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宅”生活的现状与建议
fanwen.oyaya.net)宅族人淡化了现实这个检验标准,他们心目中的完美是二次元世界。网上流传一段关于宅的很传神的描写:“我们都曾相信天空之上有座灵霄宝殿,下水道里住着爱吃匹萨的神龟,世界某个角落有朵七色花,骑白马的一定是王子。时光将灰姑娘变成灰姑娘的后妈,流落在这个崩坏世界,你我相逢笑笑说别谈理想,戒了。御宅族则是继续选择相信和守护梦想的理想家,他们明白现实是什么,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也很有爱,但对他们而言,逼他们适应现实,等于背叛了漫画和游戏中热血昂扬的精神信念,那所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现在的冷眼和轻视。”
例:2012-02-07 01:08:38人格缺陷小P孩
宅也是一种境界。永远都在自娱自乐。周围的人永远不懂我在说什么。宅久了,会对另一半的要求相当高,自己却还不觉得,把寻找灵魂伴侣不自觉带入了。所以总觉得二次元一起美好,现实一切丑陋。
四、资讯混乱
单调地广泛吸取巨量信息,如同失恋的女生成为暴食症患者。她吃进远远超量于身体正常需要的食物,增加了胃肠等身体脏器的负担,身体内部器官的反映永远先以温和适应的方式开始表现,长此以往,承担不了,便出现问题。脂肪堆积、脏器劳损,一个玲珑有致的少女变成180斤重的三高肥婆,可怜可叹。宅亦如此。单纯地浏览信息,无能力分析判断,加重脑负荷,未促进意识成长,变成脑肥人士。汹涌的信息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迷茫混乱,宅族人常常被这无处不在的洪流裹挟而不知所往。
焦虑的来源可能因为是独生孩子,人类繁衍的任务是把基因传承下去,如果是独生子女,遗传途径单一,就会生发一种无意识的压力,产生焦虑。也可能是少数民族,像外星人一样被对待的异样眼光使得视己如异物般不自在。还可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分分分,学生的小命根儿”标准和“黄金时段晚8点”电视娱乐时代,那是段奇怪的岁月。高考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因素之一,它放弃了生活太多方面的内容。生存是件简单的事,但生活并不简单,生活的有滋有味需要更多付出。如果你目标明确,并抱住除目标外其他一切皆可牺牲的态度,什么也阻止不了你前进的脚步。可以坦白地说,你一定可以达成目标。于是挤上独木桥上了大学,成为父母心目中骄傲的大学生。但当坐拥成功的喜悦时,便又产生莫名的空虚和失落,因为牺牲太多,牺牲本身是残酷的,用多数的破灭换取一个获得,值不值得,见仁见智。
请别再标榜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请别再相信即使蜗居一室也可以心怀整个宇宙,互联网和快递员带不来一切,还是回归自然,增加运动吧。
心理学家罗杰·乌尔里希(Roger Ulrich)等人的研究发现医院里能够看到自然景色的房间的病人比其他对着砖墙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要短,需要更少的止痛剂,对他们的护士评价也更高。自然景物对于人们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宅族人清楚接触自然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但这些好处被他们远远低估了。运动对他们的好处就更加明显了,它使得更多新鲜血液携带着大量氧气给身体丰富的滋养,可以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身心健康。
你想起归隐山林的梦了吗?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宅而已。就像蛋白质可以加强营养,可也不必蛋白质粉冲水每天喝。找到那个身心安全和探索的平衡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道法自然。
世界上本没有完美,又何必苦苦追求。资讯可以娱乐、可以生化、可以发展为生产力,不论你怎样利用,请记得,用于生存技能的提高是基础,请适时整理您的资讯。
宅生活成本过大,潜力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极高的机会成本导致生活顾虑。大学生中有许多潜在的理论工程师、设计师、数学家、哲学家、画家、音乐人、社会学者等,这些人才很容易被埋没,因为此类岗位更多的出现在大学,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当具有上述领域天赋的学生数量与其岗位需求量呈现离谱的差距时,他们是否有勇气参与到结果近乎惨烈的竞争中去,当意识到自己的才能自己的专业不能为他们带来一份工作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丧气失意自然产生,他们应该何去何从。
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当时代把宅族人推到人们的视线前的时候,对于大多数80年代前的人来说,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不被肯定的。他们忘记了,这种方式的存在是时代的产物,而他们是时代的推手。宅族人有他们的骄傲,有他们的迷茫。宅不是个口水词,真的想了解宅族人,请先理解他们的世界。
