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读”出小说教学的新天地 《芦花荡》教学后记


  “读”出小说教学的新天地 《芦花荡》教学后记
  
  作者/ 代保民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408000)
  
  摘要:小说教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语言的感悟和鉴赏,形成言语思维和言语能力,即言语形式。为此,《芦花荡》教学时,改变了传统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分析法,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细处切入去领悟和感受,进而在鲜活的语言中感悟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在有声有色的言语中演绎曲折起伏的人生故事。
  
  关键词:小说教学 角色朗读 言语形式
  
  《芦花荡》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小说。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领会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小说中人物的鲜明个性,我设计了角色朗读环节,意图让学生用声音形象地表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更想尝试新的小说阅读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分别选择老头子、大菱、二菱和叙述者四个角色,朗读了“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至“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这一部分。
  
  师 这四个角色读得怎样?
  
  生 不好,没有读出老头子的性格。
  
  师 什么性格?
  
  生 “过于自信自尊”。
  
  师 你认为该怎样读?
  
  生 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感觉没有老头子的那种语气。
  
  师 其他同学能帮他说说吗?
  
  (没有学生回答。)
  
  师 看来,同学们对怎样读出人物语言的情味还有困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
  
  师 当敌人的探照灯照到她们船的时候,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怎么说的?生(齐)“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师 请齐读这一句话。
  
  (学生齐读。)
  
  师 读出“不怕”了吗?生(齐)没有。
  
  师 请你们把“不怕”中的“不”字拖长一点读,并在“它”和“照不见”后面分别停顿一下。
  
  (学生自由读。)
  
  师 感觉怎样?
  
  生 (齐)有些“自信”了。
  
  师 好!请再把后面的“照不见”读重一点、把“我们”读轻一点试试。 (学生自由读。)
  
  师 哪位同学再试读这句话?(第二位学生读。)
  
  师 有什么感受?
  
  生 有了老头子的“过于自信”,有对鬼子的藐视。
  
  师 了不起,你自己能感悟了。看来语言是可以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内心情感的。这样的“藐视”该怎样读呢?
  
  生 语调可以先高后低。(板书:藐视——先高后低。)
  
  师 当大女孩负了伤,小女孩哭着向老头子怎样喊的?
  
  生 (齐)“她挂花了!”
  
  师 小女孩即二菱,这样喊是为什么?
  
  生 (齐)因为老头子不知道大菱负了伤,只是拼命在推船。
  
  师 那要让老头子知道,该怎样读呢?
  
  生 高声地读。
  
  师 你能试一试吗?(学生读。)
  
  师 有哭声吗?
  
  生 没有。
  
  师 把“了”拖长,并由低到高。(学生试读。)
  
  师 同学们觉得怎样?
  
  生 好像是二菱非常着急地哭喊,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高。
  
  师 同学们赞同吗?生(齐)赞同。
  
  师 请记住:读出着急,可以先低后高,特别是最后一个字。(板书:着急——先低后高。)
  
  师 接下来看。老头子并没有听见二菱的哭喊,还是柔和地说什么?生 (齐)“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师 这句话该怎样读才好呢?
  
  生 把“不怕”中的“不”字音拖长,后一句先高后低噻!
  
  师 你学得真快呀!试一试。(学生读。)
  
  师 他读出了藐视没有?
  
  生 (齐)读出来了。
  
  师 看来你们收获不小啊!
  
  师 当老头子没有听到,还在说“不怕”时,二菱又是怎样说的?
  
  生 (齐)“她挂了花!”
  
  师 与前一句二菱的哭喊有什么不同?
  
  生 “花”字放在了最后。
  
  师 她为什么这样喊呢?
  
  生 想强调“花”字,让老头子听到。
  
  师 那又该怎样读呢?
  
  生 把“花”字读重一些。
  
  师 你试读一下。(学生读。)
  
  师 同学们觉得怎样?
  
  生 不像十分着急。
  
  师 你把“花”读重并拖长一点试试。(学生读。)
  
  师 这次怎样呢?
  
  生 好像是二菱一直在喊,没有停下来。
  
  师 很不错。这就是声音的魅力。那么,大菱受伤后“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的话又该怎样读呢?
  
  生 断断续续地读。(板书:虚弱——断断续续。)
  
  师 你能读一下吗?
  
  生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师 她读出“吃力”了吗?
  
  生 (齐)读出了。
  
  师 看来同学们会读了。请同学们再想想,当老头子把两个女孩送到苇塘中心而叹气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时,他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呢?
  
