83个县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集中在西部,占全国民族自治县总数的69.2%;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到西部总面积的85. 9%。”全国8 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80%以上分布在西部。截至2008年底,西部民族地区共有各类高职院校291所,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高职人才显得迫在眉睫。
1.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随着西部地区对外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双边或多边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fanwen.oyaya.net)在你来我往的人员交流或项目互动中,急需大批具有国际化能力素质的高职技能人才,让他们起到累积互信、夯实经济基础的纽带或桥梁作用,这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现实需要。一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从矿产资源来看,全国39.4%的煤炭、87.5%的原油、50%以上的锰、铬、钛等储量均在西部,青海的钾盐、镁盐等储量居全国首位,云南、贵州的磷矿占全国的40%以上。从农业资源来看,西部民族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28%,草原面积占55. 9%,森林面积占36 %,水能储量占82. 3%,为我国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旅游资源来看,西部民族地区有6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西双版纳、内蒙古大草原、青藏高原以及珠穆朗玛峰等无数美景。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极其匮乏。比如,云南“每万名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有专业技术人才90名,比全省平均值少53人……一些民族自治地区,如楚雄、红河、德宏等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更加明显偏低。”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站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抢抓优势资源转化升级的政策机遇,逐步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旅游产业,使西部不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重化工、煤炭等生产基地,而且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业的多元发展。适应一体化经济跨越赶超的提升需要,西部民族地区既需要大批熟练掌握石化等相关产业技术的高端人才,又需要掌握现代种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掌握现代旅游管理与服务技能的高精人才。二是围绕实施“走出去”或“请进来”战略需要大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随着西部民族地区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出于互利共赢的经济动机,许多国外高精人才来到这里参与项目开发或经济建设,中外高端人才的互动交流次数越来越多。如若没有坚实的外语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熟练的实战能力相配合,国外专家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就难以发挥作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另外,随着西部各省区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诸多资金雄厚、技术一流的大企业开始勇闯国外市场,或者承接相应的经济合作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有一大批外语精、业务强、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从事研发、创新、设计、品牌、制造、营销、维修、售后服务等基础工作,并以专业视角对国际市场的运作机制等进行全面把握。如若没有相当数量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文化、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做后盾支撑,国内企业将很难在国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是适应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战略需要。培养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人才,既是西部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层次竞争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民族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院校对外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来的,具有起点低、基础差、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等弱点。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远考虑,他们结合各自的教育基础和师资力量,瞄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努力实现专业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材国际化和教学方法国际化,以此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业资质水平及国际竞争力,逐步满足西部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点位需要,打造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及国际化表征的高职院校集群。
2.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长期失衡,第一产业比重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不是很高。仅以2007年为例,在西部27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第一产业比重只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自治州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只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23个自治州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只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8个州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余19个自治州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的原因之一。与不均衡的产业结构相比,人才分布同样如出一辙,即多数技能人才集中于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则人才匮乏,进而影响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均衡发展。结合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民族地区坚持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主导产业,逐步淘汰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通过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或经济优势,以此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层次的跨越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受此拉动或助推,西部“一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或重点岗位,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高职人才,以承担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对技术人才的技能需求。”加快培养能够适应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国际化职业教育人才显得十分必要。
3.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西部民族地区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规模较小、速度较慢、质量较差”的低位运行状态。其中,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在 《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