每个人的经验都可以说是唯一,不可重复。每当变幻时,经验可借鉴参考,却不可拷贝。人们是脆弱的,面对变化,不知所措,会恐惧。人们也是坚强的,顺其自然,自在应对,需沉稳。也许,父辈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稚嫩的肩膀无力承担时代的沉重,路程遥远脚步缓慢。也许,我辈活在一个掩耳盗铃的环境,没法面对自己,苦苦挣扎还以为人生本来如此。谨祝福年轻人,怀希望,体验生活,大大方方。
如果宅,请阳光宅 《大学生“宅”生活的现状与建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6130.html
例:2012-02-07 01:08:38人格缺陷小P孩
宅也是一种境界。永远都在自娱自乐。周围的人永远不懂我在说什么。宅久了,会对另一半的要求相当高,自己却还不觉得,把寻找灵魂伴侣不自觉带入了。所以总觉得二次元一起美好,现实一切丑陋。
四、资讯混乱
单调地广泛吸取巨量信息,如同失恋的女生成为暴食症患者。她吃进远远超量于身体正常需要的食物,增加了胃肠等身体脏器的负担,身体内部器官的反映永远先以温和适应的方式开始表现,长此以往,承担不了,便出现问题。脂肪堆积、脏器劳损,一个玲珑有致的少女变成180斤重的三高肥婆,可怜可叹。宅亦如此。单纯地浏览信息,无能力分析判断,加重脑负荷,未促进意识成长,变成脑肥人士。汹涌的信息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迷茫混乱,宅族人常常被这无处不在的洪流裹挟而不知所往。
焦虑的来源可能因为是独生孩子,人类繁衍的任务是把基因传承下去,如果是独生子女,遗传途径单一,就会生发一种无意识的压力,产生焦虑。也可能是少数民族,像外星人一样被对待的异样眼光使得视己如异物般不自在。还可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分分分,学生的小命根儿”标准和“黄金时段晚8点”电视娱乐时代,那是段奇怪的岁月。高考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因素之一,它放弃了生活太多方面的内容。生存是件简单的事,但生活并不简单,生活的有滋有味需要更多付出。如果你目标明确,并抱住除目标外其他一切皆可牺牲的态度,什么也阻止不了你前进的脚步。可以坦白地说,你一定可以达成目标。于是挤上独木桥上了大学,成为父母心目中骄傲的大学生。但当坐拥成功的喜悦时,便又产生莫名的空虚和失落,因为牺牲太多,牺牲本身是残酷的,用多数的破灭换取一个获得,值不值得,见仁见智。
请别再标榜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请别再相信即使蜗居一室也可以心怀整个宇宙,互联网和快递员带不来一切,还是回归自然,增加运动吧。
心理学家罗杰·乌尔里希(Roger Ulrich)等人的研究发现医院里能够看到自然景色的房间的病人比其他对着砖墙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要短,需要更少的止痛剂,对他们的护士评价也更高。自然景物对于人们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宅族人清楚接触自然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但这些好处被他们远远低估了。运动对他们的好处就更加明显了,它使得更多新鲜血液携带着大量氧气给身体丰富的滋养,可以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身心健康。
你想起归隐山林的梦了吗?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宅而已。就像蛋白质可以加强营养,可也不必蛋白质粉冲水每天喝。找到那个身心安全和探索的平衡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道法自然。
世界上本没有完美,又何必苦苦追求。资讯可以娱乐、可以生化、可以发展为生产力,不论你怎样利用,请记得,用于生存技能的提高是基础,请适时整理您的资讯。
宅生活成本过大,潜力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极高的机会成本导致生活顾虑。大学生中有许多潜在的理论工程师、设计师、数学家、哲学家、画家、音乐人、社会学者等,这些人才很容易被埋没,因为此类岗位更多的出现在大学,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当具有上述领域天赋的学生数量与其岗位需求量呈现离谱的差距时,他们是否有勇气参与到结果近乎惨烈的竞争中去,当意识到自己的才能自己的专业不能为他们带来一份工作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丧气失意自然产生,他们应该何去何从。
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当时代把宅族人推到人们的视线前的时候,对于大多数80年代前的人来说,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不被肯定的。他们忘记了,这种方式的存在是时代的产物,而他们是时代的推手。宅族人有他们的骄傲,有他们的迷茫。宅不是个口水词,真的想了解宅族人,请先理解他们的世界。
每个人的经验都可以说是唯一,不可重复。每当变幻时,经验可借鉴参考,却不可拷贝。人们是脆弱的,面对变化,不知所措,会恐惧。人们也是坚强的,顺其自然,自在应对,需沉稳。也许,父辈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稚嫩的肩膀无力承担时代的沉重,路程遥远脚步缓慢。也许,我辈活在一个掩耳盗铃的环境,没法面对自己,苦苦挣扎还以为人生本来如此。谨祝福年轻人,怀希望,体验生活,大大方方。
如果宅,请阳光宅 《大学生“宅”生活的现状与建议》