  生 可以在前面加一个“唉”字,不把后面的一句话读重了,因为是叹息,且此时他的心情是很愧疚和自责。
  
  师 说得非常好!你试读一下。
  
  生 “唉!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师 读出叹息之声没有?
  
  生 (齐)读出了。
  
  师 那二菱“睁大眼睛问”的话怎样读才好呢?
  
  生 读高音,表示强调。
  
  师 每个字都读高音吗?你试一下。
  
  生 (一字一顿)“为什么呀?”
  
  师 她读出“睁大眼睛问”的味道没有?
  
  生 语气不流畅,像是一字一顿。
  
  师 你的感觉不错。请同学们把“为”字读重一点,把“呀”读成升调,由低到高。这样就成为了稍高后低再高再长。每个同学试一下。(学生自由读。)
  
  师 感觉怎样?
  
  生 有了二菱非常吃惊的心情。
  
  师 好的。我们还明白了读出“吃惊”要稍高后低再高再长。(板书:吃惊——稍高后低,再高再长。)
  
  师 当大菱受伤后痛苦地“哼哼起来”,二菱安慰她时,老头子觉得“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时,他对大菱说的话该怎样读呢?
  
  生 要读出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师 你能不能试读一下?
  
  生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师 他读出了“深仇大恨”吗?
  
  生 (齐)没有。
  
  师 那请你们把牙齿咬着读这句话,并把“流血”二字读成重音,读出中间词语之间的停顿。(学生自由试读。)
  
  师 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 读出了无比的愤恨。
  
  师 看来,读出“仇恨”可咬牙切齿,并且最后要重读。(板书:仇恨——咬牙切齿,句尾重读。)
  
  师 当二菱对老头子的话表示怀疑时,“老头子狠狠地说”的话自己能读吗?
  
  生“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师 自己感觉怎样?
  
  生 咬牙切齿地读就能读出“狠狠地”的情感。
  
  师 很好,很好!自己能用刚刚学的方法。下面请刚才的四个角色重读这部分,注意按照刚才我们共同探讨的方法来朗读。
  
  最后的四个角色朗读,效果特别好,(范文网 fanwen.oyaya.net)特别是老头子那“过于自信自尊”和爱憎分明的性格被声音演绎得如在眼前。当然,两位女孩的内心情感也被描绘得有声有色的。整个课堂,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饱满,充分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和幸福。
  
  通常,小说阅读教学都是围绕情节、人物、环境做文章,无论教师的设计怎样变化,都很难离开这三个要素。如果小说教学都是不断重复这三部曲,学生还会有学习小说的浓烈兴趣吗?为此,我尝试了“读”。分角色朗读,往往不容易读好——没有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准确把握,就读不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没有坚持不懈的朗读技能方法训练,就无法用口语传达出人物的情感;没有对语言丰富内涵的咀嚼品尝,就不能完美地体现语言的生命张力。但是,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有声语言传达文本内涵,在头脑中建立起自己心中的“那一个”,他对小说的理解还会肤浅吗?
  
  其实,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更多的是一种教学语言,是便于教师教学而提出的。就小说而言,其教学的角度或切入点乃至教学的内容都是多方面的,叙述学、接受美学、现象学等阅读理论都给了我们新的启迪。三要素式的教学分析,许多时候是立足于宏观的总览,是结论式的评判。而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更多的是立足于微观的审视,是过程性的感悟和理解,因而更有助于学生把脉语言的心跳,在鲜活的语言中感悟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在有声有色的言语中演绎曲折起伏的人生故事。本次《芦花荡》教学中,学生所认识到的不仅是一个结论式的“过于自信自尊”的老头子,还对老头子那“过于自信自尊”的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有了更形象的感知。
  
  再则,落实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教学的途径而不是目的,或者说,只是解读小说的三个角度。小说教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语言的感悟和鉴赏,形成言语思维和言语能力,即言语形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都必须依赖于语言,都依赖于“言语形式”,依赖于作者塑造人物时的言语表达和言语情感。也就是说,言语表达和言语情感才是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传统的三要素分析法,关注更多的是言语内容,以分析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为目的(这也是小说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但不是核心任务)。而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则是从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细处切入去领悟和感受,故而接地气、入文本、悟内心、有声音,通过声音化的言语体悟语言的情感与表达。学生感到具体易学有趣味,感到语言的生鲜活蹦,感到语言的生命张力,所收获的也更实在、更具体、更有效。
  
  当然,“读”好小说并不容易。用声音去演绎小说语言的生命,用声音去展现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声音去增添小说语言的魅力,对语文素养特别是朗读技能的要求更高。 《“读”出小说教学的新天地 《芦花荡》教学后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10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